什麼投資市場90%是虧損
人總要找點事情做,讓自己忙起來,忙起來才知道生活不易,才明白平時的憂傷都是矯情。
對於交易,大部分人都是又愛又恨,想要放棄,又想要去堅持,被市場傷得痛徹心扉後又痛定思痛,目前想要做的就是痛改前非,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體系,能夠更加的在這個市場上長久的走下去。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投資市場90%的人都是虧損,包括所謂的老股民,交易員,分析師在內部分文章摘自網絡,但是覺得有必要分享給大家,好的文章要分享。
每一個人的性格千差萬別,但是要走向成功,他們被磨礪的非常類似。還有人說,沒有一個行家高手,都是在爆倉之後才走向成功的。成長是持續的過程,在市場中,學習是一貫的,這一點和很多行業是一樣的,人必須持續的學習。所以要更快的成長,要先建立正確的學習系統,能夠最大化的利用過去的經驗,並且控制自己錯誤產生的成本。我們利用錯誤好的一邊——教訓,控制錯誤壞的一邊——虧損。這樣的交易員可以比別人更快的成長,實現盈利。
每一個職業都有這麼幾個階段:入行學習思考再次選擇學習頓悟晉級升華
1、每個交易員、投資者都是從虧錢開始
菜鳥交易員的階段,你會感覺所有事物都是新的,同時也是難以應付的。在這個階段,需要學習基本的製圖技巧,學習基本的市場結構,並逐漸開始接觸真正的市場。
執行交易的目的不是賺錢,需要在交易中積累經驗,還需要學會應對交易中的心態問題。
交易員在這個階段取得進步的主要表現之一為,虧錢的速度比之前更慢了--雖然仍在虧錢,但會虧得更少而且更少連續虧。
2、穩定賺錢是交易員的唯一檢驗標準
賺錢的第一步是停止虧錢。
交易員如果能盈虧平衡(在扣除佣金前),那意味著已經踏出成為合格交易員的第一步。
在這個階段,因為存在交易費用和其它費用,交易員其實仍在虧錢。當交易員能夠用交易利潤覆蓋交易成本,這將是邁向真正合格交易員的第一步。
達到這個階段需要花費1年半到2年的時間,甚至更多。認真對待這兩年的歷程,其實在兩年內達到用交易利潤覆蓋交易成本的目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期望。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很簡單,但實際上很少交易員成功撐到這個階段。
3、犯錯會馬上糾正並反思,叫做「老練」
從這個階段開始賺錢。錯誤和失誤發生的頻率會大減。
當交易員真的犯下錯誤,他們會馬上糾正並反思,很快地從中吸取教訓。
因為交易員一直處於交易的緊張氣氛中,大部分情緒波動已經消失,所以交易員能保持一種開放和善於接受的狀態去觀察市場。
隨著能力不斷增加,交易員可以管控的資金也更多了,這時候,重點已經轉到發展進行大額交易的能力和管控相關風險的能力。
難以想像,一個交易員如果沒經歷過完整的熊牛市市場周期,怎麼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老手,而大部分市場周期都需要經歷約10年的時間。
經歷過一切的交易員,會認識到伴隨著所有市場活動的未知甚至不可知的風險。
當然,可以通過研究過去市場發展歷史積累相關的經驗,但是,一些經驗和實時觀察市場事件的展開是不可替代的。
4、投機者的自我修養
《傅雷家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小事:
傅聰年輕時彈奏鋼琴的姿勢不太好,身體經常搖擺。傅雷先生覺得這樣既不雅觀,也讓人感覺不夠穩重,多次提醒傅聰注意。
傅聰也做過很多努力,希望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效果並不理想。
多年以後,有一天傅聰很高興的寫信告訴他父親,他已經改掉了身體搖擺這個毛病。傅雷先生在回信中指出,即使這樣一個細節問題,也不是單靠有意識的注意就能解決的,修養到家了,自會迎刃而解。
不單是彈琴,人生的各個方面,包括股票、期貨、外匯的投機領域,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都深深的支配著他的思想和行為,無形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市場交易就是簡單的一買一賣,但在這一買一賣的背後,隱含著投機者不同的觀念、意識、目的、動機,反映出投機者的價值觀、市場交易理念、對待金錢的態度、對待風險的態度等等。
市場交易的成敗,投機者在金融領域的最終命運,固然受一些偶然的、意外的因素影響,但最根本的深層次原因取決於一個投機者的綜合素質,即一個投機者的人生修養和境界。
投機者的修養和境界依賴於兩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對市場的理解,對市場交易中一些重大的原則性問題的認識深度;
另一方面是投機者對自我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心理弱點、性格缺陷、思維、行為習慣等主體內在世界的了解程度。
這兩方面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投機者的自我認識越深刻,對市場的理解就越深入;反之也是。
因為市場價格的變化是成千上萬投機者觀念、心理、情緒碰撞的結果,而這種結果一旦變成現實,又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觀念、心理和情緒,這是一個典型的反射過程。
一個成功的股票、期貨投機高手,往往具有深刻的市場見解,也能洞悉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在這兩方面達到很高的層次。
投機之路是一個漫長的修煉過程,投機者在摸索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大多數人最終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但是,一旦你突破了自我的局限,超越了平庸凡俗,就會有巨大的收穫。
在股票、期貨交易中,我們曾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犯著同樣的錯誤。判斷失誤時不及時止損、逆勢交易、孤注一擲、急噪衝動等等,這些現象幾乎長期困擾著大多數市場參與者。
主升浪
一、沒有主力介入的股票,股價只能是隨波逐流
因此,選股票就要選有主力介入的股票,更要選大主力、超級主力介入的股票;有能力,也可參與遊資做主力的股票。有主力股價才會有波浪運動。在股市裡,誰見過普通的散戶能將股價拉起一波主升浪呢?在目前中國的股市裡是沒有的,在今後中國的股市裡也不會有。
目前,中國的股市,股票之多、流通股之多、流通市值之大,是任何散戶都不可能興風作浪的,只有那些基金、QFII、社保、券商、遊資有能力在股市裡興風作浪。他們就是股市裡的主力,是他們進場將股票吸納後,市場上的流通籌碼減少了、供應量減少了,他們持股不動,股價也會自然上漲,但漲幅不大,一旦他們看好啟動時機,開始向上拉升,股價就會形成一波上升浪。這時,才是散戶買股跟進的時候。在股市裡,即使是手持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一些私募基金,也常常是看著主力的行蹤在買股票,在追隨主力做主升浪。
二、主升浪即將啟動的信號
一波主升浪行情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產生的,總會在盤面上露出一些徵兆。
1、股價位置:股價突破近一年內高點或歷史高點,股價小於或等於平均持倉成本。
2、上漲幅度:股價漲幅一般在50%以上,個別股漲幅在100%以上才出現主升浪,漲幅不到50%的股票一般不會出現主升浪。
3、K線形態:在出現主升浪時K線形態為長陽長陰,與左側小陽小陰形成明顯的對照,K線沿5日均線上升,一般不會有效跌破10日或30日均線。
4、均線形態:日線突破60日均線以下的所有短期均線,均線都呈多頭排列,呈現向上發散;周線突破5周、10周、30周短期均線。
5、籌碼分布:底部籌碼單峰密集,股價越過籌碼密集區,上方沒有套牢盤。
6、換手率:換手率一般在5%左右,通常在2%~3%最佳,說明籌碼鎖定比較好,超過10%應謹慎。
7、成交量:5日均量線大於30日均量線。
8、技術指標:MACD指標在0軸以上第二次出現金叉,周線出現金叉;RSI指標在50以上強勢區波動。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投資者注意,即絕大多數股票的主升浪行情都是與股市整體的主升浪行情相一致的(在大市上揚時才做,或者至少大市處于震蕩平衡區,而在大市單邊下跌或者調整下跌狀態下不做)。在股市走主升浪行情之際,個股的主升浪成功的機率將大大增加。少數個股的主升浪會先於大盤或滯後於大盤,但至少要求在它們向上突破之際,大盤保持相對的穩定。
三、主升浪啟動的能量技術特徵
成交量是研判股價上漲的關鍵要素,只有得到成交量的積極配合,才能說明莊家有大規模資金流入市場,股價才具有上攻潛力。投資者在分析股價運行趨勢時,往往通過對量價的研判,來辨別多空雙方能量變化的規律,進而推測股價的變化趨勢。通常,在主升浪啟動時的量能有以下特徵:
1、在股價上漲的當天,資金量大幅增加,入場意願明顯。
2、在分時走勢中,當天盤中交易大單與特大單急劇增多。
3、在當天盤中,成交手數大幅增加。
4、在分時走勢中,盤中出現典型的攻擊式量峰。在出現持續攻擊時,量峰波形特徵明顯。
5、盤中以攻擊波為主體,或以衝擊式攻擊波結構為主
具體操作時投資者可以重點把握以下三個形態
1、底部有明顯成交量堆積
在股價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的底部,成交量往往會持續萎縮。如果這時有資金開始進入,則飆升主力正在建倉買入股票。當大量股票被主力持有後,市場上的流動籌碼相對減少。此後如果成交量逐漸減少,則標誌著主力建倉基本完畢,對於走出這種形態的股票,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
2、K線在底部緩慢上漲
當K線在股價運行的底部緩慢上漲時,是籌碼已經被高度鎖定的信號。這種形態經常會表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K線圖中的陽線多、陰線少,股價忽高忽低。但從整體上看,其底部在逐步抬高。
第二,分時圖中的股價也是起伏不定,而且經常在水平或者垂直移動。每檔買賣盤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有時會相差幾毛錢;
第三,每天的成交量都季度萎縮,換手率保持在1%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確定籌碼已經被主力高度鎖定。當成家量放大、股價有加速上漲的的跡象時,表示主升浪即將展開。這時投資者可以買入股票。
3、移動平均線在底部區域波動時,往往會在底部反覆糾纏。這是後市行情還不明朗的信號。當短期均線率先上漲,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也先後向同一方向運行時,異動平均線逐漸成多頭排列的形狀。這是上漲行情出現,主升浪即將展開的信號。
波段主升浪主力軌跡選股
一、跟主力做主升浪。目的是改變人們的思維定勢,把心用在尋找主力上,只有跟上主力才有主升浪。
二、從量上找主力。量,就是成交金額,看成交金額,就是看資金流向,看主力把錢投向哪裡。看準了資金流向,就等於抓住了主力。看主力把錢投向哪裡,你就在哪裡獵取主升浪。
三、從價上找主力。價,就是K線,它既暴露了主力的行蹤,又反映出主力的意圖;但並不是一根K線就具備了這樣的信號,而是要通過連續的K線形態,在特定的K線 形態中才能體現出來。當你破解了K線上的建倉形態、洗盤形態、反轉形態,你就找到了主力,也就會看見主升浪的啟動點。這時候需要的是技術、智慧和膽量。
四、從線上找主力。線,就是移動平均線,它的本質表示的是趨勢,從周移動平均線上,用組合移動平均線,可清楚地看到股價運行的趨勢。若用在大盤分析上,你也就 看清了股市漲跌的趨勢;若用在板塊分析上,你也就看清了板塊漲跌的趨勢;若用在個股分析上,你也就看清了個股漲跌的趨勢及其主升浪的啟動點。
五、從季報中找主力。季報的數據暴露了主力的行蹤,是研究主力的可靠窗口。
六、獵取主升浪的原則。堅持這幾條原則,就是要求投資者在操作股票時要全面地、系統地考慮個股目前運行形態及其趨勢的相互關聯的方方面面,而不要孤立地去看價 而忽視了量,或者是孤立地去看量而忽視了價,或者看了價、量而又忽視了線。如果單獨地看某一信號,而忽略了其他相關聯的信號,一時衝動地去買賣股票,其結 果必定事與願違。
七:識破騙線。主力的騙線,表現在K線、形態、分時圖、盤口上,只要你認識了它,它就騙不了你。
八、看大盤做主升浪。做股票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大盤的漲跌趨勢。要與趨勢做朋友,切莫逆勢而為。順勢者昌,逆勢者亡,這個千古不變之理對做股票同樣適用。
九、看板塊做主升浪。熱點板塊通常有大資金介入的背景,有政策的導向和紮實的政策基礎,有實質性利好題材,有某種新概念或業績的提高、價值的重估等重大事件的依託。
熱 點板塊一旦揭竿而起,羊群效應隨即形成,熱點板塊的個股漲幅一般都會大於其他個股的漲幅,大於大盤的漲幅,從而推動這一板塊的持續上漲,也持續地吸引了市 場的目光和更多大膽的投資者不斷地跟進,出現K線形態上的主升浪。只要發現了市場的熱點板塊,抓住有利時機勇於介入,就等於抓住了主升浪,必將遠遠地跑贏 大盤。
十、衝破迷霧見太陽。股市上的迷霧,錯綜複雜,撲朔迷離,有理論上的迷霧,有主力的迷霧,有股評的迷霧,還有自己的迷霧。一旦衝破了這些迷霧,就會見到燦爛的陽光。
十一、歷史會重演。沒有永遠的牛市,也沒有永遠的熊市,股市就在牛市與熊市的交替中運行並發展,就在牛市與熊市的交替中重複
主升浪,是指主力獲利拉升區域;主力坐莊過程中,會選擇在低位吸籌,撿到足夠低廉的籌碼;主力要想獲利,就必須進入主升浪,拉升股價;當主力完成獲利目標之後,就會選擇在高位出貨,這是主力坐莊的必要三部曲!!
見上圖紅色框框區域,即為主升浪區域,也就是主力獲利翻倍區域。
一支翻倍股,首先要是一支黑馬股,只有黑馬股才能走出這樣波瀾壯闊的行情。一隻票沒有進入主升浪之前,我們該如何判斷它是否是一支能走出翻倍行情的黑馬股呢?黑馬股又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經過我的實戰發現,很多黑馬股都有四大特徵。
黑馬股特徵:
一、股價長期單邊下跌,跌幅超過60%;【深度】
二、股價不再創新低之後,底部放堆量;【量能彙集】
三、主力控盤多次監控,主力資金不斷創新高;【籌碼集中】
四、股價處於突破強勢通道;【加速拉升】
我們以海得控制為案例進行講解:
首先,此股從18.07元,長期單邊下跌,最低點4.33,跌幅甚至超過70%;一隻股票只有價格足夠低廉,才能引起主力去建倉吸籌,很少有主力願意在高位去建倉吸籌的。成本越低越好,越低後期才能做的越高,收益也越高。
其次,看上圖,股價不再創新低之後,底部出現堆量,也有一個量能的彙集。
其三,我們就要看通過主力控盤與主力追蹤,以及籌碼分布,檢測主力建倉過程。
主力操盤手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對應的拉升方法。比如運作項目流通盤的大小,自身資金實力強弱以及同期的市場背景(如政策面對股市的調控等),選擇最佳的拉升方法。
從拉升的形態上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震盪拉升2.台階式拉升3.單邊上揚式拉升4.火箭式拉升;
一、震盪拉升式:
對於運作項目基本面無重大題材或者市場監管部門監管力度加大以及主力資金不夠充裕或實力較差時多採用該種拉升方法。
該 拉升方法主要採取低吸高拋的方法,以波段操作博取利潤差價為目的,以時間換取空間為手段進行運做。在市場上經常表現為低點和高點逐步上移,走出比較規律的 寬幅上升通道。主力可在上升通道的下軌積極吸納籌碼,在上升通道上軌附近進行高拋。股價呈現出較規律的震盪上揚走勢或者說是向上傾斜的平行箱體。主力正是 通過這種反反覆復低吸高拋的措施從而在二級市場上博取豐厚的利潤。
這種拉升方法頗有將各類風險化整為零的味道。可謂好處多多。既迴避了來自管理層的監管壓力(因為升幅總是不大,在市場中算不上樹大招風。),又節約了資金成本,還能迴避由於項目基本面過於一般沒有重大題材而招致猜疑等不利因素,可謂一石三鳥。
二、台階式拉升:
台 階式拉升與震盪式拉升的不同之處,從形態上看,台階式拉升在股價上漲了一定幅度後採取平台或強勢整理的方法,經過清洗或贏利盤換手後再度拉升,股價呈現出 台階樣步步高升,而震盪式拉升則採用低吸高拋逐步上行的方法;相對於走勢來說,震盪拉升遠比台階式拉升要複雜的多。台階式拉升比震盪式拉升的走勢上顯得更 為簡單明快。
台階式拉升適用於主力實力較強、運做項目基本面優良、後市存在重大題材的大盤績優個股。這種主力操作風格通常較為穩健。
由 於運做項目基本面比較優秀,後市存在重大題材,而且主力實力也非同一般,所以主力運做起來得心應手,信心十足。但由於運做項目流通盤較大,主力性格又沉穩 老練,在股價拉到一定漲幅的時候往往採取橫盤的方法,經過長期換手後,清洗下檔跟進的獲利籌碼。在大盤或者人氣較旺的時候,主力適時拋出一部分籌碼壓制盤 面;在大勢或者人氣較差的時候,主力又適當地買進一部分籌碼進行護盤,由於長時間股價處於橫盤狀態,保持不漲不跌的態勢,從而促使下檔早期跟進的獲利盤出 現焦躁不安的情緒,信心不堅定者草草出局,信心堅定者繼續持倉,而看好後市的新多頭此時興高采烈地入場買進。這樣經過充分換手,採取不斷提高他人投資成本 的方法,從而為下一波拉升行情打下堅實的基礎。反覆運用這種手法在日K線形態上就形成了股價像樓梯一樣逐級上升趨勢。這樣的拉升方法還有一大優點,由於前 期股價在低位徘徊時間較久,無形中給大部分投資者造成了一種心理定勢。當股價從低位啟動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時,一般投資者站在相對高位開始有點犯恐高症, 覺得賺錢了或者有風險了從而不認可新的價位。而主力採用這種橫盤方法的目的就是,經過長期橫盤從而形成新的價值中樞,進一步獲得大眾投資者對新價位的認可 和贊同,這一切都是發生在潛移默化中,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三、單邊上揚式拉升:
單邊上揚式拉升往往受時間的制約性比較強。比如大行情進入中後期,或離運做項目利好公布時間比較近,等等。
在拉升過程中,主力往往一氣呵成,中間沒有比較明顯的大幅度洗盤動作。絕大多數採用依託均線邊拉邊洗式。主力拉升思路明確,股價走勢軌跡明顯。常常走出單邊上揚的獨立上升態勢。主力開始大幅度洗盤之際,也標誌著拉升行情結束之時。此拉升方法有三個顯著的標誌:
第一,在行情初期,股價常常走出極小幅度的陰陽交錯,慢牛爬坡的緩慢走勢,此階段是主力建倉或增倉階段;
第 二,拉升階段比建倉階段有所加速,經常依託均線系統邊拉邊洗,拉升前期和中期,主力在早盤將股價推高之後,就任其自由換手,不過多去關照股價,使股價常常 出現自由落體之勢,在回落至下軌線處或者必要的塑造圖形時,主力再度護盤,重新吸引多頭買盤。走出極為規律的走勢,以吸引多頭資金積極買進股票,起到助莊 的作用。可謂四兩撥千斤!
第三,單邊上揚式拉升,後期往往以快速拉升、瘋狂刺激多頭買盤人氣而達到高潮,一般會採用各種轉換角色的「示形」 方式,誘導、促使場外的小散戶投資者失去正常的投資心理、控制能力,產生一種過量、過度的放大和虛化的投資激情,這也是行情見頂的信號。這種拉升方法在大 多情況下都是受客觀條件制約的,主力常以中線操作為主。絕大多數主力控盤要占到流通盤的30%-40%,漲幅多以50%-100%不等,很少有超過 100%以上的漲幅。
四、火箭式拉升;
顧名思義,此類拉升方式猶如火箭發射,升勢一旦啟動,行情銳不可擋。此類 飈升行情可謂驚天動地。但縱觀此類個股,在行情飈升之前,往往要經過一年甚至更漫長的吸貨過程。在這整個過程中,股價猶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臭不可聞, 然而,主力已經悄悄掌握了流通盤50%-60%的流通籌碼。行情一旦啟動,往往升勢如虹,氣沖霄漢。這種玩家,做起活絡來,駕輕就熟,清清爽爽,就好比一 個直爽的漢子的生活習性,吃飯就是吃飯(吸籌),幹活就是幹活(拉升),絕不會一邊吃飯(吸籌)一邊幹活(拉升),可謂思路清晰,恩怨分明。
這種主力實力絕非一般,運做項目一般後市有強大的題材配合,準備工作異常充分。選擇的運作項目多為中等偏下的流通盤子較多。
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兼容
自古以來,交易者就分成了基本分析派與技術分析派兩大陣營,從而展開了一場孰優孰劣的爭論。有人提出,為什麼就不能將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兼容起來考慮問題呢?難道非要在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中進行二選一嗎?
基本分析從價格運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可以在運行方向與幅度的判斷上有一定的優勢;而技術分析從價格波動的本身入手,對於具體點位的把握有一定的優勢。那麼,如果用基本分析進行品種和交易方向的選擇,然後在通過技術分析來尋找具體的買入點位豈不是更好?理論上講,這樣的方法是可行的。當一隻股票基本面顯示該股應該大幅上漲,而現實的股價卻在不斷的下跌時。我們不妨先不要逆勢買入,而是等到該股技術上擺脫下降趨勢再買也不遲。要知道我們手上那點可憐的資金,完全沒有必要像基金管理人那樣逆勢吸納。
至此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如果買入後該股又繼續下跌該如何呢?基本分析的本質就註定了其不可能存在彈性,我們很難將止損思維與基本分析兼容起來。基本分析是因為「便宜」而買入,那麼我們又如何能夠因為更便宜而賣出呢?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當其買入的股票出現下跌時,不過是給他一次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入的機會。由此看來,基本分析大師通常是不止損的。
那麼,基本分析大師又是如何防範風險的呢?按照林奇的說法:假如你手中的十隻股票有三隻是大贏家,他們就能彌補你其中一兩隻的損失和六七隻表現平平的股票。對於巴菲特而言,也有一次性投資中使用其合夥公司資金不超過25%的原則。由此看來,基本分析大師是靠分散投資來防範風險的。如果持股時間超過一定尺度的話,那麼系統風險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畢竟指數沒有不能逾越的頂部。那麼基本分析者,完全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非系統風險。
在股市上,如果你有絕對的止損點,那麼分散投資的意義不大。但如果是在期貨市場上,即使你有止損點,也必須要考慮到分散投資的問題。事實上,方法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的搭配,並且讓這種搭配能夠適合你的自身要求以及市場環境。對於交易而言,你必須將買入、持倉、賣出組成一個環。即使這樣也不存在能夠保證一次見效的交易策略,那麼我們還要將這些眾多的環組成一條鏈。一個人交易做得好不好,關鍵是看他的交易鏈是否很好。
既然沒有能夠為單次交易負責的方法,那麼技術分析只能靠多次運用來實現他的價值。而多次使用技術分析,就等於形成了一個交易系統。這時就出現了盈虧同源的問題,利潤不再是利潤,而只不過是收入;虧損也不再是虧損,也只不過是成本。這時如果我們在付出多次成本後,又放走了屬於我們的利潤,那時我們最終只能是出現總體虧損。我們在規避了虧損的同時,可能也會放走潛在的利潤;而如果放走了利潤,就絕對不是沒有賺錢的問題。因為我們如果不能用必然的利潤來對沖必然的虧損,那麼我們只能出現虧損的結局。對於交易系統而言,並不可能每次買入信號都能夠有基本面的配合。
即使是最好的基本分析者,也不可能對所有品種都能夠做到清晰的分析。這時採用基本分析就會存在放走黑馬的可能。如果你只使用基本分的話,那麼放走其他的黑馬並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放走的黑馬,恰恰是你由技術分析構建起來的交易系統所能夠捕捉的話,那麼這對你而言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損失。按照「盈虧同源」的理念來看,放走利潤和出現虧損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要知道,放走一次利潤可能會出現數次虧損無法對沖。巴菲特可以放走網絡股的利潤,畢竟他有屬於自己的盈利模式。但趨勢跟蹤者如果放走網絡股的利潤,那麼他該如何對沖曾經多次無效止損的成本呢?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將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融合起來應對某次特定交易的可行性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將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結合起來組建一個能夠循環使用的交易系統,就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何況每一種交易方法不但有其優勢,同樣也有其成本。如果我們不倫不類的將不相干的交易思路融合至一起,就會出現眾多基本面因素加上一個緊密止損點的可笑局面。要知道任何基本分析都不能保證價格不會反向波動百分之幾。
越是著急,最後越是虧損的越多,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關注筆者公眾號:老鄧侃股(ki36881),更多財經資訊、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以及獲取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