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了,911一樣的恐怖劫機案還會再發生嗎?

2019-09-11     讀懂本星球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六晚上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幾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美國民眾對自己總統的口誅筆伐

特朗普似乎忘記了911給美國人帶來的傷痛

特朗普說,自己取消了原計劃在9月9日舉行的美國和塔利班的秘密會談,並指責塔利班5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動的汽車炸彈襲擊是為了獲取談判籌碼。

這不能怪美國民眾神經敏感,因為特朗普總統挑選的時間恰好是在「911事件」紀念日前兩天,而塔利班和「911事件」有脫不了的關係。

「911事件」是許多美國人的痛。總統卻背地裡準備和殺死幾千美國人的武裝分子展開密談,與塔利班會見相當於承認其合法地位。

紐約市中心亮起兩束光以紀念911事件被撞的世貿大廈

那麼,911到底對美國人造成多大的痛?911事件後的這十八年,劫機等恐怖襲擊有何變化?民航安全有什麼新動向?反恐鬥爭會面臨哪些新情況?


一、911事件:美國民眾心頭揮不去的陰影

2001年9月11日,19名恐怖分子在美國劫持了4架民航飛機,其中兩架撞向了世貿大廈,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樓,一架墜毀在郊區。

飛機上的乘客和恐怖分子全部死亡,加上災難現場的當事人,遇難人數高達2996人。

這是什麼概念?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美軍共陣亡2400人左右,一次恐怖襲擊造成的損失竟比一次可以影響太平洋戰爭走向的軍事行動還要大。

世貿大樓倒塌瞬間

從空中俯瞰正在燃燒的世貿中心

作為美軍權力象徵的五角大樓殘缺不全

一是事件直接衝擊全球經濟發展。「911事件」給美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當年GDP的2%,從此全球經濟開始長時間下行,造成的直接損失更是超過1萬億美元。

事件同時給美國航空業、旅遊業、金融業等帶來嚴重衝擊,人們不再有安全感,不再相信政府,整個美國籠罩著陰沉蕭條的氣氛,這些損失是無法用經濟價值來估量的。

二是事件直接推動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希在當天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講話不到一個月,美軍就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拉開了長達十幾年的反恐戰爭序幕,這次戰爭直接影響了後續國際政治秩序和地緣形勢。

有人甚至說,「911事件」改變了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軍事戰略布局。這讓很多發展中國家可以暫時不受美國經濟壓榨和軍事欺凌,從而獲得一段較長的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

在阿富汗的美軍

三是事件的影響力持續至今。很多當年參與救援的人員因吸入大量有毒物質而得了癌症,到現在死亡人數實際上已經超過了6000人,死亡人數在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一貫從娘胎里就開始學自信自傲的美國人,面對恐怖襲擊有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很多倖存的人因為吸入大量致癌物陸續死亡

本·拉登自己曾承認,「911事件」的襲擊效果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本身的預期,是以非戰爭行為達到戰爭目的事件

這樣大影響力的劫機事件,本·拉登是第一個做成的人,但絕不是第一個去嘗試的人。

1986年9月5日,5名「法塔赫革命委員會」成員劫持美國泛美航空73次航班,準備在以色列上空引爆,後被挫敗。

1994年聖誕節前夜,4名中東恐怖分子劫持法國航空8969次航班,準備撞擊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後被挫敗。

直到本·拉登出現,在精心挑選作案人員,歷經兩年準備後,他終於成功把民航客機變為自己的飛彈襲擊了民用建築,也把恐懼燒到美國本土。

就是這四個人準備劫持飛機撞擊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二、「911事件」已經過去,但劫機事件卻從來沒有消散

1903年,萊特兄弟駕駛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升空,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1931年2月,秘魯一股武裝力量採用武力威脅的方式劫持了1架福特三發飛機,雖然並不是恐怖襲擊,但國際上一般以此案作為全球劫機事件的開端

此案過後16年,也就是1947年,世界上第二起劫機案才發生,這既說明第一起劫機案的發生是一件偶發事件,也從側面說明當時第一起劫機案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其實,飛機就是一種昂貴的交通工具,與火車、汽車相比,就是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跑而已,人們坐飛機就是為了出行便利,沒有人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普通人不會,但並不代表恐怖分子不會。飛機這一新生事物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為恐怖分子實施恐怖襲擊開闢了一塊樂土。

成功率高、傷亡率大、影響力足的特點一直在吸引各大恐怖組織爭相嘗試與飛機打交道,在航空史上揭開血雨腥風的一頁,製造了一起又一起駭人聽聞的航空慘案。

1977年,德國漢莎航空班機監控拍到的恐怖分子闖入駕駛艙用手槍威脅機長的畫面

飛機對恐怖分子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一是飛行環境特殊,空中遇險將毫無生機。如果恐怖分子在空中劫持了飛機,隨便在飛機上打個洞,內外壓失衡,飛機面臨迫降、解體、墜毀,乘客運氣好的還能倖存,運氣不好就死亡。

如果恐怖分子直接在空中引爆炸彈,所有人都會死亡。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的7K9268次航班,就是因為ISIS在飛機上放置了炸彈,在2015年10月31日起飛23分鐘後在空中爆炸解體,機上所有人員遇難。

如果恐怖分子劫持飛機到處亂撞,那飛機就是一枚移動炸彈,就像「911事件」一樣。

飛機在天上飛的時候人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實施迫降?恐怖分子不會聽話,逼急了直接在空中搞屠殺。直接擊落?那和恐怖分子有啥區別?

二是構成材料特殊,營救行動困難。即使我們把飛機控制在了地面,恐怖分子把艙門一關,舷窗一擋,那飛機就是一個密閉未知的狹小空間,只要恐怖分子不主動與我們建立聯繫,那我們毫無辦法。

另外,飛機上使用了大量合成材料,如果我們使用炸藥爆破,很有可能會引燃飛機,飛機燃燒產生的濃煙都是有毒物質,會直接導致吸入者死亡。

1985年,埃及航空一架航班被暴恐組織3名成員劫持,埃及「閃電」特種部隊在實施營救時採用了爆破的方式,結果引燃飛機,導致95名人質中58人死亡。

埃及648次航班劫機案現場

埃及航空648次航班機艙內部在事件過後已經面目全非

採取營救行動時還要考慮到飛機的構造、座位分布、恐怖分子位置及攜帶武器、人質狀態、突入位置及方式選擇、突擊隊人數及攜帶裝備、職責分工等等,遠比對付普通交通工具和建築物複雜。

三是涉法問題特殊,國際社會存在矛盾。雖然聽起來很玄幻,劫機這種人神共憤的恐怖行為不應該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嗎?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劫機事件在國際上面臨嚴重的法律問題。

例如:A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從B國起飛飛往C國,途中被D國的恐怖分子劫持到E國加油,又起飛飛到F國,飛機上的乘客有ABCDEFGH等國家的,那麼哪個國家該管這件事?

該管這件事的國家沒能力或者不想管這件事怎麼辦?哪個國家有能力管這件事?有能力管這件事的國家又不想管這件事怎麼辦?恐怖分子的抓捕、審判、收押歸哪個國家管?

受傷、遇難乘客的救治、賠償歸哪個國家管?各國對恐怖分子的認定存在分歧,對飛機被劫持後乘客該反抗還是順從存在分歧,政治觀念如果再不同,一國的恐怖分子在另一國看來也許就是民族英雄。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國家的主權、法律、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面,必然會存在種種矛盾,雖然國際上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開了各種各樣的協調會,簽署了各種各樣的協議,但並沒有實質性解決這一難題。

四是安檢漏洞繁多,夾帶武器輕而易舉。人們在最開始是沒有意識到恐怖分子會藉助劫機發動恐怖襲擊的,那就不存在有效的安檢措施。

這就給恐怖分子留了可乘之機,就拿我國的民航安檢工作來說,其正式施行的時間是在1981年4月,距今也不過三十幾年。

那個時候,即使人們已經意識到機場安檢的重要性,但機場安檢依舊形同虛設,安檢人員也只是走個過場,恐怖分子可以利用行李、化妝品、貼身夾帶、賄賂等方式輕而易舉就帶著武器通過機場安檢通道,登上飛機。

再或者直接開著警車、穿著警服、拿著武器假扮成警察、機械師直接光明正大地從場站登上飛機,在機場外圍負責安防工作的人員對於公職人員查都不查,簡直是在給恐怖分子送助攻。

機場安檢和外圍安防作為預防恐怖襲擊、排查可疑人員的重要措施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

這樣看來,在上個世紀恐怖活動最猖獗的七、八十年代,恐怖分子劫持一架飛機並不難,劫機也成了效費比最高的恐怖襲擊方式。

1986年,這四人冒充警察和機械師光明正大地登上泛美航空73次航班進行劫機


三、「911事件」後,機場安檢成了預防劫機事件最關鍵的環節

「911事件」發生時,機場安檢依舊允許乘客攜帶水果刀登機。據事後調查得知,當時負責安檢的工作人員在收到安檢儀器發出的警報信號後依舊讓可疑人員登機,而沒有進行人工核查,這心得有多大?

「911事件」發生後,世界各國終於開始重新審視機場安檢工作,不斷加強檢查力度,革新安檢設備,從乘客踏入候機樓門口就開始了爆炸物離子探測,緊接著幾乎是全身式的人工檢查和物品掃描。

個別國家如果標記了「吸毒、犯罪、有前科」等人員,在這一環節還會重點檢查,有的機場在乘客登機前還會進行一次檢查。

這三道安檢關卡如果嚴格執行,基本斷絕了恐怖分子攜帶危險品登上飛機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機場的場站和行李房也幾乎與外界隔絕,工作人員出入制度更加完善,即使是內部人員發動襲擊也要花點心思。

當然,這些舉措的效果是明顯的。「911事件」之後全球的恐怖劫機事件幾近消失。

僅有的幾起劫機事件也大多是刑事犯罪或者精神疾病使然,比如2016年3月29日,1名男子為了見前妻,把本應從亞歷山大飛往開羅的埃及航空MS181次劫持到了賽普勒斯。

還有2018年4月15日,國航CA1350航班上一名精神病患者用鋼筆挾持乘務員事件,這些都和恐怖襲擊沾不上邊。

男乘客(右)與劫持埃及航空MS181次航班的男子拍合照

即使這樣,恐怖分子也可以偽裝成病人,利用改裝工具把兇器帶上飛機,或者攜帶具有殺傷力的生活用品。

「911事件」發生後,機場安檢力度加大,幾乎所有的刀具類物品都被禁止攜帶,恐怖分子轉而尋求更隱蔽的方式,開始使用改裝的鋼管、鋼筆、鋼針、火柴等生活常見物品,讓人防不勝防。

我國在2012年6月29日發生的海航GS7554次劫機事件就是如此,恐怖分子使用的就是經過改裝的尖頭鋼管。


偽裝成「殘疾人」的恐怖分子使用改裝過的鋼管拐杖通過機場安檢

各國政府在與恐怖分子幾十年的較量中,已經從最初的疲於應對發展成現在擁有完備的體系。但人們不能放鬆,只要恐怖主義一天不除,劫機對於恐怖分子來說就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文/下海捉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J8EIW0BJleJMoPMWm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