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有個人,時時牽掛,是一種幸運,意味著情感有所依託;而天天被人牽掛,則是一種幸福,意味著從來都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著,自己辛辛苦苦,到底為了什麼?貌似自己早出晚歸,東奔西走,是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頂樑柱」;而實際上,你之所以能夠「想說就說,想走就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賴於那些牽掛著你的人,在背後默默地付出,毫無保留地付出。
只是,這份牽掛,你是否在意?還是,早已經被冷落在一旁,不忍直視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當一個人真正能夠讀懂這句話的時候,早已經不再是懵懂少年,也不是衝動的青年,而是已經為人父母的中年人了。
多少次,我們將父母的叮嚀囑咐視為「嘮嘮叨叨」;多少次,我們將父母的殷殷期盼視為「束縛和牢籠」。只要父母一開口說話,就是滿臉的不耐煩。每次打電話回家,除了直奔主題,再也無暇陪他們說兩句體己話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每次跟我們說話,也不再冗長,而是極其簡短、明快。就為了不耽誤我們的時間。每次回家,說完了必須要說的事,吃完了飯,就馬上催促「你們早點回去吧」。
被冷落的父母,就像當年,父母因為忙碌而忽略了陪伴的自己。那個時候,多想他們停下手中的活計,哪怕抱一下自己也好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當年,一曲《常回家看看》紅遍大江南北,一直到到現在,還能夠催人淚下。是因為,有太多的人,把最重要的親情丟在身後,忘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也不知道自己的歸途究竟在哪。
「讓我的心伴著你,直到永遠,你有沒有,感覺到,我為你擔心......」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一個知心愛人。可往往比尋找知心愛人更難得的是,不管過去了多久,愛始終不變。
人心總是善變,最怕的是不懂得珍惜。就像張愛玲在小說《紅玫瑰白玫瑰》中所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喜新厭舊,也許是人類固有的天性;但真正愛一個人,卻也能夠為了心愛的人,變換成「另一個人」。其實,那個被愛的人,想要的並不那麼多,無非就是「一日三餐四季,一生一世一雙人」,哪怕粗茶淡飯,只要心始終在一起,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一個人,也許在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子女賦予自己的那份責任和榮耀,總是黑暗中,那盞閃亮的指明燈,讓人勇氣倍增,不知疲倦。
可是,多少人卻忽略了,給予孩子心靈上的陪伴,遠遠勝過物質上的滿足。在這個不再「缺衣少食」的年代,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最稀奇的。
不要讓「垃圾食品」去滿足孩子們好奇的口欲,不要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們的精神依賴。再苦,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參與並見證孩子們的成長,陪他完成「第一次自己睡覺」、「第一次自己上學」、「第一次參加考試」等等諸多人生第一次,這是多少金錢也買不到的經歷。
我們能真正擁有孩子多少年?如果不是上網,看到一個當紅的帖子,我們也許還總在自以為是,認為,那是一輩子。實際上,我們真正擁有孩子的時光,不過就是短短三五年。
有人說:「愛情是燈,友情是影子,當燈滅了,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後可以給你力量的人。」
人,生來孤單,但因為有了朋友,便不再孤單。我們常常在最困難的時候,想起,需要朋友的關照,需要朋友的援助;卻也在悠然自得的時候,忘記了,朋友需要經常聯絡,需要時時關心。
心中有你的人,或許,就是這樣的朋友。也許,他是默默無聞,各方面都比不上你。但你們的友誼自從結下之後,就再也沒有褪色過。不管你是飛黃騰達,還是落魄不堪,他一直都在。
心中有你的人,或許,就是那個無所不言的知己,最是知你,最是懂你,真心實意希望你過得好的那個人。
這一生,不管你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度過,都不要讓自己深陷在「沒人疼愛」的顧影自憐中,
實際上,有多少人,正在以你所不知道方式「悄悄地」愛你。你要用心去體察這份愛,用真心真情去回報這份愛。
如此,生活中便多了幾分美好,少了幾分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