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需要做防水的四個地方,千萬別遺漏了

2019-11-12     居躍在淵

家庭防水,實際上就是在牆地面找平後塗刷防水劑。防水劑乾燥後會形成一層膜——可以理解成一層塑料布。這層膜是不會漏水的,被稱為「防水層」。

做防水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是防止水通過牆面、地面滲過去,影響另一側的正常使用。第二是防止牆地面基層的水泥吸水,之後再慢慢蒸發,導致室內潮濕(防潮)。

裝修時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做防水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這個問題。

衛生間

衛生間是用水大戶,防水自然少不了。衛生間防水的位置,包括地面和牆面。

所有地面都要做防水,無論是干區還是濕區——如果把洗手台搬到衛生間門外了,千萬別忘了在洗手台附近也做好防水。

牆面防水的高度需要分位置,如果隔斷做得好,像馬桶區、洗衣區這種地方,牆面做20cm就夠了。如果沒有做三分離、四分離隔斷,則這些地方的高度建議不低於50cm。

淋浴區對防水的要求最高,畢竟洗澡時水有可能濺到牆上。防水高度要做到180cm。浴缸、洗手台等用水的地方,防水高度在器具上方30cm——比如洗手台高80cm,防水高度就是80+30=110cm。

上述尺寸都是最低標準,懶得計算,可以全部做到180cm,安全又省事——就是多花點錢。

廚房

廚房地面要不要做防水,要看廚房裡有沒有地漏。有地漏,就必須做防水。否則地面上有水以後直接漏到樓下了,地漏一點作用都起不到。沒有地漏,做了防水也沒用——地面上積水以後,確實不會直接樓道樓下。但是沒有地漏呀,就會順著地面往廚房外面流,總會順著樓板漏到地下去的。

牆面防水,先看水槽的位置。如果水槽安裝在窗戶的正下方,則所有牆面就都不用做防水(無地漏時)或只做20cm高(有地漏時)就夠了。

如果水槽距離窗戶比較遠,則建議在水槽所在區域做好牆面防水,高度是水槽上方30cm。這是為了防止水槽背面返潮。

陽台

開放式陽台必須做防水,否則室外一下雨,陽台地面上就會有積水。樓下住戶一邊忍受著室外的雨水,一邊還要看著樓上漏下來的水,恐怕會提刀找上門。

封閉式陽台和廚房一樣,地面防水要看有沒有地漏——如果有,就做好地面防水,同時牆面防水做到20cm高。如果沒有地漏,則不需要做防水。

有些陽台上需要放洗衣機,洗衣機專用地漏或豎管,不屬於上述參照物。對待洗衣機,只要在洗衣機附近1~2㎡處做好防水就夠了。如果地面防水接觸到了牆壁,則牆壁上也要做20cm的防水層。

全屋

一樓,特別是沿海地區、南方個別地區等空氣濕度天生較大的城市裡的一樓,最好做全屋防水。牆面發霉、乳膠漆起皮,很多時候都是潮濕引起的。

做好全屋防水,可以保證室內的乾燥——水泥裡面不吸水,就有讓房間恢復乾燥的機會。否則空氣乾燥了,水泥卻往外返潮;水泥還沒有完全乾燥,天氣一變,空氣又開始潮濕——惡性循環,室內永遠幹不了。

全屋防水,要求地面全部防水,牆面防水高度為20cm——不需要在所有牆面上都做防水,水蒸氣密度大,一般都是只接觸地面。

如果預算有限,可以考慮全屋使用牆固和地固。雖然防水能力比不過防水劑,但是牆固地固也有一定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5f1Ym4BMH2_cNUgqH_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