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赴武漢醫療隊員的「戰地日記」,細節讓人淚目

2020-02-13   邯鄲之窗

千里馳援:

武漢,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1月26日、27日由冀中能源

華北醫療集團峰峰總院8名醫務人員

組建的第一批赴武漢醫療救援隊出征

自到達武漢後,他們分別到

武漢市第七醫院和金銀潭醫院支援工作


在這期間他們也用自己手中的筆

記錄下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從他們的日記中

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01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 宋亞嵐


每次走出病房

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因為脫防護服的每個細節

閉目,屏氣,都是至關重要

一點點的疏忽就有感染病毒的風險


宋亞嵐在日記中寫道

26號接到通知,27號凌晨到達武漢,一切恍如夢中。看到了空蕩而又安靜的武漢,看到了瀰漫著消毒水味兒的隔離病房,我才覺得回到了真實的世界裡。

從事臨床工作16載,經歷過很多事情,但是卻沒有真正進入過隔離病房,此前對穿脫防護服了解,都來自於書本學來的知識,真正實踐時,卻發現絕非易事。

為了做到最好的防護,我們不斷的練習,本以為能夠信心滿滿。但是,在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的時候,諸多問題接踵而至,我在院感老師確認已經穿好防護用具後,為了方便辨認,讓同事在防護服的前面和後面寫上我的名字:河北,宋亞嵐!深呼吸,做了個加油的手勢!

在病房內,心電監護儀的報警聲,幾乎沒有停止過的呼叫鈴聲,不停工作的無創呼吸機,讓我的心揪了起來!開始工作,我對患者仔細查體,查看檢驗資料和胸部CT,制定詳細治療方案,當患者得知我們是來自河北省的呼吸科專家團隊後,表現出的極大的信任和感激讓人感動!

在連續工作六小時後,已經覺得體力不支,在同組醫生進入病房接班後,我才走出隔離病房。在隔離病房是不能喝水和如廁的!所以很多醫生上班前不敢喝太多的水,而且如廁更是要更換整套防護服,對於物資短缺的現狀,醫護人員儘可能減少更換防護服的次數!所以就有了穿著紙尿褲上班的故事!

晚上,急促的電話鈴聲再次響起,隔離病房內患者呼吸衰竭加重,需要搶救!我快步走進緩衝間,心裡急切的想進去查看患者,又不得不按照流程穿好防護服,那一刻真是心急如焚!經過緊張的搶救,患者的病情終於趨於穩定,凌晨十二點,我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了病房。

其實每次走出病房,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為脫防護服的每個細節,閉目,屏氣,都是至關重要!一點點的疏忽就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每個步驟後都要認真的進行手衛生,最後脫掉所有防護用品後,戴上外科口罩,才能鬆一口氣走回休息室!這時才發現裡面的衣服都濕透了!

欣慰的是,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夜間搶救的患者病情穩定!


02

呼吸內科主管護師 賀 姍(圖左)


風蕭蕭兮

易水寒

壯士此去必復還

加油


賀姍在日記中寫道

從賓館出發前往醫院時,要說內心沒有一絲波瀾那一定是假的!當真正看到「武漢市第七醫院」這個在電視、手機、網絡上無數次出現的名字時,我的腦海中竟無意識想到一句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不,不,壯士一去必須還!這是我給自己下達的最低目標,也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

原本我擔心自己在全副武裝下,是否會因為觸覺不敏感而導致穿刺失敗。但是第一次我就做到了。每當我在病房完成操作時,幾乎每位病人都會對我講一句,謝謝!當然,一些老人講的當地方言,我並不能完全聽懂,但從她/他們的眼神里我能看到滿滿的真誠!

人的生命在受到威脅時,在無助與驚恐之中,求生慾望非常強烈!而此刻,我們能夠得到他們的信任,成為他們的依靠,自然應當全力以赴!大家叫我們「逆行者」、「勇士」,其實對我們而言,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抗擊疫情,這就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分內之事!

忙碌的一天,身心疲憊,當我再次坐上回賓館的車時,不禁笑了,因為我想起了壯士一去不復還的下一句: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中國必勝,抗疫必贏,我們必還!

03

呼吸內科護師 張昀

今天,在我對一位病患

例行實施靜脈穿刺時

他突然用力把我推出門外

「這個病人不正常!」

我的內心突然冒出這一想法

但接下來這位病患的舉動

頓時讓我內心……


張昀在日記中寫到

這幾天武漢多雲,最高氣溫十度左右,像極了家鄉的春天。平日裡,我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但對於這次抗疫出征,卻做了最壞的打算——即便有去無回,哪怕粉身碎骨……

第一天,也是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好似新兵奔赴前線,內心充滿緊張、焦慮。

按照規定流程,我穿戴好防護用具,唯獨不見防護面屏,此刻,當地一位不知名的好心醫生,迅速摘下了自己的防護面屏:「你們護士操作環節繁瑣,風險最大,這個留給你吧。」短短几句話,使我全身充滿了溫暖與力量,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消散無蹤,一掃而光。

護理工作的繁重,雖然我早有心理預期,但緊張程度仍然使我應接不暇。靜脈穿刺、更換液體、抽血……尤其是靜脈穿刺,對於戴著雙層手套,護目鏡的護士們來說是最大的困擾——手上沒有感覺、視線模糊,穿刺難度可想而知。我只能屏住呼吸、克制抖動,憑藉多年的護理經驗,盡最大努力為患者進行規範操作。這個方法確實管用,就連為患者扎套管針也不在話下。第一天就得到患者們的讚許,我的內心暖暖的。

此外,今天還遇到了一件令我十分感動的事情:在我對一位病患例行實施靜脈穿刺時,他突然用力把我推出門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病人不正常!」整個人也頓時緊張起來。

「你的手套破了……」他緩緩地說。這時我才發現,由於長時間工作,我的防護手套已經破損了。原來患者是怕我被感染,我滿是暖意,瞬間淚目。

雖然今天我們第一次上崗,穿上防護用具行動不便,對患者、病房仍需要熟悉,但我們的付出依然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忙碌值得,疲勞也值得。

結束一天的工作,辛苦自不必說,但能夠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滿足感、「成就」感從心底油然而生。

天佑中華,武漢必勝!還有親愛的自己,加油!


04

呼吸內科護師 董 青(左圖)


一道黑夜的光,天亮的戎裝!

一場負隅抵抗,快向我投降!

我已全副武裝,黑暗裡鏗鏘!


董青在日記中寫道

來到武漢第七醫院的第一天,防護培訓,親自演練,房間內區域的劃分精打細算,精確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培訓完相關知識踏入病區的那一刻,我的內心觸動很大:大家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穿梭在病房中,看不到表情,也極少說話,只聽到有幾個消毒機在嗡嗡作響,看到病床上被疾病折磨的病人,沒有親人的陪伴,孤獨絕望。

期間,我去為一個老人封管,封管液衝進血管的瞬間,在疼痛的刺激下,老人的情感徹底崩潰,蒙上被子,失聲痛哭。我立刻安慰她,希望可以安撫她的情緒。其實在此刻,我的情緒也低落到極點,防護服帶來的不適,胸悶氣短,心悸,呼吸困難,以至於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好了。

第二天上班,我提前服用了美托洛爾,並稍作適應,心悸等不適症狀稍有減輕。進入病房,一個年輕女孩滿臉笑容地告訴我,她今天的食慾非常好,並且有兩天沒有發燒了,正在恢復。我為她連說幾聲加油,也為自己加油!病症無情人有情,我感到了慰藉,這裡雖危險,但更多的是每天能看到的希望,患者對生的渴望遠遠超過絕望,足以化解我心中的不安!

這段時間,我把最愛的化妝品收起來,用各式各樣的消毒水來做每日護膚品,雖然偶爾會因為過敏發癢長出紅疹,但我依舊最愛消毒水的味道,因為在我心裡,它是希望的味道!

下個月就是兒子的3周歲生日,媽媽要送給你一個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


一道黑夜的光,天亮的戎裝!

一場負隅抵抗,快向我投降!

我已全副武裝,黑暗裡鏗鏘!

——《武裝》


05

呼吸內科護士 李 茜


95後李茜是此批

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在接到赴武漢的通知後

正在工作崗位上的她

簡單收拾整理,緊急前往武漢

直到走後的第三天才告訴母親

... ...

李茜在日記中寫道

在我報名支援武漢的時候,我從未想到過我踏入病房的那一刻竟然如此平靜。

2月1日是我進病房的第一天,夜班,凌晨1:00--8:00。當我知道時間長、物資緊缺後,我不敢喝水,怕中途要去衛生間。

防護服並不舒服,我只能張著嘴呼吸,病人看到時笑著跟我說,小姑娘你不要著急,不用跑,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能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好好休息,千萬不要讓我們傳染上,如果你們倒下了,誰還能挽救我們呢。他們的話就這樣擊中我的內心,一股說不出的感覺湧上了心頭。第一夜,我沒有合眼......

當我完成工作,走出隔離區已是上午9點。近六個小時的忙碌使我疲倦到極點,脫下防護衣匆匆吃下盒飯,迅速洗澡,科室的老師開車把我送回酒店,心中滿滿的感動,我想,必須要抓緊時間休息,用最好的狀態去面對下一班任務。


06

消化呼吸內科護師 劉偉傑


在病房內汗水開始狂流

呼吸也變得尤為困難

必須大口呼吸

這一次,也是我第一次

深切感受到瀕臨死亡的感覺……


劉偉傑在日記中寫道

今天是首次進入隔離病房的日子,心裡有些緊張,看到一個個全副武裝上陣的醫護人員後,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傳染病房。

按照正確步驟穿好防護服,在打開隔離門的那一刻,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默默在心裡給自己加油打氣。而事實是,身上嚴密的工作服使我剛走過病區時,便開始感覺呼吸不暢。

嘗試調整後,我擔心的戴雙層手套輸液治療的問題出現了,此刻的護目鏡已滿是霧氣,我看不清楚患者的血管,只能憑著經驗手感扎針,還好第一次順利紮上了。

待所有的治療結束後,平日很少出汗的我此刻已滿身大汗,呼吸也變得尤為困難,必須大口呼吸。這一次,也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瀕臨死亡的感覺。但是,看著一個個等待康復的病人,想到當地醫護人員連日作戰的辛苦,我鼓勵自己第一天穿防護衣進病房不適應很正常,就像第一次帶手套扎針一樣。

我們會越來越好的,只要不畏艱難,勇敢向前,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


07

消化內科護師 王靜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是當地收治新型冠狀病毒

感染的肺炎感染者數量最多的醫院

我和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一樣

在這個地方聚集

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

早日打敗新冠病毒

我們一定會勝利!


王靜在日記中寫道

來到武漢的第七日,也是來到金銀潭醫院的第三日,今天是中午班,12-18點。

今天的班次對我尤為不同,這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病房班。從28日到達武漢至今,一直在聽著身邊的同事在講述著病房及病人的情況,對於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心中充滿忐忑與對未知的探索。雖然新冠病毒可怕,但病人卻不可怕,他們對健康的渴望對生的渴望,遠遠大於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恐懼。

我們來到這裡,帶著醫院領導和同事們、親人和朋友們的關心與期盼、擔心與支持,我們並不孤單,這場戰役並不可怕,我們此戰,必勝!


08

感染管理科幹事主管護師 張淑娟


聞號出征南去,

此生杏林結緣,

抬頭遠望路重重,

殘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跨馬提槍何處?

江城月夜朦朧,

枕戈待旦戰意濃,

先除新冠病,再賞櫻花峰。


張淑娟在日記中寫道

感控知難行更難,我們守望相助,共度難關。

在熟悉了所管的病區的情況之後,我迅速與其他同行的院感老師們根據本院的現狀,制定了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

我們都來自省內的各個市級醫院,或是專家,或是資質的護理老師,對於穿脫防護用品在之前都有所培訓,但是在此之前,我們當中有幾個人真正的穿過這身戰袍?

下午兩點多從醫院回來,我們坐在大廳里打磨製定步驟的每一個細節。制定出統一標準後,我們迅速回到各個小組進行現場穿脫防護用品的培訓,一人示範一人講解,再讓大家實地穿脫各個步驟,對每個人進行指導、講解,直到晚上十一點多,我的嗓子都說不出話了,還有三四個老師在演練,她們心疼我,說:「老師您就看著我們做就行,不要再說話了。不對了你再糾正。」其實我心裡很明白,大家不厭其煩的演練,是害怕自己的防護工作不到位,心裡是恐懼的。

這些天,每天早晨七點二十準時和當天上班的老師們一起去醫院,每一個人穿防護用品合格了,我才會讓她們進入病區,每一次進去我都會給她們鼓勁,我們都會同時說:「加油!加油!加油!」她們進入病區後,我會去供應室看大家平時佩戴的護目鏡的消毒、洗衣房的消毒清洗、醫療廢物的轉運等等關於感控的每一個角落。

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我會與從病區出來或者跟進病區的老師們見面了解工作期間出現的問題,她們也會打來電話諮詢院感的問題。

我們經常在群里給大家灌輸一些院感小知識以及發現的問題,再次請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從小處說,為自己為家人,從身邊說,為同事為朋友,從大處說,為武漢為河北,為了我和我的祖國!

武漢曾是父親的戰場,現在,這裡是我的戰場,此次趕赴武漢,父親送我詩一首:

武漢為父曾經在軍營,征戰數載不了情;而今漢江遭瘟疫,大夫披掛上陣沖前鋒;父輩曾是軍中豪,兒女當今穆桂英!


疫情蔓延時

這些逆行的醫者們並不孤單

你們在前線奮戰,我們在後方緊急馳援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

在這場與時間競跑的賽場上

你們一定能贏

也請你們一定平安歸來

(微觀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