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浩劫,蘭州市場,他一次收走了200個敦煌卷子

2021-04-07     歷史研究

原標題:敦煌浩劫,蘭州市場,他一次收走了200個敦煌卷子

敦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兩個讓人們驚嘆不已的寶藏「敦煌藏經」和「莫高窟壁畫」。它們構成了敦煌學的兩大支柱,而敦煌學是隨著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的發現和流散而出現的一門學科。敦煌藏經發現後遭受了多次倒賣,流散到了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的敦煌藏經散落在我省的武威、張掖、蘭州等地。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是一個人們所熟知的故事。十九世紀末,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圓籙來到敦煌莫高窟。1900年,他在僱人清除第16窟甬道積沙時,偶然發現了藏經洞。這個藏經洞,雖然是個面積不大的洞中之洞,卻保存了5萬多件4—11世紀的社會文書、佛教經卷、絹畫、刺繡、銅佛、法器等文物,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民族、政治、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哲學、科技提供了數量巨大、內容豐富的資料依據。寫本和刻本使用的文字有漢文,也有藏文、梵文、于闐文、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龜茲文。

這些重要文物卻引來了許多貪婪者,許多外來者對敦煌藏經進行了劫掠,對中國文化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1907—1915年間,一些人利用王道士的無知,以謊言加白銀的手段廉價騙購去3萬多件文書、絹畫和其他文物精品。藏經洞的發現首先得到了中國學者的重視。

1902年,金石學者葉昌熾任甘肅學政,西行訪碑,以補正《語石》。1903年,他得到敦煌縣令汪宗翰寄贈藏經洞出土的絹畫《水陸道場圖》和唐代《大般涅經》4卷。他日記中,他對這些文物作了考訂、記錄和研究,並建議將藏經洞文物全部運至省城蘭州保存。後來許多歷史學、考古學和美術工作者到敦煌進行考察,敦煌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漸提高。1944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擔負起了保護洞窟臨摹、研究敦煌壁畫的職責。1951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礎上,擴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6年12月,敦煌被國家列為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縣改為縣級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從敦煌藏經被人們發現以後,甘肅各地就開始陸續出現了流失的藏經,直到解放前,蘭州城隍廟一帶還有人拿著敦煌藏經倒賣。曾經在甘肅當過官的許承堯曾寫道,他在民國二年到皋蘭(如今蘭州城關區及其周邊)時,碰到有人在市場上拿著藏經的卷子四處兜售,這些卷子非常工整,字跡精美,他購買了200卷。

1947年山東臨沂市人范耕球在還在蘭州城隍廟附近,將無人問津的敦煌寫經購得三十多卷,部分蓋有陽文「中亞望瀚樓主收藏圖書章」與陰文「寶存古物」章。此為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時代一九0二年至一九0五年間的敦煌知縣汪宗瀚藏書印。汪作為敦煌知縣,藏經洞打開以後,他收藏了一批敦煌卷子。

據《蘭州文物志》記述:蘭州地區共藏敦煌寫經200件,其中甘肅省博物館138件,甘肅省圖書館32件,永登縣博物館8件,甘肅省中醫學院3件。如今這些珍貴文物已經成為人們研究敦煌生活的重要資料。

蘭山范氏藏敦煌寫經目錄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vjvqHgB9wjdwRpv5_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