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徹底決裂,大戰已經打響

2019-08-28   博聞財經
本文由博聞財經團隊原創出品

01.日本的暴擊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此時的日韓之戰,那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日本是刀俎,韓國是魚肉。

就在今天(8月28日),日本按照原定計劃,正式將韓國踢出安全保障出口管理優惠國「白名單」。9月正式生效。

消息面上,日經新聞網報道,日本政府將韓國從出口管理優惠對象「A集團」降級為「B集團」。也即踢出白名單之意。

在不在白名單中,有什麼區別?

安全保障出口管理優惠國「白名單」,是日本政府從國家安全保障上認定的友好國家,納入這個名單的國家,日本企業與之進行貿易時,手續簡便,且還可以對其出口可以轉為軍事用途的產品和技術。

在沒有踢出韓國之前,日本列出的這個白名單中,包含27國家與地區。

沒有被納入的國家和地區,就需要獲得產業經濟省獲批,日企才能對其出口。

也就是說,此後韓國除食品、木材等商品外,幾乎所有產業的1100多種產品將受影響,尤其此前日本對韓國收緊的命脈產業,半導體產業,將遭受重創。

對此,韓國在日本宣布之後,立刻宣布了一個應對之策——自強計劃。

據財聯社報道:

韓國政府公布了旨在應對日本限貿的「原材料、零部件、裝備領域研發扶持自強計劃」。根據計劃,韓國政府將在半導體、顯示器等產業指定100種以上的關鍵材料,從2020年至2022年投入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5億元)以上的預算大力支持這些材料的研發。

02.徹底決裂

日韓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日本認定韓國將從日本進口的可用於製造有毒氣體和化學武器的高純度氟化氫出售給朝鮮。

為此對韓國實施了嚴厲制裁,限制高純度氟化氫、抗蝕劑、氟聚醯亞胺等半導體產業鏈條中的核心材料出口韓國。

和大家所想不同的是,韓國雖然在晶片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但生產晶片過程中的許多原材料和關鍵材料,都必須依靠從日本進口。

韓國宣布的那個自強計劃,也就是要突破這些原材料的依賴。但短期內,顯然無法實現。

青瓦台與日本多次磋商,都以不歡而散收場。韓國說破了嘴,也沒能讓日本撤回這個制裁。

韓國最大財閥三星掌舵人李在鎔一開始就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因為日本限制對韓國關鍵材料出口,首當其衝的便是三星。

所以在出事之後,比文在寅更早跳出來,跑到日本去找日本的廠家商談,試圖想從日本製造商的境外工廠進口,或通過第三方迂迴進口方式獲得氟化氫。

青瓦台也多次發表威脅言論,要日本撤銷制裁,但絲毫不起作用,因為對於日本,韓國沒有絲毫可以操作的餘地。

在日韓貿易中,韓國處於絕對劣勢,韓國是半導體產業撐起的國家,而韓國半導體材料中的許多關鍵原材料都必須從日本進口。

而日本呢,日本的汽車成不了韓國的牌。韓國人基本不買,韓國人都喜歡買本國汽車。於是,我們能夠看到,在這場摩擦中,韓國基本只有挨揍的份。

兩個本就有宿怨的國家,這一次真的是大打出手。韓國最近還在兩個國家的爭議島嶼(日本稱竹島,韓國稱獨島,韓國實際控制)展開軍事演習。

今天,日本更是直截了當地將韓國剔出白名單。這意味著:

1、日韓徹底決裂。

此前,日本釋放出將韓國排除在白名單之外時,韓國已經放出言論,只要日本敢這樣做,那韓國就採取強制措施,拒簽《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

今天,日本做了,那這份關於半島情報分享的協定,看來要束之高閣。這意味著,韓日關係陷入1965年以來最壞局面,半島局勢和東亞局勢將陷入緊張氣氛中。

2、美國話語權的缺失。

有人或許會問,日本與韓國都是美國的盟友,美國作為中間人,為何不站出來做和事老?

做了。人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親自出面,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日美、美韓、日美韓外長會談上,強烈要求日韓兩國消除對立。

但日本絲毫不買帳,根本沒把美國放在眼裡。也是,你美國這幾年來一言不合就退群,滿世界挑起貿易摩擦,形象和信譽已經下滑,話語權也隨之缺失。

03.韓國蔫了

這場不對稱的對立中,顯然,韓國處於絕對下風,影響已經出現。

據《韓國先驅報》披露,韓國事實上有超過100萬人失業,韓國青年真實的失業率遠高於此前官方公布的數據,每4名韓國青年中就有1人沒有穩定工作。

此外,最新數據顯示,韓國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1%,已經是七連跌,而半導體出口則暴跌28.1%。

半導體產業撐起了韓國一半的經濟。有數據為證,韓國開發研究院一組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的經濟增速為2.7%,如果扣除半導體增長因素,則為1.4%。

如今,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條遭受威脅,對於韓國的經濟創傷,將是無法估量的。

在日本制裁之前,韓國的經濟已經疲軟,一季度的GDP增速下滑至近年來新低。如今,又被剔出白名單,可謂是雪上加霜。

韓國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7月18日,韓國央行宣布降息,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50%。

然而,這也只能解一時之急,降息只是佐料,經濟發展關鍵還是得依靠產業。

在日本的重壓之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將遭受重創,以韓國在全球市場的供給量來看(存儲晶片三星與海力士包攬了全球75%的市場),全球也將因此而受到影響。

本號認為,此時是中國企業的絕佳時機,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此時若能抓住機遇,實現技術突破,搶占半導體市場,比過往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快的速度做大做強。

但中國能把握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