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家長在幫倒忙卻不知自,你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2019-10-10   媽咪參考

「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說到集中注意力,有些家長提出疑問「我家孩子看電視能專注的看好幾個小時,有時候跟他說話,孩子就像是屏蔽了似的,什麼都接收不到。孩子這樣算不算注意力比較集中啊?」

就這一問題有心理學家表示,看電視玩電子遊戲這類孩子能保持持久專注力,且不受外界打擾的現象並不屬於「注意力集中能力」強

孩子被這類電子產品所吸引、接觸的過程,是一種被動注意,是受遊戲娛樂本身的刺激吸引產生的高度專注,這一過程中並未有克服誘惑或困難等問題獲得專注力。

因此有一些家長被誤導,認為只要是孩子集中注意力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於是對於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等行為,並未多加管理。

而還有一些家長在培養孩子注意力或在孩子努力集中注意力時,過多干涉,反而打斷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過程,適得其反

家長輔導作業真的好嗎?

現在大部分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都會陪著孩子,輔導孩子作業。張女士家也是這樣,每天下班接孩子回家,吃完飯看孩子寫作業,並給予輔導。

這樣的陪伴看似很好,但卻有很多隱患,比如在孩子做語文作業,寫田字格的時候,張女士總會時不時地在一旁指正孩子:「你這『她』字,女字旁寫那麼大幹嘛呀,你看看人家怎麼寫的,你這布局對嗎。」

孩子:「你能不能不說話讓我專心寫會兒。」

做數學題時:「你看啥呢,倒是寫啊!」

孩子:「我正在想呢,你一跟我說話,我思路就斷了!」

從某種程度來講家長在一旁坐著輔導孩子功課,在很多孩子眼裡,就是監督自己寫作業的行為,當旁邊坐著一個人而且還是自己比較在意的爸媽,孩子是很難專心寫作業的,她會時不時地想「媽媽在看著我,這道題也不會了,完蛋了,老媽肯定又要罵我了。」

使孩子在學習中雜念太多,從一開始就根本無法做到專心學習

還有的家長想張女士一樣在孩子寫作業時,時不時地打斷孩子,破壞孩子專注力,這種頻繁的干擾是很難讓孩子集中注意的

網友案例

之前有一位網友說,自己在輔導孩子功課是,孩子的媽媽總是大膽自己講題,一會兒給孩子送杯牛奶,以後送點水果,還時不時的進屋看看牛奶喝了沒,沒和有是一番打斷催著喝奶。

因為這事網友沒少與妻子吵架,但妻子總是意識不到問題,認為孩子學習辛苦,應該及時補充營養,並認為網友講題太過嚴肅太逼著孩子了。

也許你打斷的是孩子的未來

也有一些家庭有這類情況,在孩子做興趣課程,如畫畫時,經常過多干涉,一會兒說孩子駝背畫畫;一會兒說孩子「船是長這樣的嗎?」;一會兒又吼身上沾上顏料了……

讓原本喜歡畫畫的孩子漸漸失去對愛好的激情,被家長的言語刺激得,在作畫是情緒非常煩躁,根本沒有辦法安心作畫,這就是被家長破壞注意力的後果。

家長認為畫畫又不是學習,孩子學習的時候不打擾就可以了,畫畫打斷沒有關係,只是不對的。因為如果一個畫家失去了專注力他不可能成為一個畫家

專注力是貫穿孩子整個人生的重要能力,它決定了孩子對一件事的持久度,和完成度。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家長和老師不應該過多干涉孩子的自由行動,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的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合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

媽咪嘮叨:

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活動時,不應在孩子進行的過程中過多干涉,糾正孩子的錯誤固然重要,但不應該顧此失彼,因此打斷孩子正在培養的注意力。

鼓勵家長在孩子凝神專注時,控制還自己的情緒和言行,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可以在孩子完成後,教孩子檢查,更正錯誤。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