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孩子明明一個人待在家裡,但是嘴裡卻念念有詞,仿佛在跟朋友竊竊私語一樣,有時候還會興高采烈的提到朋友的名字,但是明明他的對面沒有人,朋友中也沒有這號人物。
很多家長會因此感到不安,特別擔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會不會心理有問題呢?
其實,這個「看不見」的朋友,就是孩子的幻想朋友!
心理學上來說,「幻想朋友」是指孩子利用幻想虛構出來的朋友,這個朋友會陪他們玩耍、聊天。據有關調查顯示,3-7歲的孩子中,大約有65%的孩子都至少有過一位幻想朋友,這些幻想朋友可能來自熟悉的卡通角色,可能來自日常生活接觸的人物。不過,這些幻想的朋友大多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會隨著孩子的需求而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每個幻想朋友的背後都有孩子的需求。如果父母忙碌,也沒有朋友一起玩耍,他們感覺特別孤獨,會幻想出一位能夠陪伴自己的朋友;如果父母太嚴格,經常責罵他們的話,他們會嚮往一個特別溫柔的角色,會幻想一位朋友來安慰自己;如果他們特別崇拜英雄,或者總被欺負,可能會幻想出一個英雄的角色來保護自己;還有些孩子會有一些悄悄話,小秘密,不想告訴別人或者父母朋友不太理解,也會幻想出一位願意傾聽自己心事的朋友。
就像這本《我的秘密朋友》一樣,這本繪本屬於《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一共5冊,讓我最喜歡的當屬這本《我的秘密朋友》,畢竟孩子目前正好處在這個階段,這本繪本解決了我很多關於幻想朋友的疑惑。
在《我的秘密朋友》中,主角是一隻小兔子,它有一個幻想的朋友哈利,每天都會跟哈里在一起。冬天跟哈利在雪中玩耍,春天跟哈利在草地上打滾,夏天跟哈利一起游泳,秋天跟哈利一起爬樹,就連吃飯睡覺洗澡,也得哈利陪在身邊,特別的幸福。
通過這種幻想朋友的方式,孩子能夠給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戶,找到一個述說的對象,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幸福,還有利於孩子的心智成長!
可以說,每個「幸福」孩子的背後,都有個「看不見」的朋友,滿足他們對幸福的需求,幫助他們得到幸福!
幻想朋友跟真的朋友不一樣,他們屬於幻想中的,是虛構的,不會因為輸了比賽發脾氣,不會跟孩子搶玩具,不會搶電視、搶好吃的,也不會對孩子不耐煩,訓斥孩子,他們不僅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還能夠一直陪著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歡的遊戲,去孩子喜歡去的地方,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拒絕孩子。
就像《我的秘密朋友》里的幻想朋友哈利一樣,不僅能陪小兔子玩耍,還能陪小兔子上學,安安靜靜的不吵到任何人。
很多父母特別擔心,孩子幻想朋友會不會心理有問題?其實不然,幻想朋友是孩子心理發育的一個階段,大部分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而且,有研究認為,有幻想朋友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和創造力都會比其他孩子要高一些。
孩子幻想朋友以後,會跟朋友聊天,一起玩耍。一般男孩會喜歡打架的遊戲,而女孩更喜歡過家家,她們會觀察大人的行為,或者模仿看到過的情景,來做角色扮演。比如:「噹噹,你的衣服好髒啊,我給你換個新的吧。」「噹噹,媽媽說睡前不能吃糖果,我們把這顆糖果留到明天吧。」「噹噹,外面好黑啊,不過不要害怕,我會保護你的。」孩子跟幻想朋友的互動,更有利於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社會技巧的學習,智力以及創造力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尊重孩子的幻想朋友
孩子的幻想朋友,一般出現在3-7歲,7歲以後會慢慢的自然消失的,作為家長沒有必要干涉孩子,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幻想朋友,在孩子和幻想朋友對話、玩遊戲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孩子,也不要未經孩子的允許強行的「介入」他們的世界。
就像《我的秘密朋友》里,兔媽媽尊重小兔子以及幻想朋友哈利,不僅不會幹涉小兔子跟哈利的玩耍,還會幫助哈利洗澡、做好吃的,讓小兔子感覺到特別的安心與幸福。突然有一天,小兔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哈利也就「搬家」了。不需要兔媽媽的干涉,小兔子自己度過了這個幻想朋友的階段。
所以說,家長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幻想,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看不見,不理解而訓斥孩子,過分的好奇和嘲諷孩子,或者以成人的眼光評判孩子,認為孩子這是瞎胡鬧,甚至以為孩子心理有病,過度的干涉孩子,這些行為都會干擾孩子敞開心扉,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和孩子聊聊幻想朋友
作為父母,應該接受孩子的幻想朋友,花時間和孩子真誠、平等、輕鬆的聊聊他的這位幻想朋友。注意,父母的目的是要知道孩子和幻想朋友在交流什麼,比如你們在一起玩耍時,你可以試探的問一下:「寶貝,今天你朋友噹噹來了嗎?你們都玩了些什麼呀?」家長一定要耐心的傾聽,儘量少說話去「引導」孩子,否則孩子會因為感覺被干涉而閉口不談的。
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打開心扉,自己主動告訴父母,自己每天經歷的事情,開心有趣的事情,跟父母分享。
《我的秘密朋友》中,因為兔媽媽的尊重與接納,小兔子特別喜歡跟兔媽媽分享。比如冬天下雪了,朋友們邀請小兔子一起去滑冰,回到家以後,它會主動地告訴兔媽媽發生的事情,跟媽媽一起分享。而兔媽媽也會給予回應「聽起來真有意思啊,哈利也玩的很開心吧?」
觀察孩子的幻想狀態
雖然幻想朋友是正常的,但是作為父母,也得觀察孩子的幻想狀態,儘量在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觀察他們和幻想朋友的互動情況。
如果孩子非常投入,心情也很愉快,就像平時跟朋友們玩耍一樣,那麼就可以放心了;但是如果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比如摔東西,辱罵幻想朋友等等,父母需要及時跟孩子談心,問問孩子是不是遇到什麼特別的事情?如果孩子興致不高,甚至鬱鬱寡歡,父母要明確這種現象的發生情況,是最近才有,還是一直這樣?如果最近才有的話,可以跟孩子談談,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如果長時間都這樣的話,父母就需要反思了,是不是因為陪伴孩子時間太少,或者是對孩子太嚴厲,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者信心?
陪伴孩子,充實孩子的生活
雖然幻想朋友的作用很大,能陪伴孩子,提高孩子的智力以及創造力,但是想要孩子更健康的成長,還是應該讓他們多接觸一下大自然,不能只有幻想朋友的陪伴。
父母應該經常陪孩子做遊戲,外出遊玩,讓孩子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與快樂,讓他們負面情緒有機會排泄出去;讓孩子們接觸更多的真實的朋友,跟朋友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朋友。
綜上,幻想朋友是孩子的需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心理階段,作為家長一定要積極面對,尊重孩子的幻想,而不是一味的干涉打壓!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