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已在退市邊緣,低價股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嗎?

2019-07-26     郭施亮

低價股


這些年來,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局面。簡而言之,即高價股的價格水平越來越高,而低價股的價格水平越來越低。實際上,對於這一現象,可以描述為優質上市公司正在呈現出美股化的運行趨勢,而績差股以及同質化嚴重的股票正在呈現出港股化的運行趨勢。

在港股市場中,往往會出現仙股遍地的現象,1元以下的股票卻為數不少。但是,與港股市場不同的是,因A股市場存在面值退市的規則,即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的,將會觸及終止上市的規則。言下之意,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持續低於1元的水平,實際上意味著上市公司將很快面臨終止上市的風險。

截至7月25日收盤,A股市場合計有三家上市公司的收盤價格低於1元,分別是*ST大控、*ST華信以及*ST雛鷹。至於*ST華業的股票價格曾經處於1元下方,但慶幸的是,在近期股價有所回升之後,7月25日收盤價格勉強守在1元的價格水平。

除了低於1元的超低價股之外,目前A股市場仍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處於2元以下的水平。其中,上市公司收盤價格低於1.5元的多達16家,但仍以ST股和*ST股為主。

實際上,在A股面值退市的規則下,對於2元以下的超低價股,還是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究其原因,當市場的投資環境發生實質性惡化,或出現再度快速下行的走勢時,這類超低價股有可能會逐漸觸及面值退市的風險。

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出發,當股票觸及面值退市的規則時,往往意味著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可能會受到動搖。一旦企業遭到摘牌退市,實際上意味著其融資功能、企業形象將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於是,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在股票價格處於面值退市的危險期內,往往會採取各種各樣維護股價的措施,試圖儘可能刺激股票價格回升,儘快迴避面值退市的風險。

以*ST雛鷹為例,目前股票價格處於每股0.89元的水平,但上市公司已經有十五個交易日低於1元收盤價格的水平。言下之意,如果在接下來的五個交易日中,*ST雛鷹不可以重返1元價格之上,那麼將會觸及面值退市的風險。

近日,為刺激股價,*ST雛鷹也發布公告稱擬分別出資成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的業務。受此影響,*ST雛鷹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了漲停板的走勢,但隨即受到交易所下發關注函的處理。

作為身處債務危機的*ST雛鷹可否拿出大額資金投入,確實存在一定的疑惑性。或許,對於*ST雛鷹來說,要想實現保殼的目的,難度也在明顯增加,留給*ST雛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低價股,尤其是超低價股,往往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究其原因,還是離不開投資者多年來熱衷於低價股炒作的依賴性。

不可否認的是,在牛市環境下,低價股的上漲速度是非常迅猛,幾乎在每一輪的牛市上漲行情中,低價股都可能會扮演反彈急先鋒的角色。但是,隨著A股市場有逐漸走向港股化的趨勢,結合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模式,殼資源概念的炒作效果已然大打折扣,而低價股的炒作邏輯正在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投資者往往會有著股票價格越低,投資風險越小的慣性思維。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在市場處於熊市調整期內,低價股的下跌速度卻非常快,當股票價格觸及面值退市的條件時,更是會產生終止上市的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一旦不幸踩雷,恐怕就很難實現翻身。

縱觀A股市場的歷史,在牛市單邊上漲的環境下,低價股仍然具備它自身的投資魅力。但是,對於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熊市時間占據很大的一部分,對低價股來說,更是一個長期的負面衝擊。更多時候,對於A股市場的低價股,尤其是超低價股,往往熬不過A股的熊市,在下一輪牛市來臨之前,可能就因觸及面值退市規則而丟掉自己的上市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dByL2wB8g2yegNDmJ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