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電影網站之下,經常可以看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某某電影下面,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拍的不好,這時候就會跳出另外一些人反駁:「是你看不懂,這電影包含著很多隱喻,比如XXXX(以下省略1000~10000字)」
關於電影的隱喻的解析,往往就是長篇大論
那麼問題來了,一部電影帶有所謂的隱喻,那就是好電影了嗎?
之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抱著「有隱喻的電影就是好片」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覺得,這類影片非常「高大上」。
通常加入隱喻的電影,都會涉及到所謂的宗教、社會問題、歷史事件等等,要真細心剖析還需要到處尋找文獻或相關資料,往往可以針對電影里這些隱喻的地方寫出萬字以上的論文都不是什麼問題。
大多數電影的隱喻都是宗教或社會問題
對比一些爆米花類型的商業電影,要剖析那些所謂的隱喻電影顯然需要花費更大的功夫,這也是一些人覺得這類影片都是好電影的原因。
畢竟,隱喻電影看起來,似乎更有逼格。
因為不少帶有大量隱喻的電影通常都會使普通觀眾難以理解,因此往往少不了會有很多童鞋打差評或低分。
這種時候,往往會看到有一些人說:
「這屆觀眾不行。」
「現在電影市場都被爆米花片占據了。」
「時間會證明這部電影是好片子的。」
..............
然而高分數的電影其實很少純爆米花影片
仿佛這些電影之所以不被普通觀眾喜歡,都是觀眾們自己的錯,要麼就是電影市場的錯,反正錯的肯定不會是這部電影或者它的導演。
那麼真的是如此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謂的隱喻根本不能成為評價電影好壞的唯一標準。
《速度與激情7》,標準的商業大片,沒有什麼特別的隱喻,但觀眾們就是看的很爽很嗨,觀感一流。
《速度與激情7》
那麼這部沒有隱喻的商業片,是好電影嗎?相信它影史前十的票房成績已經說明了一切。
《速7》票房是影史第8,高達15億美元
又比如《肖申克的救贖》,影片傳遞的觀念、哲理之類的非常引人深思,其中的隱喻也是相當的多。
《肖申克的救贖》
那麼這部帶有眾多隱喻的文藝片,是好電影嗎?國內豆瓣跟國外IMDB兩大評分網站穩穩的NO.1評分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評分高達9.6
但不論是《速7》還是《肖申克的救贖》,兩者雖然電影類型不同,都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完成了電影本身的「工作要求」。
《速7》作為一部商業片,有各種各樣刺激觀眾腎上腺素的大場面與打鬥,本身就是一部成功乃至優秀的電影,在這個前提之下,其實是否加入什麼隱喻都不重要。
《速7》的賣點就是大場面
至於《肖申克的救贖》,本身劇情的邏輯、故事的推進以及人物、背景等設定也是非常的嚴謹完整,在這種前提之下,添加了不少隱喻來使得影片質量進一步提升。
《肖申克的救贖》句句台詞都是經典,也帶有一定的涵義
可以看出,不管是《速7》還是《肖》,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好電影的前提基礎都不是因為什麼隱喻,而是因為它們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
倘若《速7》整部影片都沒有飆車或者激烈的戰鬥場面,那麼哪怕它加入再多深刻的隱喻,恐怕也不會有人覺得它是部好電影---連商業片的標準要求都沒達到,還談什麼好電影呢?
如果《速7》從頭到尾都是文戲,那就算加入再多隱喻也是失敗的
而如果《肖申克》的劇情設定以及人設都不完善,那麼即使添加再多的隱喻,也絕不可能成為如今公認位於頂端的優秀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成功之處可不只是什麼隱喻
因此,一部帶有隱喻的電影倘若不被大眾接受,與其甩鍋給觀眾們,倒不如問問導演是否把拍電影的心思全放到搞什麼隱喻方面,而忽略了本身影片的成品質量呢?
有童鞋就問了,說了這麼多,有沒有什麼電影是典型的重隱喻而忽略了影片本身質量的呢?
有的,今年北美地區有一部名為《我們》的恐怖片上映,成績非常不錯,在國外爛番茄網上也得到了很高的分數,但在國內豆瓣卻非常一般。
《我們》
這部電影添加了非常非常多的隱喻,因為導演喬丹·皮爾是著名的黑人導演,他的電影都會添加很多為黑人「聲張平等」或者諷刺白人階層的元素。
US意思是我們,也是美國的縮寫
但就如上面所說的,單純論隱喻是很多了,也的確很能引人深思,然而《我們》這部電影的劇本以及故事邏輯簡直漏洞百出,其中的槽點多不勝數。
比如故事的設定是美國政府在做一項複製人的實驗,在地底建立了龐大的基地來供養他們,希望能以複製人來操縱地面上的本體。
因為這些複製人的靈魂是缺失的,地面的本體做什麼動作,他們也會跟著做什麼動作,所以政府的計劃宣告破產,於是將所有複製人以及地下基地拋棄了30多年。
本體在做什麼,地下的複製人也會做什麼
然而電影進行到第二幕,卻能看到複製人到地面來對本體進行獵殺,「本體做什麼複製人就做什麼」的設定突然無效。
如果真的完全按照本體與複製人行為一致的設定,這個場景就不可能出現,於是設定直接作廢
接著到了後半段女主角的兒子與自己的複製人相鬥,卻又可以用自己的動作去讓複製人做同樣的行為去送死。
這裡本體與複製人行為一致的設定又突然生效....這也太敷衍了吧?
因為要隱喻地下複製人是被政府剝奪一切的可憐群體,所以他們就必須要跟地面本體重複一樣的行為;
然後為了隱喻他們的反抗,所以中段的時候這個設定馬上又廢除了。
背景設定得如此敷衍,說變就變,簡直可以說是為了所謂的隱喻連基本邏輯都不要了。
除此之外,還有比如這個龐大的地下基地既然已經被政府拋棄,那麼依靠什麼維持發電,糧食來源等都沒有交代。
這個場景,其實也是帶有隱喻的,但問題是兔子來源?繁衍?飲用水?統統沒交代
複製人在殺其他人的時候毫不猶豫,但只要抓到女主一家的時候總是不會下手白白等反殺。
總是有不死光環的,抓住了也就綁著
因為背景設定過於隨意以及劇情需要的地方太多,使得這部電影其實也並不恐怖,要說它是歐美典型的血漿片吧,其實也沒多少血;要說它是東方系的怨靈片吧,這群複製人根本就不是惡鬼。
女主角是複製人這個反轉其實在電影里已經算是明示了,所以也沒起到讓人驚訝的效果
沒有觀眾會想看個電影之前都得先「博古通今」或者預備一本聖經在旁邊的,倘若電影本身漏洞太多,質量太差,那麼又怎麼可能會有人願意去挖掘影片的隱喻呢?
所以說,先拍好電影,再玩隱喻。
倘若一部電影拍得連觀眾既看不懂,也不想去深究,那顯然隱喻再多也只是一部不及格的影片。
畢竟,拍一部讓人看不懂的電影然後美曰「一般人GET不到這部影片的好」實在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