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縣紀委做實「三項工作」不斷提升監督綜合效能

2019-12-16     清風咸陽

今年以來,永壽縣紀委監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紀委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監督這個首要職責、第一職責,始終把監督挺在前面,在補齊監督短板、聚焦監督任務、提升監督效能上下功夫,著力構建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四個全覆蓋」的監督格局,努力以高質量監督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是規範使用談話室。充分發揮談話室的功能使用,按照違紀類型及情節輕重,提出了「咬耳扯袖」提醒類、「紅臉出汗」訓誡類和「驚醒挽救」懲處類三種談話類型,通過對黨員幹部實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懲戒教育、保護挽救」的分層次談話,使黨員幹部日常行為得到有效規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得到有效糾正,違紀違法問題得到及時懲戒。談話前堅持「四個一」(一張笑臉相迎,一杯清茶暖手,一把椅子讓座,一聲問候暖心),談話時堅持「三個一起」(與談話對象平等交流,一起誦讀入黨誓詞喚醒錚錚誓言,一起重溫黨章激發黨性自覺,一起學習黨紀條規對照存在問題),談話後堅持「一送一查一回訪」(向談話對象贈送裝有《黨章》《紀律處分條例》等資料的「精神禮品袋」,對訓誡類和懲處類談話對象現實表現、整改情況開展檢查,對懲處類談話對象進行回訪)。截至目前,全縣利用談話室開展各類談話71人次,其中黨委班子成員開展談話14人次。

二是充分利用監察對象信息管理系統發揮作用。2018年7月底,我縣被省紀委確定為監察對象信息管理系統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縣紀委對7145名監察對象和89個行政企事業單位、130個局級下屬單位的基本信息進行採集和錄入,探索建立了「基礎建庫+日常監督」的應用模式,實現了監察對象監督全覆蓋。通過對個人信息的綜合分析統計,結合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黨員幹部進行「精準畫像」,實行「紅黃綠」三色預警管理。將未發現問題的黨員幹部標註為「綠色」,將受過黨紀政務輕處分的幹部標註為「黃色」,將組織處理嚴重違紀違法的幹部標註為「紅色」,抓早抓小黨員幹部日常監督管理,做到對綠色常常提醒,咬耳扯袖不放鬆;對黃色時時關注,紅臉出汗及時糾偏;對紅色緊盯不放,加強回訪教育,挽救轉化。如:利用信息系統,縣紀委對今年有子女參加高考的6名科級幹部提前發出提醒函,要求不能違規操辦「升學宴」「謝師宴」,向科級幹部發送廉政提醒簡訊340條,談話函詢7件(次)。此項工作在《中國紀檢監察報》進行了報道。

三是建立運用廉政檔案。緊盯「關鍵少數」,為全縣400餘名縣管領導幹部建立動態廉政檔案。通過「建、管、用」相結合,摸清了全縣「廉情」底數,為實施重點監督、精準監督和把好選人用人的政治關、研判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依據。一是注重科學建檔。建立「一人一檔」,實行紙質版檔案和電子版檔案「雙檔案」管理,專人專管。檔案內容涵蓋個人基本信息、履歷、職責分工、家庭情況、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受黨紀政務處分、廉政意見回復、組織處理和個人述職述德述廉等內容,立體化、全程化展現幹部「廉情」底數。二是注重動態更新。堅持動態管理,定期檢查、更新、補登內容,及時追蹤了解黨員幹部個人的廉潔自律信息情況,由專人補充完善,更新信息資料,做到「零」疏漏。三是注重結果運用。充分發揮廉政檔案和日常監督作用,嚴把黨風廉政意見回復關,客觀評價幹部廉潔從政情況,為推薦、提拔、任用領導幹部,年度考核、業績評定、評優評先、表彰獎勵等提供依據,推動幹部能幹事、干成事、不出事。今年以來,共辦理黨風廉政意見回復1776人次,其中提出否決建議39人次。

(永壽縣紀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JoNDW8BMH2_cNUgSH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