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榮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
10月CPI同比+3.8%,預期+3.4%,前值+3%。
10月PPI同比-1.6%,預期-1.5%,前值-1.2%。
很明顯,CPI與PPI的剪刀差,是在持續擴大的。因此,貨幣政策的寬鬆空間受到了較大的制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貨幣政策能夠不收緊就不錯了。
當然,業內人士分析說,扣除豬肉價格因素,CPI總體穩定。甚至拋開豬肉來看,其它核心CPI都呈下降趨勢。
換言之,現在正應該是忽略豬周期,去放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時候。
說起來,這半年來我鮮有去菜市場買菜的機會。這周末乘著難得的空閒,邀請了兩個朋友家中小聚,久違的去了趟菜場。
雖然一直聽各種新聞或者分析在說,在豬肉的帶領下,雞鴨牛羊甚至蔬菜都漲的飛起,但親身體會後,那種直觀的震撼,依然無以復加。
我在朋友圈感嘆:上半年,朋友來家中做客,覺得以豬肉做菜顯得招待不周。而如今,豬肉是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才捨得買的物什,否則只能吃大閘蟹與基圍蝦度日了。
而與豬肉的命運不同,無錫最近的房價,著實是有了入冬的意味。
10月以來,無錫的各家在售樓盤,為了賣房可謂是施展出了渾身解數。
要麼,信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俗話,去給分銷渠道高額的佣金藉以導客引流。
要麼推出各類特價房、工抵房、清退房等低價房源,行降價之實。
要麼就乾脆直接實打實的,去以較大幅度的優惠促銷吸引看房者。
有幾家樓盤的降價幅度,比如梁溪區某盤,從20000元/㎡降至17000元不到一平的水平(限量特價房源),連我都很有想掏錢去買一套的衝動。
有個挺有趣的現實——肉價飛漲之下,如今的購房者,在動輒掏出兩三百萬之餘,很多都已經捨不得吃肉了。
這句話並不是胡說的。
比如,昨天晚上請我吃飯的一位有置換學區房需求的朋友,一邊跟我諮詢著買房事宜,一邊大口的吃著盤裡的紅燒肉,和我說了一句:「不騙你,我家快半個月不沒吃豬肉了,現在我媳婦天天只買魚蝦。」
而於此同時,他馬上就要買一套300多萬的學區房。
肉可以不吃,房子不能不換,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真實的寫照。
但不管怎麼樣,我相信的是,豬肉的價格遲早是要下來的,就好像去年的蘋果一樣。
畢竟,去年價格高企的蘋果,今年都已經爛在了地里。
不論如今房價的下調與豬肉上漲有沒有關係,與經濟周期有沒有關係。在我的眼裡,這陣子各種優惠之下的房子,是比豬肉要香了許多的。
在一二線城市地產市場價格震盪盤升的過程里,逢低下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利益最大化。
對於大的經濟環境來說,在全球貨幣政策寬鬆的氛圍下,國內貨幣政策的放鬆是箭在弦上,隨時可以拿出來用。
即便不是當下,也是在不久的將來。
當然,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之下,我們一定會去說,降准也好,降息也罷,放出來的水一定不能流到房地產行業里去,對地產也不存在什麼實質性利好。
但在我看來,一個可以期待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對地產起碼不是利空嘛,起碼要比現在好嘛。
對老百姓而言,豬肉,只是雞鴨魚蝦中的一項選擇。
而對於居住在長三角核心區域的我們來說,房子,永遠不止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