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恐」跟同事在一起時:
「簡單做一下自我介紹吧」:kill
「下一個輪到你彙報了」:double kill
「巧了我也坐x號線,一起走吧」:triple kill
當「社恐」跟朋友在一起時:
輕微頭痛:微信上被人問「在嗎」「最近好嗎」
頭疼有點厲害:我們視頻聊天吧、等會我給你打電話
腦子炸了:周末有個同學聚會、今晚有個飯局、我有個朋友介紹你認識
當「社恐」跟陌生人打交道時:
一級煉獄模式:沒有自提快遞櫃的小區、沒有自助結帳的超市
二級煉獄模式:出門吃飯需要點菜、司機師傅跟你搭話
十八級煉獄模式:理髮店Tony老師跟你尬聊、屈臣氏導購跟在你後面推銷
這些令人窒息的操作,想起來都渾身尷尬,恨不得鑽地縫。更尷尬的是,此時你走在路上,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向你走來,頓時心頭一緊:
「天吶我該上去打招呼嗎?我說什麼?我可以裝作沒看見嗎?建議發明一個熟人繞道APP,熟人定位,一鍵避開。」
短短十秒,社恐的人內心已經設置了一百種場景,然後發現對方並沒有看見自己,而是進了路邊的便利店,然後你長舒一口氣,覺得整個世界放鬆了下來,然後趕緊一溜煙走過便利店或者直接繞路,生怕撞上熟人出來。 「社恐星人」特別愛好運動:為了不和人打招呼可以多繞路500米。
其實社恐星人的內心非常豐富,比一般人更容易感知到情緒變化,而且會預設各種可能產生的回應及其應對方式。開口講話這件事集洞察情緒、信息處理、合適回應、主動提問、應對突發事件與一體。聊天難,難於上青天!
可以,但沒必要。想得越多,心理障礙就會層出不窮,不斷干擾你的行為。「社恐星人」想要有正常的社交,就要多行動,少思考。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邁克•貝克特爾 著
或許你已經發現了,有些社恐其實就是個「戲精」,會在內心編好一整套劇本然後希望對話按自己的劇情走向發展。如果一旦遇到預設狀況以外的回答,社恐星人可能會瞬間崩潰:你為什麼不按照我的劇本表演!!!
難以克服自己不良情緒是「社恐」之所以成為「社恐」的重要原因之一。傳統觀念里認為情緒不受理性控制,是與生俱來的。但其實,情緒不是被激發的,而是自己創造的。廣大「社恐星人」面對社交的排斥、不安等各種不良情緒,其實都可以克服,你可以成為一個social的人。即使你擔心會有各種意外場景出現,但誰說一定是壞事呢?說不定是從天而降的彩蛋。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誰還不是個演員了,但是我們可以有一個happy ending。
《情緒》
莉莎·費德曼·巴瑞特 著
那我們到底有沒有安靜做一個「社恐」的權利?
當然!
非病理性的社恐只要「沒吃你們家大米」,是不需要強行改變的,人家可能只是比較內向不善交際。況且,「社恐星人」的快樂旁人可能根本想像不到。比如梁朝偉社恐的時候就可以飛去巴黎喂喂鴿子。(有錢的社恐星人典範,劃重點,有錢)所以尊重「社恐」是一件我們必須學會的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強社交屬性。
這類人群不依賴外界環境帶來的愉悅感,不需要通過外界來獲得自我肯定和前進動力,享受孤獨,自我娛樂,並且更容易專注,極富創造力,更容易成為悶聲放大招的「大佬」。比如一人餐廳、無人超市、掃碼點單,不僅造福了「社恐」,還造福了「選擇困難」的人群,終於可以沒有壓力地認真選擇自己想吃什麼想買什麼了。 「社恐星人」的創造一小步,人類文明一大步。
他們真的很拼,畢竟「費盡了全部力氣,就是為了不與你聯繫」。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蘇珊·凱恩 著
不過,不與人產生交集也不太可能,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團隊協作,或者能力不足需要求助他人幫忙,偶爾還得「吃一下別人家大米」。不僅僅是「社恐星人」,不社恐的人其實都害怕麻煩別人,能自己來的絕不開口請求幫忙,如果自己做不到很有可能選擇放棄。
但是,朋友就是麻煩出來的,毫無交集的兩個人怎麼共乘友誼的小船呢?你不主動,對方也不主動,你們之間還會有故事嗎?如果對方又是甩你十條街的「大佬」,說不定哪天你還可以「抄抄近道」(此處@自己的朋友:苟富貴,勿相忘)。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一定要敢於厚著臉皮「麻煩別人」,不然高端玩家們可能真跟你沒一點關係,如果有,那可能你們都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吧。說不定,你主動「麻煩」別人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對方也是個「社恐星人」呢?出於對共同點的惺惺相惜,你們或許可以把友誼的小船升級成巨輪。
《如何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
康妮 著
「社恐」分為病理性和非病理性的,病理性社恐要去醫院尋求專業的治療,非病理的社恐可能只是性格內向,常常被人打上高冷、傲慢、不合群的標籤。
上帝是公平的,他關上了一扇門,還會用門夾你的頭,就會給你開一扇窗。其實內向性格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通常這類人群具有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洞察力、感受力,喜歡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容易業界大牛;也或許他們只是喜歡和孤獨相處,對社交沒有什麼需求,社交對他們來說就是「說話一分鐘,充電兩小時」的難以承受之痛,人家就想當一個都市裡的「隱士」而已,保留自己完整的空間。
所以如果你身邊出現這樣的「社恐」,就放他一個人生活,尊重人群的多樣性,也是我們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