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俗話說「六月菇,沒人哭」,這句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俗語說的是:誤食6月的劇毒野生蘑菇後,可能一家人就這麼走了……乍聽很誇張,卻不是危言聳聽。記者今日從湖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 今年6月以來截至11日,全省各縣(市、區)共上報毒蘑菇相關食源性疾病事件46起,發病152人,死亡5人,均因誤采誤食野生蘑菇導致。
今年6月初,婁底漣源兩兄弟——3歲的小遠(文中均為化名)和2歲的小寧因誤食野生劇毒蘑菇導致意外死亡,令人心痛。他們誤食的蘑菇叫肉褐鱗環柄菇,近年來在長沙、株洲、邵陽等地都發生過中毒事件。
無獨有偶,今年6月初,湘潭2名村民都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後中毒,多次轉院治療,最終均不幸死亡。他們進食的蘑菇中有一種是灰花紋鵝膏,是目前所知的導致湖南省發生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蘑菇種類,1994年至2019年導致發生超過50起中毒事件,切記不要採摘和食用。
新寧的12歲孩子和奶奶也是在6月初吃了奶奶從山上採摘的毒蘑菇後,一家人都出現了中毒情況,均被緊急送到長沙救治。目前,孩子的病情仍舊危重,還在進一步搶救治療。他們誤食的蘑菇叫裂皮鵝膏,有劇毒,它有3個典型特徵:頭上戴帽(有菌蓋)、腰間系裙(有菌環)、腳上穿鞋(有菌托),大夥一定不要冒險去採食。
今年6月以來,我省雨水充沛,非常適合野生蘑菇生長,特別是在農村,野生蘑菇容易採摘,也容易誤采誤食引起中毒,特別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極易中招。湖南省疾控中心統計:截至6月11日,全省各縣(市、區)共上報毒蘑菇相關食源性疾病事件46起,發病152人,死亡5人,均因誤采誤食野生蘑菇導致。
省疾控專家提醒市民關注以下三點:
關注「潛伏期」,6小時以上很危險。什麼叫潛伏期?就是從吃到出現症狀之間的時間間隔,一旦超過6個小時,要立即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救治。據悉,含有鵝膏肽類毒素的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狀明顯表現出4個階段:潛伏期(6至12小時)、胃腸炎期(6至48小時)、假愈期(48至72小時),內臟損害期(72至96小時)。因此,誤食此類蘑菇一般發病較慢,很容易讓人在初期察覺不到,耽誤治療。
關注「假愈期」,切記留觀2至3天;誤食含有鵝膏肽類毒素的蘑菇除了在初期讓你無所察覺以外,中毒後的第2至3天還有個「假愈期」,發生在中毒者噁心、嘔吐、劇烈腹痛之後,中毒症狀消失,讓中毒者覺得自己快好了,於是讓人放鬆警惕,急著停止治療、急著出院回家,一旦錯過了假愈期,耽誤最佳搶救時間,再次入院救治成功的幾率很低。因此,蘑菇中毒症狀好轉後,一定要耐心觀察2至3天,看肝腎功能有沒有明顯變化,絕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