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線非常時期的樂清海外留學生 異國他鄉 留守戰「疫」

2020-03-25     浙江新聞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受到控制,但在全球其他國家快速發展。在異國他鄉求學的一些樂清留學生選擇了留守,繼續在國外完成學業,他們囤好必需物品和防疫物資,做好防護,用樂觀的心態度過這段非常時期。

「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華人留學生打全場」,這雖然是華人留學生圈子裡的一句調侃,但也側面體現出,留學生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艱難處境。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昨日聯繫了目前在國外留守的幾名樂清留學生,聽他們講述疫情期間的經歷和感受。

疫情期間拿到碩士學位

子楓(化名)是樂成街道人,今年26歲,在日本京都大學就讀。就在數天前,子楓剛剛完成自己的研究生階段學習,成功拿到學位證。這份喜悅,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更顯得難能可貴。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於日本來說,雖然沒有義大利、伊朗等國來得那麼嚴重,但也不容小視。早在國內疫情發生時,子楓就應家人好友所託,緊急購買了一批口罩,給他們寄了過去。「當時京都各個便利店裡口罩存貨不多,基本都被中國留學生購買了。」子楓說。

子楓拍攝的疫情下的日本街頭。

2月初,日本也出現了數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有危機意識的她囤了一批口罩,出門時自覺佩戴。而如今,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國外的疫情愈演愈烈。日本取消或者限制了一系列大型體育活動,並下令中小學停課,子楓的學校也已停課,準備開展網絡授課,可這時她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基本結束,僅剩下畢業論文的後續部分。她不像其他留學生「宅」在家中,而是堅持到研究室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

「比起別人,我們這種經常外出的人更要做好防疫措施,口罩更是必需品。」她說,「之前是日本往國內寄口罩,現在變成了國內往日本寄口罩。」子楓說,日本人素有戴口罩出門的習慣,而街頭口罩已經斷貨很久,她自己的口罩存貨也不多了。為了節省口罩,一個口罩她用三天,而這也是不得已為之。

「現在留學生的群,出現很多國內口罩代購的信息。」子楓一邊讓家人寄了一些口罩過來,另一邊又和同學一起團購了一批口罩,做好雙重準備。

雖然已碩士畢業,可考慮到疫情影響,子楓並不打算回國,而是選擇留在日本為博士階段學習做準備。前不久,在溫州籍留學生的圈子裡,9張紅色的愛心小卡片連續刷屏,卡片上,分別標註著美國、義大利、英國、加拿大等9個國家的抗疫應急協助熱線。子楓也加入日本的留學生互助群,並保存了抗疫應急協助熱線。「在這個時候,我們留學生更應該互幫互助,攜手度過疫情這道難關。」她說。

上上網課做做飲品

家住樂成街道的黃南希是雪梨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即將畢業,和國內時差3小時的雪梨已經逐漸進入秋天,本是最適合軋馬路的宜人天氣,雪梨路上的行人卻不如往日那麼多。

自製珍珠奶茶調節心情。

南希和來自上海的同學租住在一起,2019年12月初,她室友考完試回到國內過暑假,現在還未回來,南希一個人在家。「原本計劃讀完這最後一個學期,今年7月可以結束學業回國,現在可能要推遲回國時間,一切重新計劃。」

南希告訴記者,雪梨大學原定於2月24日開學,然而疫情發生後,學校推遲到3月9日開學。「那時看到國內有關疫情的新聞,我就開始有意識地隨身帶著手口專用濕巾、酒精棉片和免洗洗手液,做好基本的防護措施。」南希說,3月16日,學校開始通知這個學期開始線上課程,一些是錄製好的課程,一些是實時課程。學校還會讓大家在家拍攝在學習的小視頻或照片再發布在官微上。「這也是我們和外界的互動,挺有意思的。」

3月18日,南希前往離家步行大約6分鐘的超市採購蘋果、包菜、花椰菜、菌類、雞蛋等,囤了近一個月的食物,她準備居家隔離一個月再看情況如何。「不大敢出門,非要出去的話,就離人遠一點走,大家也都避免公共運輸。」這期間南希基本每天會為自己做一種飲品,比如奶昔、奶茶、思慕雪之類的。「看著自己動手後美美的成果,也是在調節自己的心情。」記者和她連線時,她說剛上完網課正準備做草莓奶昔。「挺想念國內的珍珠奶茶,回國一定要喝個夠。」南希笑說,偶爾實在想喝珍珠奶茶,就自己動手試著做,但感覺味道沒在國內喝到的那麼正宗。

「我還加入了一個留守澳洲線上抱團取暖群,這個微信群裡面有400多名在雪梨的華人,大家每天會發一些雪梨疫情的實時情況,也會通知群友在哪裡可以買到需要的物資。」南希說她認識的一位江蘇留學生,得知她身邊僅有幾個普通口罩之後,給她送來了一些N95口罩,把南希感動壞了,感嘆同胞間的情誼真暖。

「爸媽也很挂念我,媽媽給我寄了不少口罩。」南希在上完網課的空餘時間就會和在樂清的父母視頻通話,互相叮囑做好防護措施。面對現在一人居家生活,南希也很樂觀,「這突如其來的居家時光,就用努力學習來充實自己吧。」

做好防護就不用慌

林女士的兒子小蔡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所大學數據專業的研究生。在美國疫情爆發後,上周,小蔡就讀的大學決定關閉校園停課,將面授課堂轉為網絡課堂。

上網課充實生活。

「我一周有4天課程,在家裡學習效率也高。」1月時,小蔡看到國內發生疫情後,就在網上預訂了N95口罩以備不時之需,正好現在能用上了。

這段時間,在樂清的林女士隔一兩天就和小蔡通一次電話,了解他在當地的實時情況。林女士對記者說,她在留學生家長群里看到不少家長正在糾結是否讓孩子回國。「他們內心把疫情擴大化了,其實越是過分關注疫情,內心越容易被疫情充斥,容易產生焦慮、害怕。」

林女士了解到,很多航空公司取消了中美航班,中轉航班更是少之又少。即便回到國內,很多城市要求落地即開始強制隔離14天。這樣算下來,即使一切平安順暢,從美國回家至少也得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理性看待疫情,像小蔡已經適應當地的生活,在這特殊情況下我相信他可以獨立生活。」林女士說,她和小蔡商量後一拍即合,決定在疫情結束之前,小蔡留在當地學習不回國。

小蔡和一位室友一起租住,平日裡都是自駕出門,他告訴記者,以前,前往超市採購,貨架上的各種貨源充足,只要有需求,就能在超市買到,而現在超市裡貨源緊張,要提前做好必需品的儲備。「當下的情況,我們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他說,需要採購生活必需品的時候再出門,出門一趟就多囤一些不容易壞的食物和防疫物資。

「我正準備給他寄一些防護用品,和清熱解毒的藥品。」林女士說,她也了解到針對此次疫情,DHL快遞開通了海外愛心防護包個人寄特惠活動,但只能寄防護用品;EMS快遞既可以寄防護用品,又可以寄藥品,但時效不保障,基本需要兩周時間。

「當下做好自我防護,不要恐慌是最重要的。」林女士看到網上指導留學生如何防疫的文章紛紛上線,而大學留學生家長群里,也會發布中國留學生關注的問題,一些公眾號會有美國校園疫情答疑直播,林女士都會和小蔡一起留意這些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ZBD3EBfwtFQPkdVv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