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時代變化,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已經不再只有成績一項唯一的標準了。成績好的孩子讓家人驕傲,也讓自己能收穫到更高的知識拓展。但,在追求分數的同時,家長們更應該將重心放在孩子的未來能力培養上。
擁有一項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具有八面玲瓏的交際能力或是能夠獨立將生活中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等等。成績優秀是優點,但如果僅僅只有成績優秀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高分低能的孩子恰恰最容易被困難擊倒。
《美是最高的信念》一書中就對孩子的能力高低的原因進行了總結,作者認為當孩子生活在大環境中被訓練成一個"機器"。那麼,情感和人性對他們來說就會是完全陌生的東西。 這樣的孩子在人際關係的社會中,又怎麼能夠立足呢?
為什麼人們常說,懂藝術的人會更懂生活呢?在我看來,"藝術"實際上就是讓人打破枯燥生活的"利器",這個"利器"的作用就是推著人不斷朝更好的方向前進。因此,聰明的家長會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簡單來說,它是人在進行一項與藝術有關的活動時產生的思維。具體指的是創作的過程中,腦子裡通過直覺、想像、理性、情感等聯動產生的思維。創造本身是一種活動,而思維便是貫穿這一活動的重要方式。在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藝術就是簡單的畫畫唱歌等。但這樣的定義是粗淺而表面的。實際上,藝術貫穿著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它更像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用心就可以感受到的情感。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藝術源於生活,但卻高於生活。"藝術在現實中經過感性的加工就會產生"藝術思維"。這就是為什麼同一幅畫,有人看到的是花瓶,有的人看到的卻是兩個老人的側臉。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對於孩子來說,藝術也並非是陌生的東西。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小小的腦袋裡已經形成了豐富的形象思維。他們的腦海中有色彩、有大小……就好比一看到狗,他們會脫口:"小狗"聽到狼的故事,他們會說"大灰狼"等等。而這些形象思維恰恰就是藝術思維的萌芽,"藝術思維"對孩子的認知、邏輯等各方面更是具有非同小可的好處。
依據之一: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美國一所高校在研究思維與學習教育之間的關係時,就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藝術思維"是孩子最需要的思維方式,同樣它也能夠讓孩子的智商得到提高,讓孩子變聰明。"藝術思維"同樣也能夠提高孩子應對問題的能力。
依據之二:增加孩子的創造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左腦主要負責語言和邏輯,而右腦則負責想像協調。而"藝術思維"恰恰是訓練右腦的有效方式。研究顯示:與"美"相關的活動主要是右腦在支配,想像力也同樣由右腦支配。而這種思維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的右腦發展,從而增強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們會運用多角度多思維解決問題,而不是像常人一樣被條條框框所限制。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旁人看來只是簡單的線條,在藝術家眼裡就是一副奇觀的原因。而能夠擁有"藝術思維"的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可以更巧妙地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和靈活性。
依據之三: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妹妹初中開始學畫畫,每次畫畫都把自己關在房間,坐在畫板前幾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而相比起來,弟弟則顯得非常浮躁,一個小時的作業,他可以喝水、上廁所、吃水果來來回回十多次。和小時候的弟弟一樣,很多孩子做事情也是三心二意,每天如何讓孩子專心完成作業大概也成了很多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
那麼,為什麼從事藝術創作的孩子的專注力會更強呢?原因便是在"藝術思維"的驅使下,孩子對於自己的時間和任務管理有著更明確的認識和決心。科學研究同樣表明了這一觀點,即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能夠讓他們的注意力變得更集中。在孩子學會合理支配時間的時候,他們的學習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依據之四: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很多孩子生性內斂,如果家長不加以主動引導,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表達能就會得不到鍛鍊和發展。而在眾多的成功案例中,我們會發現,那些懂得並且擅長表達自己的人往往能夠收穫更多到更多的機遇。
而"藝術思維"恰恰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兒子從小喜歡畫畫,有一次,他畫了一個人臉,但是一半是笑臉,一半卻是哭臉。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笑臉是我和媽媽每天下樓散步時候的我。哭臉則是現在不能出去玩的我"如果不是兒子的話,我是真想不到看起來乖巧懂事的兒子在被疫情困住後的心情是這樣的。在那之後,儘管還是不能出門,但是我會準備多一些遊戲陪孩子一起玩。慢慢將他的陰霾減少……
1、多讓孩子感受,並耐心為他們解答
藝術作品能夠給人觸動內心的感受,這便是藝術的魅力所在。所以培養思維的第一步,應該從多看多聽。一開始,大部分孩子只能感受到表象特徵,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在旁邊給孩子耐心解答表象之下的藝術概念。在涉及到作者、理念等專業知識時,更應該耐心、嚴謹地為孩子解疑答惑。
嚴謹的語言恰恰就是孩子建立藝術理論的第一步。也只有真實的語言概念才能夠讓孩子正領會並欣然接受。和背誦古文一樣,也許孩子對這些抽象的東西並沒有概念,但是背下來之後他們總會在某一時刻,突然地就能夠從中得到感悟和領會。
2、"藝術思維"訓練應該立足於生活的點滴
就像前面所說的,生活處處有藝術,它不藏在名山逸景中,也不需要任何的特殊道具。只需要細心觀察和善於發現的眼睛。因此,"藝術思維"的最好的培養方法就是將藝術作為稀鬆平常的生活,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大到準備假期文化旅行,或是給所有家庭成員的周末安排一次觀影或展覽,小到在孩子的睡前故事中增加想像力表達……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要忘了給予孩子的表達空間,只有孩子在自行創造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藝術思維"訓練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將孩子培養成藝術家。當然啦,不妨有一些家長是這樣想的。但是我們所提倡的"藝術思維"培養的真實作用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這種思維的指引下,給未來的人生道路提供更多的可能。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