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汽車還沒有興起電氣化浪潮之前,不少的車企就對石油危機有所思考,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成熟的電機和電池已經能夠基本取代燃油車。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作為燃油市場的德系霸主之一寶馬汽車也將電氣化戰略放到了重要地位。那麼,寶馬又是靠的什麼來闖關電氣化戰局呢?
首先,寶馬在燃油車的優勢車型上推出了電動版,搶占中國的汽車市場。在中國市場上,寶馬的5系是寶馬在中國市場的主力車型,從今年1月份-10月份的銷量來看,寶馬5系在國內累計銷售了11.45萬台,排在了C級轎車市場的前例,所以基於5系燃油車再去打造5系的插混車,會大大的提升消費的接受度,這也使得5系插混的銷量排到了前十。光有一款插混車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寶馬與光束、華晨兩大合資企業還在不斷的研發、生產其他系列的插混車型,例如MINI,X1。相比於奔馳和奧迪兩家平台,寶馬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加的出色。
其次,寶馬依靠平台實現多條腿走路。FAAR發動機橫置前驅平台和CLAR發動機縱置後驅平台是寶馬的兩大主流平台。從車型上來看,FAAR平台只用於前驅和四輪驅動的BMW和MINI車型。CLAR後驅平台則覆蓋了較廣的車型,也是對寶馬的電氣化規劃比較有利的,其中包括了i4、5系及後續7系、X1、X3、iNext、Countryman車型,其中iNext和i4是全新打造的純電動車型。與其他平台不同,寶馬在現有資源上儘可能的做到了最大化,改造了現有的平台,容納了不同驅動系統的車型。
最後,寶馬掌握核心驅動技術,自主研發電芯。在電驅動技術方面,e-Drive系統是寶馬的核心之一,其中包含了自主研發的驅動電機和離子電池、智能電機管理系統等,即將退出的i4就將搭載該系統。在電芯方面,寶馬也並沒有完全依靠別人,而是建立了全新的電芯技術中心,研究的內容包括了前期研發、電芯結構和設計、回收等整個電芯技術價值鏈。
總的來說,寶馬在電氣化的布局上顯然是比較完備的,前面依靠燃油汽車市場作為基礎,後面以技術和平台做支撐,未來想要實現大面積量產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