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誅九族」時的「九族」包括哪些人?

2019-07-26   魚知吾

在中國古代,「九族」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更是一個司法學概念。在平時可能根本沒有人能想起來「九族」這個概念,可是一旦這個概念被想起來並被用上之時,那就是平地起驚雷的天崩地裂之時。

「抄家」「滅族」史不絕書。說到「滅族」一般就是「誅滅九族」,其最直接的目的就在斬草除根,徹底除去子報父仇、孫報祖仇的實力和人脈。顯然「滅族」之舉就在於不為自己留下一絲一毫的後患。歷史上的趙氏孤兒大復仇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在眾義士的相助之下,趙氏孤兒成功脫逃,這就為日後的「大報仇」奠定了基礎。基於這樣的教訓,從秦始皇開始,中國就有了「族誅」的殘酷刑法。

那麼,何謂「九族」?對於當事人來說,他的「九族」又都是哪些人呢?

一般認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謂「父族四」,指的是當事者自己一族,外加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所謂「母族三」,指的是當事者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所謂「妻族二」,指的是岳父全家和岳母的娘家。由此可知,如果當事者的「九族」被誅滅,也就意味著所有和當事者有一丁點兒血緣關係的人全部被誅殺。這就徹底了斷了任何後來者的復仇。

出於內心的恐懼,古代的統治者甚至發明了「誅滅十族」。所謂「十族」,就是在當事者的九族之外另加上當事者的門下學生。明成祖就曾誅殺方孝孺及其「十族」。史書記載,因方孝孺案連坐被殺者達八百七十三人,發配充軍者高達千餘人,時稱「瓜蔓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