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副社長夏春平發於武漢防疫戰役前沿)
中新社武漢1月28日電 題:獨家專訪著名作家方方:武漢人最慌亂的日子已經過去
中新社記者 夏春平
「武漢人最緊張最慌亂最恐懼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大年初一」。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湖北省作家協會原主席方方女士28日在武漢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說。
2020年1月28日,作家方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夏春平採訪後,贈送自己的著作《漢口的滄桑往事》,記者回贈方方20個口罩。中新社記者 全安華 攝
「大年初一武漢成焦點 恐懼感得以緩解」
提起武漢「新型肺炎疫情」,喝長江水長大,一直在武漢讀書工作的武漢本土作家方方告訴中新社記者,這次「疫情」事件,整個湖北老百姓顯然都是受害者。這種感受,可謂百感交集。「如果要選擇罵人……但現在不是粗口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抵抗疫情。」
資料圖:自2020年1月26日0時始,除經許可的保供運輸車、免費交通車、公務用車外,武漢中心城區區域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27日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在接受官方媒體採訪時承認,對此次疫情,武漢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時的一面。對此,方方回憶,其實武漢人在2019年12月31日,聽到肺炎疫情信息時,都相當重視,紛紛互相提醒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但不得不說當時武漢市政府在第一時間信息及時公開方面有貽誤。最初或許是為了全市人心穩定,給出了「人不傳人」「可防可控」的信號。這就讓大家的警惕一下子鬆了下來。
「當時又恰逢元旦,還碰上國內國外發生的一些大事:先有北京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被砍、之後美國在中東的斬首行動、伊朗打下了烏克蘭飛機、ECT收費漲價、台灣『大選』等等,幾乎都是重大時事話題,它們時時撞擊人們的興奮點,也時時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而關於武漢新型肺炎的信息,少得不能再少。甚至,我們幾乎把這件事給忘了。」方方說,「再加上湖北省和武漢市召開『兩會』的特殊時期。但凡召開兩會,都不會報導他們認為的負面信息,媒體已成習慣。相關肺炎疫情信息也就習慣性地遮蓋下來了。」
方方表示,武漢市民獲悉此次疫情「會人傳人」之後感到震驚,但更多的是惶恐。人人都不想死,人人都不想自己的親人死,這是基本常理。這時不斷有被傳染的信息,醫院到處是爆滿的病人。就算我這樣平時一向理智的人,也非常難受和無助。直到1月23日「封城」,這種恐慌一直都瀰漫在民間。
資料圖: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武漢超市內各種新鮮蔬菜供應充足,市民戴口罩選購。中新社記者 丁喆 攝
「以我的感受,直到大年初一,武漢新型肺炎事件已成全中國的焦點,也成為上上下下關注的中心。這時武漢人的恐懼感才得以緩解。」方方告訴記者,「現在,武漢人呆在家裡安心了許多,前幾天的惶惶不安和恐懼也逐步消減。畢竟省市政府也開始有了具體措施。全國各地都出手相助。目前武漢居民區附近的超市都開著,食物和蔬菜也供應充足。」
「從心理上來說,武漢人最緊張最慌亂最恐懼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這個時間點就是大年初一。」方方說。
「我們武漢人聽話又通達」
當記者與方方聊起「封城」後武漢市民的心態和生活現狀時,這位在武漢生活了60多年,深諳武漢當地民情世故,且在她的多部小說中刻畫過許多鮮活生動的武漢市民形象的「漢味」作家興奮起來。
「別看我們武漢人平時大大咧咧,什麼事都無所謂。看上去有一種不服周(方言,不服氣不甘心)不信邪的勁。但實際上,武漢地處內陸深處,儘管是九省通衢,人們見多識廣,但從本質上講,武漢人膽子不算大,不那麼敢闖,而且也怕死。從歷史上看,戰場上的鄂軍從來不算出名。他們一般不是沖在最前的人,但也不是落在後面的人。比較起來,武漢人算是聽話服從管理的。那種不服周不信邪的事,大多還是裝裝面子。」說到此處,方方哈哈一笑。
她接著說,武漢人很聽話,特別是聽政府的話。的確如此,面臨最嚴峻的疫情,承受著封城與三鎮隔絕的各種不便,但大多數武漢人都幾無怨言,乖乖在家自我隔離,配合政府。你看政府宣布「封城」後,老百姓大多都沒有出逃武漢;「禁車令」後,市民的私家車也基本都不上街;政府號召春節儘量少出門不出門,大家就乖乖地不走親戚不串門不聚會;政府提倡戴口罩,最不願意戴口罩的人也把口罩戴上了……
1月28日,在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當記者問到:「湖北武漢人有『九頭鳥』之稱,又敢為人先,在這次疫情面前心態如何」?方方告訴記者,不管是不是「九頭鳥」,或「十頭鳥」,在疫情面前,所有百姓的感受和表現都是大同小異。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這是人性問題,與地域無關。但是,比較起來,武漢人居住地都是大江大湖,又是碼頭城市,江湖氣比較重,也比較大氣,不死鑽牛角尖,所以容易想得開。現在中央如此重視,各兄弟省市都伸出援手。武漢市民知道自己有了依靠,也不再六神無主了。最壞的事也就是呆在家裡不出門,反正是過年,家裡吃的喝的都有,加上網絡發達,大家上網、抱著手機微信也不那麼無聊,市政的水電氣一切都有保障,日子也不至於那麼難過。一旦想通了這個,他們就會通達起來」。
「我們武漢人幽默又堅強」
不斷攀升的新型肺炎確診數字,網絡瀰漫的各式未經證實的真假信息,還有來自其它城市的地域歧視、謾罵,都讓身陷圍城裡的武漢人或多或少感到沮喪、無助和焦慮。「在困境中尋找樂趣甚至自嘲,這是一種幽默和樂觀主義精神,也是武漢人的智慧。」方方告訴記者,「武漢人承受了太多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但是大家仍然相信政府,願與政府共渡難關,儘快走出困境。所以大家都還是儘量在以樂觀心態熬過這段艱難歲月。你看,現在大家最願意喊的口號就是:武漢,加油!」
現在網上、在微信朋友圈裡,武漢的段子手們開始活躍起來了。比如「今年春節計劃:初一不動,初二按兵不動,初三紋絲不動,初四巋然不動,初五原地不動,初六原地不動,初七繼續不動,何時能動?鍾南山說動就動!」「我現在終於懂狗的心態了,我現在也想出去溜溜」……
方方說:「這些段子其實是很能安撫人心的,有時比一些空話大話管用得多。焦慮的人看到段子,忍不住笑出聲來,笑完就覺得自己也扛得住,沒什麼大不了的,焦慮也就過去了。所以,我很喜歡民間這些段子手。千萬不要低估了他們在人們惶恐和焦慮中所起的作用。」方方說,「今天的武漢已開始有序起來。我看到武漢人也越來越鎮定。不要低估了我們武漢的老百姓。儘管受到傷害,但大家都會以各種方式在自我療傷。對於所有無奈的事,老百姓既有承受能力也自然有療治能力。」
「我們既然扛住了現在最艱難的日子,又何愁將來!」方方以地道的武漢方言結束了記者的採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