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通跨江融合再結碩果,通州灣在蘇州簽下20個重大項目

2020-04-29     揚眼

28日,蘇州獨墅湖畔,一江之隔的南通新增長極、江蘇新出海口——通州灣的發展機遇,在這裡引發關注。當天,南通在蘇州舉辦2020通州灣新出海口跨江融合發展懇談會,推介「大通州灣」的發展優勢,促進蘇通兩地跨江融合。懇談會上,20個重大項目簽約落戶通州灣,總投資達625億元。

4月8日,南通黨政代表團赴蘇州學習考察,取經蘇州「三大法寶」,兩地簽訂蘇通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通州灣長江貨櫃運輸新出海口建設,成為合作的重要內容。20天後,南通再度跨江南下,將通州灣的一紙藍圖帶到蘇南,具體推動落實兩市的合作約定。

2020通州灣新出海口跨江融合發展懇談會在蘇州舉辦。

來自蘇州、上海、南京等地的40多位上市公司負責人,以及近200名企業家,蘇通兩地園區負責人應邀參加懇談會。

如果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一盤「大棋」,通州灣便成為其中一枚亮眼的棋子。2019年,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貨櫃運輸新出海口,正式寫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通州灣,也作為南通新增長極被寄予厚望,南通正舉全市之力重點打造。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論證研究發現,通州灣灘槽格局長期穩定,具備系統性建設30萬噸級以內各等級碼頭泊位的良好條件,是江蘇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

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推介通州灣發展機遇。

「灣區經濟」,這兩年成為區域經濟中的熱詞。打造並提升中國的灣區經濟,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戰略轉型、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重要一環。看準通州灣「灣區經濟」發展優勢和前景,今年初,南通整合散布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線上的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和呂四港,組成「大通州灣」港區格局,以「灣區經濟」思維推動國家戰略在南通落地實施。

南通市委市政府賦予通州灣的定位是,打造「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門戶、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樞紐、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新樣板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新支撐。

大視野需要大格局。通州灣新出海口陸域規劃面積210平方公里,港口規劃面積97.9平方公里、岸線長度86.3公里。目標是「一年建設、兩年開港、三年成規模」,確保今年6月開工建設、明年開港運營,為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以及蘇南、上海等長三角地區企業出海降低成本、提供便利。

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通州灣。

在國家戰略加持下,又適逢江蘇生產力布局調整,通州灣正成為客商投資和產業轉移轉型的首選之地。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透露,7個百億級重特大產業項目已經落戶大通州灣,千億級的臨港綠色高端產業基地呼之欲出。

記者了解到,這7個百億級項目分別是中天鋼鐵、華峰超纖、金光造紙、桐昆聚酯一體化、通州灣煤電超臨界機組、如東風電、呂四風電,其中中天鋼鐵總投資達1000億元,一期計劃投資就高達458億元。

此次南通赴蘇州專門舉辦懇談活動,推介通州灣發展機遇,正是源於蘇州和南通兩地產業的高度互補性和協同性。

蘇州,正成為南通追趕的目標、學習的榜樣。

蘇州,是「中國最強地級市」,在自主創新、載體建設、產業培育等方面,有許多值得南通學習的先進經驗,而南通優越的資源稟賦和良好的產業基礎,為蘇州產業拓展提升提供了廣闊空間。

如今在江蘇,恐怕沒有哪個城市像南通和蘇州這樣密切互動。2月份開始,南通在全市掀起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的思想風暴;蘇州的專家學者、發展親歷者,近期也頻頻到南通各地傳經送寶;4月8日,南通黨政代表團赴蘇州學習考察,沿著蘇州「三大法寶」誕生地,汲取思想解放、幹事創業的精神力量,兩市還簽訂蘇通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通州灣,被視為兩地新一輪跨江融合的新熱土。「蘇州需要大用地量、大吞吐量、大建設量支撐的企業,通州灣能夠成為產業梯度轉移、增量發展的承接地。」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通州灣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陸衛東說,隨著多條跨江通道的建成、高鐵的規劃,通州灣將完全處於蘇州核心區一小時輻射範圍內,「通州灣已不僅是南通的通州灣,更是蘇通合作的通州灣。」

懇談會上,一批項目紛紛看好通州灣發展機遇。共有20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分別落戶通州灣主體功能區、洋口港片區、呂四港片區以及海門港片區,涉及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總投資額625億元,其中單個項目最大投資額達200億元。這些項目的落戶,對於通州灣健全產業鏈條、加快產業集聚、完善功能配套、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郭小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aApwnEBfGB4SiUwLa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