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苦日子」何時結束?我整整讀了10遍,建議收藏

2019-07-24     羽琪財經

破凈股數量的增減,對股市底部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簡而言之,破凈股數量越多,越容易說明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越弱,股市賺錢效應越低,當中國股市的破凈股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級別的水平,則往往意味著市場拐點將至。

需要注意的是,從最近一段時期的情況分析,A股市場的破凈股數量已經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水平,但市場的築底壓力依舊存在。從實際情況分析,與破凈股數量相比,股市破凈率則更具有參考意義。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股票市場多年來呈現出持續擴容的趨勢,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持續增長,十年前的破凈股數量與十年後的破凈股數量,其所對應的破凈率已經截然不同。例如,十年前A股市場的破凈股數量有200家,但市場上市公司總數僅有2000家左右,則相應的破凈率達到10%。但,時至目前,同樣是200家的破凈股,但上市公司總數卻達到3500家以上,相應的破凈率卻僅有不到6%,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不少的。由此可見,與破凈股數量相比,破凈率的高低卻顯得更具有參考效果。

實際上,對於當前的市場環境,A股市場的破凈股數量已經遠超過200家的水平,並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水平。由此一來,雖然這些年來股市的擴容需求不減,但隨著股市破凈股數量的大幅攀升,相應的破凈率也呈現出顯著增長的態勢,而目前A股市場的破凈率已經達到8%左右的水平,而按照這一水平來看,已經超過了2013年股市低谷時期的破凈率水平。

縱觀2000年以來的股市破凈率表現,實際上存在一定的波動率。其中,2005年、2008年的股市破凈率非常高,最高峰值達到15%以上。究其原因,雖然當時股市破凈股數量僅有150至200家附近,但因當時股市容量偏低,由此大幅增加了股票市場的破凈率水平,而在特殊市場環境下,股市破凈率達到15%以上,這也是市場處於極端行情的真實寫照,而之後市場的快速上漲,也是對極端市場環境的理性修復。

步入2010年之後,股票市場的交易制度與配套措施逐漸完善,且股市容量呈現出快速攀升的趨勢。但是,反映到股票市場的表現身上,卻顯得更為穩健一些,而在此期間的股市破凈率也偏向於理性波動。

確實,從過去幾年的情況分析,在股市處於低谷時期內,股市破凈率也基本上處於6%至8%的水平波動。如今,雖然股票市場的築底壓力較大,且普遍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出現了快速下跌的走勢,但股市破凈率還是處於8%左右的水平,甚少出現2005、2008年那樣的極端表現。

長期賺錢靠的是什麼?

什麼決定股價的長期走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學校的經濟學教材裡面都白紙黑字的告訴你了:股價的長期走勢與其業績緊密相關。

如果你是文科生,或者是沒有學過經濟學,不明白這句話,筆者表示很理解,但是如果你是經濟學相關專業,也不知道,就說明你上課不認真,沒有好好學。

即使知道這個真理,但是真正能夠理解的人也不多。

因為大部分人想在股市裡面賺快錢,以日、以周來看待股價,甚至今天買了明天就賣出,追求一夜暴富。沒有耐心去持有股票,做時間的朋友。

不信你可以去書店看看,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大部分的股票類書籍都是教大家如何看K線,分析圖形,跟莊,抓漲停,追熱點。

在這個角度來看,大多數的股民只能算是投機者,真正的投資者是少數人。

而有意思的是,在股市賺錢的往往就是那些少數人,大部分投機者在股市裡面都是白忙活,費力不討好,沒有賺錢,甚至虧錢。

相反,投資的人堅信買股就是選公司,每隻股票的背後是一家上市公司,股價漲跌的背後是這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或下滑,業績驅動股價的上漲。

不信,那就用事實說話,來看幾隻長期大牛股的表現情況:

格力電器1996年上市,當初股價為17塊多,現在復權價格8200元左右,上漲了470多倍

在股價翻了N倍的背後,是業績的不斷上漲。

1996年的凈利潤是1.86億元,2017年的凈利潤應該會突破200億元。

20年左右的時間,業績增長了100多倍。

100多倍的業績,帶來近500倍的股價上漲,股價和業績的正相關。

再來看看上市時間較短的招商銀行,2002年上市,上市股價10.51元,現在復權價格147.32元,16年的時間都不到,股價上漲了近13倍

2002年的凈利潤是173億,2017年的凈利潤預計會突破700個億,增長了4倍多。

4倍多的利潤增長帶來股價增長近13倍!

除此之外,還有貴州茅台,中國平安,伊利股份這些大牛股,從上市到現在,都翻了好多倍,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如果能夠長期拿著這些股,輕鬆跑贏了一線城市的房價沒有問題。

而比較一下追漲殺跌的投機者,他們手裡的收益率又有多少呢?能取得正收益的都是少數,股市裡面「七虧二平一贏」,說的就是他們。

越跌越心慌or越跌越心安?

作為價值投資的開山鼻祖,格雷厄姆最早提出安全邊際的概念,他認為「安全邊際總是依賴於所支付的價格」。簡單說,安全邊際就是資產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額。當價值固定,價格越低則安全邊際越高。

換句話來說,當一隻股票被低估時,股價低於其應有的價值,此時買入股票,則為市場的不確定時間預留了緩衝空間,一定程度上能夠抵禦市場非理性震盪所帶來的衝擊,在價格修復之時,價值回歸以獲取盈利。

當市場價格遠低於價值時,也就意味著安全邊際足夠大。而此時入市並耐心持有,有機會賺到兩種錢。第一是估值修復,價值回歸而賺到的錢。第二是市場情緒高漲,價格進一步抬升而賺到的錢。

聰明的錢,總是能敏銳地發現投資的機會。隨著行情的接連走弱,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也在不斷降低。北上資金向來享有「聰明錢」的美譽,聰明的錢總是在提前布局。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北上資金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分別實現凈流入1152.52億元、862.77億元,合計突破2000億元,已超過2017年全年水平。

如何尋找個股「安全邊際」?

在格雷厄姆關於價格的「安全邊際」之上,巴菲特又加入了自己的價值觀,形成了如今對於安全邊際的廣泛認知,即安全邊際不僅由低價所提供,也來自公司本身,從行業競爭,成本控制,商譽,結構,管理層等角度帶來的安全邊際。換句話來說,有持續競爭力能夠不斷創造價值的公司能提供最大的安全邊際。

這也令安全邊際難以被確切計算,不過,卻仍可以通過上市公司市盈率等指標或是計算凈現值、股息貼現等算法參考股價來進行判斷。除了低估的股價以外,強大的競爭優勢健康的財務數據穩定高效的管理層良好的商譽均可視作上市公司的「安全邊際」。

因而從本質上看,「安全邊際」也類似於逆向投資。被低估的個股,處於情緒低落的市場中的白馬股,甚至是遭遇「黑天鵝」被誤傷的個股,當估值修復,市場回暖之時,擁有「安全邊際」的資產往往能夠獲取更好的回報。

「安全邊際」不是指標而是一種思想。成功的投資者用獨立的思考,在市場恐慌之時把握機會,令投資虧損的幾率最小化,也使得獲取持續收益的機會最大化。話雖如此,要戰勝面對市場時的恐懼與貪婪情緒談何容易,此外還需大量的研究、嚴格的策略與長遠的目光,因而《安全邊際》的作者卡拉曼直言「價值投資很好理解,但難以實施」。

安全邊際也並非萬無一失的保證,安全邊際的使命,是在你的血汗錢與你的失算、出錯、經濟市場本身風雲詭譎之間搭起緩衝區域,同時也構建出未來潛在的收益空間。

今年以來A股整體下挫,隨著風險的釋放,此時A股估值也已處於相對低位,從長期來看,部分優質個股隨著股價的走低,已逐步顯現 「安全邊際」與長期投資價值。

在了解了安全邊際之後,你還會對市場下跌感到恐懼嗎?

黃金共振指標:「MACD+KDJ」

在股市投資中,MACD指標作為一種技術分析的手段,得到了廣大投資人士的認可。MACD究竟是什麼呢?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又該如何運用MACD指標進行買賣交易或選股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關於MACD的那些事兒。

MACD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在進行後續的介紹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MACD到底是什麼。MACD稱為指數平滑異動移動平均線,是從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它的作用是通過快、慢均線的離散、聚合表征當前的多空狀態和股價可能的發展變化趨勢。

MACD的得到是由快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12)減去慢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26)得到快線DIF,再用2×(快線DIF-DIF的9日加權移動均線DEA)得到MACD柱。

MACD的應用:

圍繞「聚散」,這裡主要討論MACD指標的柱子。(其他同理)

有四個典型的柱子:縮頭棒、抽腳棒、殺多棒、軋空棒。

1、縮頭棒:

縮頭棒出現,說明DIF、DEA的距離差將變小,進而12日、26日均線的距離差DIF將變小,K線即將下跌或盤整。縮頭棒與K線呈同步或盤調關係。

2、抽腳棒:

抽腳棒出現,說明DIF、DEA的距離差將變小,進而12日、26日均線的距離差DIF將變小,K線即將上漲或盤整。抽腳棒與K線呈同步或盤調關係。

3、殺多棒:

為了簡單,這裡把殺多點、加碼點的柱子一併叫做殺多棒。

殺多棒出現,說明DIF、DEA的距離差將變大,進而12日、26日均線的距離差DIF將變大,K線即將下跌。殺多棒與K線呈同步關係。

4、軋空棒:

為了簡單,這裡把軋空點、加碼點的柱子一併叫做軋空棒。

軋空棒出現,說明DIF、DEA的距離差將變大,進而12日、26日均線的距離差DIF將變大,K線即將上漲。軋空棒與K線呈同步關係。

利用MACD指標進行多空力量分析

眾所周知,股價的上漲或下跌是多空雙方爭鬥的結果。多方占據主動,則股價上漲;空方占據主動,則股價下跌。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一直處於強勢領導地位,當一方力量衰減時,另一方就有可能趁勢出擊,奪取股價的主導權。

投資者如果能夠準確把握多空力量的變化,就能更加準確地預測未來股價運行的趨勢。MACD指標中的0軸與柱線,就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有效的判斷多空力量變化的工具。

如圖所示,哈藥股份的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震盪調整後,於2015年5月7日創下9.98元階段低價後開始上漲。此時MACD指標雖位於0軸上方,但柱線處於0軸下方,說明此時空方仍占據優勢地位。此後,隨著股價的震盪上升,MACD柱線逐步縮短。2015年5月15日,哈藥股份的股價出現小幅調整,而此時macd柱線由0軸下方升至0軸上方,這說明多方已經占據了優勢地位,未來股價上漲的機率非常高。

MACD指標中,0軸是多空力量強弱的分界線。通常情況下,出現下列情形,意味著多空力量將要發生變化。

(1)MACD柱線由綠轉紅(由0軸下方升至0軸上方),意味著由空方主導轉為多方主導。

(2)MACD指標柱線在0軸下方時,柱線不再拉長,而是開始逐漸變短,這說明空方雖居於主導地位,但力量開始漸弱。

(3)MACD指標柱線在0軸上方時,柱線不再拉長,而是開始逐漸變短,說明多方雖居於主導地位,但力量開始漸弱。

MACD經典戰法

1、MACD運行在0軸上方纏論認為,日線圖MACD黃線、白線均在0軸上方運行,則屬於可操作區域。選股時,對於黃白線均在0軸下方的股票要及時規避:

2、MACD底背離股價創出新低,但MACD綠柱不創階段新低,這就是MACD底背離的基本定義:

3、MACD頂背離股價創出階段新高,但MACD紅柱不創階段新高,這就是MACD頂背離的基本定義:

4、MACD黃白線0軸長飄MACD黃線、白線一直貼近0軸運行,一旦兩線發散上行,則股價上行爆發的時候就到了:

MACD與KDJ組合的操作技巧:

1,主次之分: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講到很多MACD和KDJ 的單獨操作技巧,我們知道MACD屬於趨勢性指標,KDJ雖然叫做隨機指標,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操作中,是以震盪指標(又叫擺動指標)的方式來使用的,所以,在MACD與KDJ的組合中,以MACD的方向為主,以KDJ為輔助尋找買賣點。

2,單邊行情:在上升趨勢中,MACD均線在零軸線上方運行,當KDJ運行到低位超跌時進行做多,下降趨勢中,MACD均線在零軸線下方運行,等待KDJ運行到高位超買區域進行做空。

3,橫盤震盪:在橫盤震盪的箱體中,MACD均線無論是在零軸線上方還是在零軸線的下方,都會特別的貼近零軸線,或者直接與零軸線重疊,這個時候重點關注KDJ,高位超買做空,低位超賣做多即可。

4,背離:重點關注MACD背離,MACD頂背離形成時,等待KDJ指標高位超買時做空,當MACD底背離時,等待KDJ低位超跌時做多。在個別的情況下,MACD與KDJ同時形成背離,這種信號的可靠性更強。

MACD+KDJ需注意的特點:

1,當遇到強勢的單邊行情時,KDJ很難打到超買或者超賣區域,關注KDJ的三根線的發散程度,快線大幅偏離慢線的時候,即使沒有達到超買或者超賣區域,也可進場。

2,在股市中,在使用指標共振的時候,依然要重點參考成交量。

3,MACD與KDJ組合的指標共振,可以把握進場點,但是不能預測獲利空間。

4,MACD與KDJ組合的指標共振,不適合過小或者過大的周期,例如:1分鐘走勢過小,MACD的趨勢性優勢凸顯不出,例如:月周期走勢,周期太大,KDJ的超買超賣優勢凸顯不出。

股市賺錢的兩個秘密

影響股票收益的因素

長期看,決定我們投資回報的主要因素,是指數背後公司的盈利增長。

但是這個盈利增長就是長期因素。

因為任何一個公司要賺錢都需要時間,比如說要賣個空調、賣個手機,都得需要時間進行研發和銷售。

雖然開公司賺錢需要時間,但股票市場的價格每天都在漲跌,所以短期里決定收益的主要因素是估值的變化。

西格爾教授在《股市長線法寶》里,將股票的收益拆分為幾部分。

股息收益和盈利增長的收益

盈利增長是一部分收益,分紅也是一部分。兩者其實是一回事,因為長期看上市公司的分紅是盈利的一部分。

在歐美等成熟的股票市場裡,可能上市公司會拿出40%左右的盈利用來分紅,剩下的60%左右的盈利用來再投入生產。

國內分紅比例目前還低一些,大約30%左右的盈利用來分紅,70%的盈利再投入生產。

不過分紅本身也需要依賴於盈利。公司賺錢了才有的分。

時間拉長了來看,股息收益和盈利增長的收益,貢獻是最大的。

市盈率估值的變化

估值則是在一個範圍內來回波動。

如果買入估值比較高,之後估值可能會帶來負的收益。

如果買入估值比較低,之後估值會帶來正的收益。

不過估值對幾十年長度的收益貢獻不大,估值波動主要是在一輪牛熊市裡對收益的影響比較大。

換句話說,

  • 時間越短,估值越重要。
  • 時間越長,盈利增長越重要。

如果我們量化一下會發現,美股在過去百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約是9.6%。

其中,股息率帶來的年化收益率4.5%,盈利增長帶來的年化收益率5%,估值變化帶來的年化收益率只有0.1%。

因為估值只會在一個範圍內來回波動,時間越長,那點波動,攤到每一年就很少了。

但是如果是在短期幾年裡,買入估值很重要。

短期賺錢VS長期賺錢

買的低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我們在一輪牛熊市裡就開始賺錢。

因為人性是不耐的。

大部分人沒有耐心攢錢投資,通常都是直接把錢花出去了。

在有耐心攢錢的人里,大部分也只會做短期投資,沒有耐心堅持很多年。

如果投資3年都不賺錢,那很多人就放棄了。

但實際上在股票投資里,如果買貴了,3年不賺錢甚至10年不賺錢都是很常見的。

例如在1989年,七八十倍市盈率的時候買入日股,到現在還沒解套。

例如在2000年,幾十倍市盈率買入納斯達克100,之後到2017年才解套。

買的低估,可以讓估值貢獻正的收益,而不是負收益。

這樣在一輪牛熊市裡就可以開始賺錢。

同時,我們選擇的也是長期盈利增長的品種,這樣可以保證我們的長期收益。

短期賺錢和安全性,靠買的便宜。

長期賺錢和收益,靠指數背後的公司賺越來越多的錢。

用便宜的價格,買入長期賺錢的優秀指數基金,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也在潛心研究股市,不妨關注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股海戰艦(yk66009),了解更多更多財經資訊、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和強勢牛股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_VDImwBmyVoG_1ZLk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