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 | 法國之殤!今天封國超市被搶空!又有人被當街斬首

2020-10-30     北美報告

原標題:沉重 | 法國之殤!今天封國超市被搶空!又有人被當街斬首

希望法國儘早度過難關

這兩天,法國民眾的心情難以平復。

先是總統馬克龍宣布的二度封國消息,令當地超市瞬間陷入物資緊張狀態,再就是不久後發生的街頭血腥斬首事件,致使周圍民眾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緒。目前, 全世界都為法國懸起一顆心,希望這個備受新冠疫情及恐怖主義折磨的國家儘早度過難關。

當地時間10月30日(今天),法國正式進入封國狀態。

此次封鎖同3月的首次封鎖相同之處是:居民購買食物、就醫等被允許外出,出行須持出行證明,限制私人聚會,禁止公共集會,餐廳、酒吧等場所關閉,大學關閉並進行遠程授課,政府鼓勵企業進行遠程辦公並對受困企業和員工進行專款幫扶。

不同之處是:幼兒園和中小學及企業將在嚴格遵循衛生規定前提下維持開放,養老院等機構允許探視,法國領土對歐盟國家保持開放但對歐盟外國家關閉,出入境檢測管控得到加強。

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天前曾向公眾承認,法國正面臨「突然加速,更為嚴重和致命」的第二波疫情的考驗,近乎全境超過警報閾值。馬克龍宣布,法國拒絕「群體免疫」思路,將於10月30日(今天)再次啟動全國封鎖政策,至少持續至12月1日,並根據效果評估是否需要延長封鎖政策

馬克龍表示,希望民眾秉持公民精神和責任心,遵守規則,待在家中,並保持希望,堅持到明年夏天進行疫苗接種。

截至今日,法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超過128萬,死亡病例不幸達到36020人。其中,單日新增病例更是高達36437人,單日死亡病例也顯示多達244人。

自從馬克龍總統宣布再次封國的消息後,各地區超市幾乎在一小時內被民眾「搶購一空」。

瘋搶物資多為義大利麵條、麵粉、衛生紙等日常生活用品。

民眾囤積物資的理由可能是未來有長達兩個月的時間不便出門,因為馬克龍總統在講話中表示:「民眾離開家只能是去工作,看醫生,幫助親戚,進行必要的購物或是短暫的出門透氣。其餘外出則需要書面陳述相關理由。」此外他建議對違法者處以罰款。

面對封國現狀,法國各大超市表示已做好萬全準備,有信心面對繼續到來的搶購高峰。

最後,馬克龍鼓勵民眾說, 「如果能儘早控制住疫情,我們就能與親友一起慶祝聖誕節和新年。」

很難想像,世界民眾將如何度過2020年的新年? 當2021年的新年鐘聲敲響時,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嗎?

對於法國民眾來說,他們當下根本沒有慶祝節日的心思。因為一起更為可怕的、疑似涉及宗教問題的恐怖事件再次上演了…… 除了要應對新冠疫情這個傳染性強大的病毒外,他們更需對抗的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衝突,這種社會性群體病症似乎更難治癒?

法國南部城市尼斯(Nice)發生恐攻事件,造成3死多人受傷,警方已在教堂周遭設立封鎖線。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當地時間10月29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Nice)突然曝出恐怖襲擊事件, 一名男子持刀衝進教堂率先將一名婦女的頭顱活生生砍了下來,另外兩人遭到割喉也隨即宣告死亡,現場另有多人受傷,警方已逮捕嫌犯。

這起持刀攻擊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上午9時左右,涉案男子在尼斯聖母教堂(Notre-Dame de Nice)行兇, 警方證實有3人死於這起襲擊。警方已在教堂周遭設立封鎖線,救護車及消防單位車輛也在現場,法國反恐檢察官介入調查。

資料顯示,尼斯是一座風景優美的法國南部城市,也是享譽全球的蔚藍海岸地區。 事發地點的聖母大教堂位於尼斯市中心,它也是整個尼斯最大的教堂。

當天,尼斯市長埃斯特羅表示,這名攻擊者 「反覆高喊真主至大(Allahu Akbar)」,並說總統馬克龍不久後便會抵達尼斯市。

另外也有法國媒體報道稱,兇手持刀是闖入教堂內部後才開始屠殺的。教堂內有一男一女死亡,至少一名女性被殘忍斬首,還有一人是教堂的工作人員。

另外,還有一名女性脖頸處遭到了嚴重傷害,在教堂外一家酒吧尋求幫助的時候因傷勢過重而死亡。

除了上述三人離世外,現場有無數人受傷,法國警方多次表示,整個現場異常可怕。

尼斯市長表示:「其中一名女性的死亡方式和帕蒂老師一樣。」帕蒂老師兩周前被一名恐怖分子在學校門口斬首,斬首後的照片還被掛在了推特上, 而和那次恐怖襲擊一樣,這次兇手在作案時也不停地喊著宗教口號。

兩周前的10月16日, 法國巴黎中學的歷史教師帕蒂(Samuel Paty)被疑似伊斯蘭極端分子當街斬首,攻擊者聲稱是要懲罰帕第向學生展示《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對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

這條推特隨後被官方刪除

事件發生後舉世震驚,社會憤怒譴責極端分子野蠻行徑。另外,法國媒體報道稱該校一名學生家長曾在血案發生前給兇手發簡訊,最後他與一名激進伊斯蘭教士被共同逮捕,接受法國警方調查。

血案導致巴黎、里昂等主要城市數萬民眾上街示威,呼籲言論自由,哀悼遇害者,巴黎索邦大學10月21日舉行了悼念儀式。法國總統馬克龍稱血案是「伊斯蘭恐怖主義襲擊」,強調當局對此絕不姑息。警方展開大規模突襲、搜捕、拘押,展開涉恐調查行動。

兩周前的血案現場,遇害的法國老師

法國媒體表示,自從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發表了先知穆罕默德漫畫,且因此引發槍擊、斬首血案後,宗教漫畫問題在法國尤為敏感。

誰曾想民眾遊行剛過去兩周, 另一起屠殺斬首事件就在尼斯的聖母大教堂再次上演。

有媒體分析,兇手故意選在教堂彌撒時間作案,顯示這是場精心策劃的恐怖襲擊事件。

第二次發生的斬首事件,也與法國歷史老師所經歷的慘痛過程相同,兇手疑似模仿那次襲擊事件,放大他所傳遞的恐怖訊號。

今年來,馬克龍政府提出了法國伊斯蘭教宗教改革計劃,他希望通過行政手段,讓法國穆斯林全部本土化,不再接收外國的神職人員,禁止外國勢力資助法國的穆斯林團體。

然而,此舉也引起了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不滿,因為他們一直在大規模向歐洲派遣伊斯蘭神職人員,為歐洲的穆斯林提供資金修建清真寺等。

當前, 法國大約有10%的伊斯蘭教人口,群體可謂是十分龐大。馬克龍很多次在演講中提到法國存在「伊斯蘭分離主義」勢力,認為伊斯蘭在全世界製造危機。而他的法國伊斯蘭宗教改革計劃,就是為了鞏固法國的立國之本:世俗主義。

兩周前,帕蒂老師被斬首後,馬克龍為他授予法國最高榮譽勳章,把他作為共和國的烈士一樣舉行國葬。 馬克龍說他要捍衛法國諷刺漫畫存在的言論自由的權力,要剷除極端伊斯蘭勢力。

為此,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然表示馬克龍腦子有病,甚至和馬克龍隔空抗議,指責馬克龍不顧全世界20億穆斯林的情感。而在土耳其的帶動下,很多伊斯蘭國家已經開始抵製法國貨。

多年以來,法國奉行政教分離,這個原則跟法國大革命後確立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根本理念同等重要。

根據政教分離原則,公共場所 — 無論教室、辦公室還是政府機構,都不受宗教影響。法國官方立場是這樣的: 為了保護某一個社群的感情不受傷害而限制言論自由會破壞國家整體的團結。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對這個立場感到不適、不安的法國民眾日益增多,他們希望重新界定言論自由和世俗主義的概念。

這種呼聲從21世紀早期開始初露端倪,當時法國政府規定學校禁止出現宗教象徵。 但許多法國民眾認為, 2015年《查理周刊》血案徹底改變了形勢。

2015年《查理周刊》血案

2015年1月7日發生於法國巴黎《查理周刊》總部的恐怖襲擊案,導致12死11傷。遇難者包括兩名警員和多位周刊工作人員,其中一位是周刊主編。由兩名身穿「聖戰」服裝的蒙面男子發動襲擊。這兩名兇徒還高喊「Allahu Akbar」(真主至大)向平民百姓和警方射擊。該雜誌因經常諷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而受到世界注目。

民意調查顯示,那次襲擊事件發生之後,法國公眾的態度變得強硬,大多數人對該雜誌發表漫畫表示支持。在那之前,大部分民眾認為那樣做是「不必要的觸怒」。與此同時,幾乎70%的法國穆斯林認為發表那些圖片是錯誤的。但是,代表兩個不同陣營的受訪群體對暴力襲擊這種行動一致表示譴責。

自此以後,法國民眾在宗教認同和言論自由問題上不斷加深的分歧,根源較複雜。其中包括海外武裝衝突的影響,還有許多生活在法國的穆斯林移民的後代有切身體會的種族主義和社會邊緣化。

至於未來,唯一可以預見的是, 法國內部正有一股怒火在熊熊燃燒,兩種意識形態激烈對抗著,難有安寧一刻。

作者:兮兮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Ch6d3UBd8y1i3sJSV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