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十六年,賣了78億!李嘉誠是怎麼「惹」到這一城的?

2020-09-25   幸福里APP

原標題:「囤地」十六年,賣了78億!李嘉誠是怎麼「惹」到這一城的?

「 成都南城都匯從拿地至今已有16年,賣掉半數股權也賺了38億。」

9月23日,一封落款為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的函件被各大微信群廣為流傳,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當日向區內各金融機構下發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以及為其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提供幫助。

和記黃埔地產是哪家公司?為何值得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親自下髮針對性的公告?

長實集團:與我無關

原來,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是李嘉誠曾全資控股的一家地產公司,而目前這家公司在成都唯一的項目,就是位於成都高新區金融城的南成都匯項目

面對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的「怒火」,長實集團則表現得很無辜,他們表示: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現在並非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附屬公司,亦不是由集團控制。並且堅持重申公司所有發展項目均嚴格按照國家法規進行,並不存在囤地的情況。作為地產開發商,公司主要業務為房地產買賣,我們一直按計劃完成發展及出售項目。公司所有開發項目均與地方政府保持緊密溝通,配合當地規劃及要求進行專案發展。

圍觀的吃瓜群眾表示非常不解,這家公司到底是不是李嘉誠的,李嘉誠到底有沒有在成都囤地?

囤地16年,李嘉誠78億賣掉「城南地王」

原來,長實集團這麼說,有著自己的底氣。雖然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原為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實集團所持有,但就在2020年7月,長實集團已經將所持「南城都匯」項目股權已於轉售禹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根據收購協議,買方於交易完成時向賣方支付一筆款項,金額為10.12億美元,相等於約港幣78.47億元。

而新買家禹洲集團的相關人士則表示:這則處罰是針對原來股東的,和我們沒有關係。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如讓我們回到16年前,看看當時的情況。

2004年,和黃以共計21.35億元,樓麵價1030元/平方米,每畝206萬元的價格拍下「城南地王」,之後不過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附近的地價就漲到了640萬元每畝。按照南成都匯1036畝的總量來算,和黃未動一兵一卒,一年半就坐收40億。

在規劃時,這塊1036畝的超級大盤計劃分8期來建設,但在拿地16年後,南成都匯項目仍舊未能全盤交付,自2016年以1.2萬/平米的單價推出6期後,至今的四年中,該項目一直在銷售其店鋪——新街里二期。

直到現在,項目仍有第7、8期未銷售,合計約有房源近7000套。

從實際情況來看,該項目的開發也遵循了長實在內地開發地產的一貫套路,拿地16年而未動,主要靠土地增值獲利而非內地開發商流行的高周轉獲利,無怪乎惹怒成都監管,使其「重拳出擊」了。

李氏套路——甩賣套現,累計超2500億元

其實,南成都匯並不是個例,李嘉誠「囤地套現」套路早已有之。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目前已經賣掉的所有內地和香港的資產,至少已經超過2500億元。

李嘉誠發跡於香港樓市低迷期,以「低買高賣」手段,崛起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1989年,李進軍內地市場,成為香港在內地的最大投資者。

1991年,李嘉誠獲批興建「東方廣場」,20多個部級單位、40餘個市級單位、100餘個區級單位、1800餘戶居民還有麥當勞紛紛給「李超人」騰地兒。

十幾年來,大陸房地產熱、土地價格暴漲有目共睹。據業內人士估算,長和系在大陸的土地儲備穩定在1500萬平米到2000萬平米之間。

2016年10月,李嘉誠以200億元的售價賣掉了上海陸家嘴「世紀匯」綜合體,這是李嘉誠在內地出售的最大一筆物業。

2019年10月份時,當時李嘉誠將自己旗下,在遼寧大連的一個房地產項目,以約40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融創的孫宏斌。而該地產項目是李嘉誠在2011年左右花19億元購得的。8年時間價格翻了一倍,該項交易讓李嘉誠「豪賺」20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儘管李嘉誠否認囤地,但長和系開發緩慢,從拿地到清盤動輒十年以上。拿地時樓面地價僅幾百元,銷售時單價幾萬元,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值是客觀存在的,「囤地圈錢」也是李嘉誠一貫的賺錢套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