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立信任感前,我們總會以貌取人!終於找到網購的科學理由

2019-11-18     壹心理

文 | 0時差科學團

大家好,我是時差大叔。今天是《0時差心理快報》的第2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有趣的心理學研究。

雙十一剛剛過去,看數據報告的時候,人們驚訝地發現:從 0 點到 17 分,天貓的交易額已經是 2014 年全年的交易額!


這個事實太嚇人了。


這背後的消費心理當然是很複雜的,但不得不說,5 年的時間,全民對網購的 「信任」 真的增加了太多,從最開始買件衣服,擔心會不會買紅色結果寄來黃色這種尷尬,到現在我們看圖下單,期待著穿上是不是合身……


信任是我們下單的基礎。


沒有了信任,就像那個 「粘」 鍋的煎蛋,讓李佳琦失去了用戶的 「粘」 性。


生活方面,現代人似乎越來越多變,換工作、搬新家、交新的男女朋友…… 新的人際關係不斷挑戰著人們的抗壓能力,而能不能適應這些新變化,信任很關鍵。


去到一個新的單位,你會更信任哪些人呢?是那個上班第一天就跟你分享零食的隔壁桌同事,還是那個吃飯的時候能跟你聊八卦聊得很投機的人?還是那個雙十一購物車一樣瘋狂的人?


什麼因素會影響你對別人的信任?在一個新的生活環境、或者網絡環境中,我們又該如何讓別人更信任我們?

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們是如何探討這些問題的。

話題一:「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信任你」


毫無疑問,我們都很喜歡和自己觀點相似的人,但這是否意味著,「三觀一致」 一定會讓我們彼此信任呢?


來自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 Julian,在最新發表的研究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一個人對社會事件的看法與關心程度,能不能決定別人對 ta 的信任?[1]


Julian 共招募 3817 名參與者,展開了 5 個實驗。每個實驗的大致流程類似:參與者會看到一些人關於某一社會事件的看法(是否贊成)與關心程度,這些事件包括:死刑、墮胎、動物實驗、安樂死等。


結果發現,無論對方的觀點與自己是否相同,只要對方表現出很關心這些社會事件、有自己堅定的觀點和想法,那麼參與者們就會更信任 ta。


並且這種信任並不是說說而已,還會有相應的行為表現,例如因為信任,給對方投資更多的錢。

另外一個問題,既然喜歡一個人,會更加信任 ta,那麼信任一個人,會不會更喜歡 ta 呢?


Julian 發現的結果很有趣,只有當彼此立場相同時,才會喜歡對方;當彼此的立場不同時,例如你不支持用動物做實驗,而對方很支持,那麼你很難對 ta 有好感。

但是,儘管不喜歡,你卻依舊會信任 ta,因為他關心社會、有自己獨立的觀點,讓你認為 ta 正直、有責任心。


這在現實生活中它帶給我們的啟示或許是:當我們交朋友時,如果能心有靈犀自然皆大歡喜,但哪怕意見不一,也不要讓自己變得膚淺和盲從。


與其附和別人的觀點,不如勇敢說出自己的看法,「吵一架」 之後,你們彼此友誼更堅固!

話題二:社交媒體上的頭像,也會帶來信任感?


除了日常生活打交道,社交網絡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交際圈,除了家人和七大姑八大姨,你的好友列表里肯定少不了 「陌生人」。


和陌生人在線聊天時,哪些小線索也會影響你對 ta 的信任呢?


來自天津師範大學的馬華維教授,是國內研究網絡人際信任的主要人物。在她的一項研究中,著重探討了頭像對信任的影響。到底怎樣的頭像,會更容易令人產生信任呢?[2]


研究者們招募了一群大學生,先讓他們用軟體設計了自己的頭像。然後,另外一群人來評估這些頭像的可信度,即使用這一頭像的人,是否值得信任。同時,他們也要對使用這些頭像的人進行虛擬投資。


在虛擬投資中,每個人有 10 元本金,自行決定是否投資,以及投資多少錢給那些頭像背後的人(實驗設置中,頭像背後的人得到的錢是你投資錢數的3倍,他們可以選擇是否把錢返給你、以及返給你多少。)


選擇給對方投資的次數與錢數越多,則說明越信任對方。


結果發現,大家更加信任那些面帶微笑、白皮膚的頭像;而表情中性、皮膚越黑的頭像,讓人更不信任。


也就是說,你頭像中的人物越白、越愛笑,會令人感覺更加熱心、友好,所以很信任。


不過,從這項研究中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網絡畢竟是一個具有高度隱蔽性的社群,他人刻意展現出的或許並非真實面貌,在自由與私密共存的網際網路盡情衝浪時,多長個心眼並不是壞事。

話題三:商家臉的寬窄會影響消費?


先來看兩張圖,憑直覺,你更信任哪個人?(下方投票1號或2號)

1號

2號

你更信任誰?(單選) (單選)
0
0%
我更信任1號
0
0%
我更信任2號

很多研究都發現,面孔的長寬比例會影響信任感的高低,進而影響到我們對其的合作傾向。那麼是哪個更令人信任呢?


心理學家發現,大家普遍更信任面孔越窄的人。[4]怎麼樣,和你的選擇一致嗎?


其實,以前的研究大多只是讓人們評價信任感,但沒有探討進一步的信任行為,在2019的一篇國際會議論文中,心理學家將商家的面孔寬高比與消費行為聯繫起來,得到了一個有趣的結果。[3]

實驗者招募了一批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消費體驗者,讓他們判斷在網購時,他們對一件商品的購買意願(問他們:在你選擇這個產品的時候,你有多擔心你選擇的結果?)


研究者通過計算機模擬了兩種寬高比例的頭像,寬高比分別為 1.63 和 2.25,然後商家使用這兩種頭像,解答消費者的問題。

在人臉中,寬高比是通過測量和計算左、右顴骨之間的距離、以及從眉心到上唇的距離比值來計算的。因此,比例越高,臉越寬,比例越低,臉越長。

研究者使用一個在線工具來實現我們的操作,該工具只允許增加、減少頭像顴骨之間的距離,以及眉毛中間和上唇之間的距離,其他特徵都是相同的。

結果發現,臉更窄(也就是寬高比更低)的商家,會讓消費者更願意下單。

左窄右寬

研究者還做了中介效應分析,發現寬高比更低的人,給人更溫暖的感覺,由此提升了人們的信任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


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臉的寬高比跟產前睪丸激素水平有關,對男性來說,臉越寬(產前睪丸激素水平越高)被認為更具有統治力、更有侵略性、更不友好。而臉窄的男性,更容易給人一種易親近、更友好、更信任的感覺。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人類的刻板認知是根深蒂固的無意識,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意識到,但是卻實實在在會影響人們的觀念以及行為。


然而,作為一個大臉胖子,我表示不服……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參考的文獻資料

[1] Zlatev, J. J. (2019). I May Not Agree With You, but I Trust You: Caring About Social Issues Signals Integr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0(6), 880-892.

[2] 馬華維, 姚琦, 王婧妍, & 陳琦. (2017). 虛擬頭像的人格特質知覺與網絡初始人際信任. 心理科學, 40(3), 612-617.

[3] WÃlfl, S., & Feste, J. (2018). Do You Trust Me?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of Website Avatars and Intention to Purchase from Online Store.

[4]Stirrat, M., & Perrett, D. I. (2010). Valid facial cues to cooperation and trust: Male facial width and trustworthi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3), 349-35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9kZiG4BMH2_cNUgLC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