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0歲了還和媽媽一起睡覺,有人說好有人說歹,到底該怎麼做呢

2019-07-03     未說育兒

前幾天,家長群裡面,聽到一位家長說,她的兒子10歲了還和她睡在一起,她的媽媽覺得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妥,孩子就應該和父母多親近,這樣長大之後,才懂得感恩。

其實她想表達的是,孩子都應該和父母待在一起,多體驗父母對他的付出和微不至的照顧,從不求回報的這份感情,讓孩子從小體驗親情的難能可貴。

並且,把自己的兒子養成一個戀父母的孩子,因為現在大部分男生長大成年之後,大部分對自己父母的感情都比較淡,不像女孩子那樣,一直念著父母,心裏面有父母。父母那樣做,認為能夠做到更好的和孩子心意相通。

當她說出這些言論之後,立馬就有其他的家長提出了不同意見,一位家長說:男孩兒大了,就應該培養獨立的能力,為什麼還要把它養在自己的身邊,一直寵愛著他,難道要把他養成一個女孩子嗎?

現在有多少媽寶男就是因為有母親的寵愛變得沒有主見,什麼都聽父母的,一直只願意做父母的乖寶寶,沒有擔當,也沒有獨立的能力。

又有家長說,其實多養在身邊,睡覺時和孩子聊聊心事也是很好的。畢竟晚上睡覺之前,自己和孩子都能安靜下來,可以多聊一聊孩子內心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多多溝通,讓彼此更多的了解。對以後,孩子的成長也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對於男孩,十歲了是否,還應該和媽媽睡在一起。無非是在爭論,10歲的男孩兒已經有了男女之間不同的理解,懂得獨立和親密關係,畢竟都不是小孩了,每對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陪伴,最好的教育,可應該如何去把握父母與異性子女之間的親密行為,年齡界限,到底是多大呢?

01.關於跟父母分房睡的問題?

異性父母和孩子同床睡,尤其是年齡越大,爭議也是越大的,因為大部分家庭都是媽媽在帶孩子,從小孩子就跟在媽媽身邊,媽媽希望她一刻也不離開孩子,並希望孩子能夠不離開她的視線。

無論是大街小巷上,還是公共廁所或者是買衣服的時候,都有男孩跟隨父母,去女廁所,去試衣間。這多多少少會給其他的女性朋友,帶來一些驚嚇,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有爭議的聲音響起。

我想很多女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公共場合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大男孩出現在你的面前,定會讓你覺得非常地尷尬,又憤怒。有些年輕女士,可能會大聲尖叫,可孩子的母親卻不以為然,覺得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還只是個孩子。

在中國的家庭,有很多男孩其實到了三四十歲,在父母眼中依舊是一個孩子,父母總覺得孩子還離不開她,需要她的呵護。並且無論孩子的大小事情,她都要幫忙參謀。大到結婚生子,小到一條內褲,都會參考意見並且親自幫他做決定。

這種事情並非沒有,我也親眼見到我鄰居的阿姨,就是這樣對待她的兒子的。她的兒子是她手心裡的寶,即使結婚之後,她也會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做事情總是一絲不苟,也從不允許別人怠慢他,和敷衍他。總是事無巨細的去替孩子完成,她的兒子結果就成了,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上班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可孩子不獨立就苦了,他的老婆和孩子。可作為父母,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

02.關於多大分房睡的問題

曾經有一天,和小區里的媽媽聊天,一個媽媽說,自己男孩長大之後,就不願意再和自己睡一起,即使是一個房間,分床睡都不行。從她的語氣就能聽出,她內心的失落。

孩子長大後,有了對性別意識有了強烈界限感,他們喜歡自己睡自己的房間,再也不喜歡和母親窩在一張床上,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和母親之間的親密的互動,這讓悉心養育他們的媽媽,感到非常的失落。

同樣作為媽媽,有些人對她的這種行為覺得有些可笑,兒子長大之後,自然是不能和母親睡在一起的,哪怕他只是一個10多歲的小男孩。

這個時候的他們早已有了性別意識,分開是一次自然的,如果再和母親擠在一起,那才是不正常的。

其實小孩從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上廁所的時候要關門,不在外人面前裸露身體,即使是在母親面前,孩子也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作為父母有義務,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告訴他,要和異性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包括自己的父母,並非說一定要和父母離得有多遠,而是要讓他們有性別意識。

而一個男孩子長大之後,就應該多和父親待在一起,而不是母親待在一起,都說母親能夠教會孩子,更加細膩,溫柔的去處理事情。

但多和父親待在一起,就可以教會男孩獨立,勇敢,不斷拼搏的精神,並且讓男孩學會有擔當,儘快的完成獨立的過程。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只要是有性別差異,就應該讓孩子有性別的區分,儘量避免和任何人親密接觸。

03.關於親密行為的問題

在教會孩子,異性性別的區分知識,你必須要教會孩子,不能隨便和別的異性有親密的肢體接觸,即使和自己的長輩和父母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即使是親人之間親密行為,也必須要有個度,比如說,高興的時候,抱抱對方,親吻對方,但一定不能親吻對方的嘴唇,即使開心,父母也應該,親對方的額頭或者臉頰,而不是嘴唇。

當孩子長到兩歲之後,性別意識就會萌芽,隨著年齡的成長,也應該和媽媽保持一定的距離,儘量避免肢體上的接觸。

雖然作為母親,可能會有一些失落感,但畢竟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獨自去面對生活中所有的困難。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太過依賴孩子。不願意放手讓他們去成長,因為這會加快他們離開自己的速度。很多母親是很難承受這種心裡的失落感的。

作為一個母親,如果和兒子表現的過度親密,並且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一個男孩長大後養成懦弱的性格,沒有主見,都與母親的教育脫不了關係。

每個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母親一定要適應他們從身邊離開的過程,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為他自己。

兒童是從什麼時候有性別意識的?

兒童對性別的劃分,並且是非常有意識的時候,是從兩歲開始的,當小朋友在一起玩兒的時候。或者家長帶小朋友一起玩兒,這個時候兩歲的小朋友有心,穿的開襠褲,而當別的小孩看見,對方和自己長得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會問自己的父母,你肯定會給他解釋,這是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有了明確的辨別性別的方法和意識。

作為男孩兒和女孩兒,大部分的穿著打扮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家長會跟對方說,你看她穿的是小裙子,所以她是小妹妹,所以你可以從穿著打扮上去,分辨對方的性別。

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很多的事情是非常的好奇的,但他們依舊會通過自己的大腦去搜索,通過對方的穿衣打扮進行簡單的判斷對方的性別。而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應該對男孩、女孩進行性別差異化的教育和啟蒙認知。

當孩子到了6~12歲,這個時候的他們對男孩女孩的界限,已經非常明確。而這個時間段也是大部分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

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非常有意識的,去選擇和什麼樣的同伴一起玩耍。但大部分的男孩已經懂得,男女生之間的差異,會儘量可以先保持一些距離。

這個時候,他們的興趣愛好,大部分注意在各種娛樂愛好上面,而這個時候的男生性格的培養,意味著他在青少年期會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少年。所以,在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對孩子樹立正確清晰的性觀念教育,尊重別人,也是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讓孩子接受和喜歡自己

男孩兒和女孩兒的生理上差異,是先天性的,無需做過多的探討,我們要讓孩子接受和喜歡自己,是從心理上的,先天性的東西,我們並不能改變,但在心理上正確的引導,卻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接受自己,明白自己身為男生,和女生的差異,無論是從服飾上,還是喜歡的東西,都應該往男孩喜歡的東西上引導。

儘量避免給孩子穿一些相反性格的服飾,讓他們愛上自己的性別,愛上自己,這樣他們才會對自己有信心,從小給他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也可以避免將來長大了,在性取向上有一些問題。

女孩子保持親密的界限

父母在孩子對性別有意識的時候,就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的性別概念。並且從自身做起,從三歲開始,請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裸露自己,哪怕是換衣服,也儘量要避開孩子的視線,洗澡更要避開孩子的視線,異性父母和孩子之間,更不要一起洗澡。

從小給孩子樹立性別意識,這樣就會和孩子之間保持親密的界限,不會讓孩子對性別,意識太過模糊,這樣他才不會在和別的異性玩耍的時候,傷害到別人。明白異性之間玩的再好,也是應該有性別意識和親密的界限的。

通過興趣愛好,凸顯孩子的性別分化

在國外,男孩總是跟著爸爸一起出去爬山,攀岩,游泳等,很多男孩喜歡玩的遊戲,小女孩只是大部分時間跟著媽媽,去練瑜伽,跳舞等等。

男孩具有挑戰性的運動,這樣能讓男孩堅強,不畏艱險。而你可以展現自己柔美嬌弱的一面,與媽媽的性格和身段相融合。

所以在教育孩子,照顧孩子這一方面,更提倡爸爸和男孩子在一起。而女孩都和媽媽在一起。比如,平時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男孩兒就可以選擇一些,足球,擊劍比賽,下棋等等。

而給女孩就可以報舞蹈班鋼琴,小提琴,畫畫,能讓女孩兒細膩,柔美,安靜的興趣愛好。

從此孩子的性格培養,一定要從一出生就開始,比如在一歲之前,給孩子玩的玩具,你一定是要有力量的音樂或者玩具,而給女孩子的,可以選擇一些安靜甜美的。

在培養興趣愛好時,對於男孩,我們一定要培養他的陽剛之氣,對於女孩兒,就應該讓他有女孩兒的陰柔之美,這不僅符合大眾的審美,而且,也可以避免孩子長大後有性取向的問題。

所以,父母在為孩子,建立獨立的人格培養時,一定不要心軟,男孩兒就應該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他們成長中必須經歷的一切困難和挫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s2FGwBmyVoG_1Zun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