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釀酒規模最大的白酒企業,在這裡!

2019-07-28     千千微涼

沿G2513徐淮高速至洋河出口下,便到達中國最大的白酒釀造生產基地——洋河股份,空氣中瀰漫著揮之不去的酒香,不遠處是初見雛形的火車站。作為蘇北最後一個通火車的城市,宿遷將火車站選址在洋河新城,其意圖不言而喻:這條便利的交通要道將成為洋河產品繼續走向全國的生命線。

如今的洋河,已發展成為產銷量第一和綿柔品質第一的白酒企業,其綜合實力和行業地位得到了專家學者和大眾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在中國白酒權威專家沈怡方看來,「洋河這麼大的規模,全國少有!」

1000多個釀酒班組、7萬多個名優酒窖池和年產量近20萬噸的名優酒生產能力;2012年洋河以23萬餘噸的成品酒數量,一舉躍居中國白酒市場,商品占有量第一的位置……洋河的發展史佐證了專家的觀點,洋河現在的宏大規模更是有力的證據。

最早過萬噸的白酒企業

談到洋河的規模,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激活了社會發展的動力,也讓白酒這個傳統行業開始覺醒。洋河大麴、雙溝大麯雙雙榮獲中國名酒稱號。這一時期,洋河大麴、雙溝大麯雙雙榮獲中國名酒稱號,在品牌得到提升的同時,規模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指出,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洋河就已成為全國白酒行業中原酒產量最早過萬噸的大型企業。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在發展困難的時期,洋河也一直保存著規模龐大的生產能力。據洋河老員工介紹,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洋河狠抓釀酒生產,持續不斷選擇特級香、特級甜、特級綿等各類特級酒輸送到地下酒窖儲存。

到了九十年代,不少白酒企業壓縮原酒生產甚至停產。但洋河頂住了市場壓力,依然堅持釀酒產能的擴大,將生產好的原酒儲藏起來。原洋河酒廠高級工程師滕抗回憶說,就沒有見洋河的釀酒車間停產過,那時的領導憋著一股勁,相信酒是陳的香,儲存起來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牽手雙溝成就「白酒航母」

如果說上個世紀80年代的「韜光養晦」,是洋河產能大提升的第一個階段,與雙溝的強強聯合則是洋河產能第二次質的飛躍。在白酒行業里,企業聯合的例子不在少數,但都沒有洋河、雙溝的合併來的震撼。

2010年4月8日,同處一市、同為中國名酒的洋河和雙溝正式牽手,組建蘇酒集團。現在再回頭看,這一事件改變了行業的格局,對於行業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從2011年的「茅五洋」,到現在的「醬香茅台、綿柔洋河」,可以說與雙溝的聯合不是簡單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是行業地位、品牌形象、市場占有率等多方面的大提升。

雙溝的規模實力,在行業內也是有目共睹的。「雙溝醉猿」代表著中國酒的起源,孫中山「雙溝醴泉」的題詞,讓雙溝當之無愧地成為「民國國酒」。而擁有中國酒業唯一世界基尼斯紀錄的「大容器貯酒庫」,更是從側面展示了雙溝的規模產能。洋河與雙溝的聯合,規模和產能無疑翻了一番,鞏固了其在行業發展中的領先地位。

三大基地夯實產能根基

洋河產能的第三次大提升,與三大釀造基地技改擴建有關。早在市場深度全國化展開之前,洋河的工廠建設就先行一步,生產貯存了大量上好原酒,隨時做好應對市場需求的準備。緊接著,在超前布局的戰略引領下,洋河近十年來持續投入巨資不斷擴建產能,已經擁有三大生產基地,成為全國產能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白酒集團。

目前,洋河的大基地早就成為了「大工廠」,並朝著「大景點」邁進,每年十幾萬的遊客慕名而來進行工業旅遊就是很好的例證。

洋河、雙溝、泗陽來安三大生產基地近十平方公里,遊客們參觀下來要花費一天的時間。一幢幢拔地而起、鱗次櫛比的新廠房,一排排高大整齊、氣勢宏偉的儲酒罐,一條條技術先進、高效快捷的現代化包裝流水生產線,一座座代表行業最高水平的智能化立體倉庫,無不展現了洋河強大的生產和後勤保障實力。

洋河目前所開展的工業旅遊,不僅向社會各界展示了規模實力,也實現了企業的體驗營銷。「去宿遷的洋河酒廠參觀,景象壯觀,酒香濃厚,這類工業旅遊其實要多弄一些……」武漢大學教授瀋陽九月份來過一次洋河,對這種旅遊形式留下了深刻印象。網友「新郎說事」發微博說,「72度的洋河系列,聞一下都醉了。一排一排的壇裝年份酒,讓人久久不願離去。」

龐大的生產與儲酒規模嘆為觀止

白酒企業的規模和產能,不僅表現在宏觀層面,也表現在微觀層面,如窖池、儲酒能力、科研人員等方方面面。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釀酒窖池數量和儲酒能力。作為老八大名酒之一的洋河,擁有龐大的窖池群,再加上百年地下酒窖的底蘊,在行業內可謂是獨一無二。

據統計,洋河擁有7萬多個名優酒窖池,窖池各種微生物經過遺傳、變異和衍化等微生物群落演替,已經形成了釀造優質白酒所需的微生態環境。而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張,目前,洋河的釀酒池口總數在全國同行位居前茅,大量的、經過長期自然老熟的原酒將洋河的綿柔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

窖池衡量的是產酒能力,酒庫則體現的是儲酒能力。據了解,洋河先後投巨資用於原酒庫容能力的擴充,保證原酒貯存周期。在儲酒能力上,除了百年地下酒窖,洋河還擁有多座現代化巨型立體陶壇庫和從100噸到3000噸不同規格的大型不鏽鋼酒罐區。站在洋河新城的街道上,就可以看到一座座「龐然大物」,蔚為壯觀。

據了解,其中一座3萬噸現代化巨型立體陶壇庫,是中國白酒行業單體規模最大的陶壇酒庫,可儲存容量為1噸的陶壇3萬隻左右。目前蘇酒集團陶壇儲酒總量近30多萬噸,三大基地總儲酒量則達10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陶壇儲酒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儲酒基地。

科技人才護航,量質齊飛

在追求產能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洋河一直將產品質量放在首位,以強大的科技實力和人才優勢,捍衛了綿柔品質第一的金字招牌。

沈怡方這樣評價洋河股份產能建設的「特別」之處:「讓先進的東西為我所用……洋河的擴產是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像洋河的技術中心引進的儀器設備在全國是超一流的,這也是我們想要的。」

科技是強企之基、立企之本。讓世界最好的技術「為我所用」,是洋河規模發展中的最大亮點。在新投產的車間,洋河股份不斷加大科研軟硬體的投入,更新科研設備,加強綿柔型白酒優質品率的應用研究,在工藝創新、酒體設計、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洋河先後建成功能性曲質生產車間、功能性酶製劑車間,進一步引領了行業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水平,加速了白酒機械化的推進步伐。

如果說技術優勢可以複製,洋河的人才優勢則是無可比擬的。據了解,目前洋河擁有國家級白酒評委16人,而全國一共才有170多人,洋河約占了十分之一。洋河還建有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博士後技術產品中心、江蘇省釀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目前,洋河已經擁有全國最強大的技術隊伍和研平台,有力保障了產能和品質的雙提升。

一個個新的紀錄,訴說著蘇酒人在規模化釀酒中所創造的神奇。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這樣龐大的釀酒規模,從微觀上看,極其有利於有益微生物的規模化富集和微生物系統的穩定和優化。如今,蘇酒集團規模化聚集起來的微生物已經形成了一個「天然菌種庫」,其規模在全國堪稱一絕,也使得所釀白酒更綿柔更健康,無法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d2bPGwB8g2yegNDjg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