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只能剖宮產?產後三年才能懷孕?這些認知誤區該糾正了

2020-01-21     識物集

大林最近有些苦惱,媳婦兒眼瞅就要生產了,可B超檢查卻發現寶寶「臍帶繞頸」兩周。都說順產對產婦和寶寶更好,可自己媳婦兒這情況是不是鐵定只能剖宮產呢?

大林的媳婦兒也有些焦慮,一是擔心剖宮產術後恢複比較慢,二是考慮到一胎剖宮產,再隔個三年要二胎的話,自己年齡就已經是高齡產婦了。為此,大林和媳婦兒還特意請教了醫院的產科主任,詢問臍帶繞頸是否可以人工干預。

沒想到,產科主任告訴他們,即便胎兒臍帶繞頸,也不一定只能剖宮產;如果條件合適的話,完全可以自然分娩。

其實關於「剖宮產」,很多媽媽對此都有許多認知誤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真相大求真。

1、高齡產婦只能選擇剖宮產?

答案:錯!

不可否認,年齡確實是醫師對準媽媽分娩方式的考慮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因素。在產前36-37周的時候,醫師會對準媽媽進行一個產前評估;如果准媽媽的身體情況和胎兒的狀態都很好,符合自然分娩的條件,即使是高齡產婦,也可以嘗試順產。

因此,高齡產婦的准媽媽們可千萬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主動放棄順產的可能;畢竟相較於剖宮產而言,順產對身體的損傷更小,也更容易康復。

2、胎兒「臍帶繞頸」只能選擇剖宮產?

答案:錯!

胎兒臍帶繞頸的判斷是通過B超影像,但B超圖像也可能是「照騙」。在B超檢查中,醫師只能看到寶寶的頸部是否有臍帶的聲像,卻不能判斷它是搭在頸部還是纏繞在頸部。

另外,臍帶有一定的長度,即使它是纏到了胎兒的頸部,也會留有一定的空間,並不影響血供。說不定,寶寶玩著玩著,最後關頭就自己轉出來了。

因此,即使是臍帶繞頸,醫師也會根據胎兒的血供情況、繞頸周數等來綜合判斷分娩方式,孕媽們不要過於擔憂和緊張,畢竟一個良好的情緒對於胎寶寶的發育也很有幫助。

3、剖宮產後要一直臥床休息?

答案:不是!

剖宮產雖然是一項開腹手術,但是醫師建議術後6小時,產婦就可以開始簡單的床上活動了,比如說翻身、抬腿;術後12小時便可以嘗試在家人的陪伴下下床活動,最遲的下床時間最好不超過24小時,以防「腸粘連」的情況發生;但是對於「減肥、瘦身」等運動最好等到42天之後再進行。

因此,產後一直臥床不建議,但是運動得看情況。

4、剖宮產後三年才能懷孕?

答案:不是!

「剖宮產後三年才能再次懷孕」是民間的普遍認知,事實上,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營養水平的提升,指南早已更新為「建議前後兩胎的分娩時間間隔18個月以上」。

其實不管是3年還是18個月,都只是一個建議時間段,關鍵還是看「子宮瘢痕」的恢復情況。建議計劃二胎的剖宮產媽媽,在備孕前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在醫師的指導下再行備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37IyW8B3uTiws8K3Z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