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下沒有難打的官司」阿里AI技術助力法院審判人機共融

2019-12-25     浙江在線浙商網

浙江在線12月25日訊(通訊員 雲谷)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庭審:原、被告雙方出現在法庭內的螢幕中隔空「較量」,機器做著證據分析,還向原、被告自動提問,庭審完畢後,立即生成了一份判決書。主持庭審的法官當庭宣判。從開庭到結案,這起民間借貸糾紛的審理僅用了28分鐘。

12月24日,在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法院進行的這場庭審,依託於阿里巴巴AI技術,堪稱最智能的一場庭審。

這是浙江高院聯合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等研發的智能審判系統,它叫「小智」。「小智」為解決「案多人少」等司法痛點而生,作為法律與科技融合的最前沿產品,已實現人機共融、智審速判,助力司法普惠化。

最智能庭審:從人臉識別開始,到自動生成判決書

杭州下城法院第五法庭,上午10時,員額法官王穎準時宣布開庭。

原、被告雙方並沒有來法院,通過遠程攝像頭出現在法庭的螢幕上。「小智」則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核對雙方身份。

在審理中,法官很少出聲。「小智」有條不紊開展庭審,並對原、被告進行發問:「原告,你與被告是什麼關係?」「借條內容是否屬實?」對於出示的證據,「小智」實時進行了「證據三性」的分析判斷。所謂「證據三性」,即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判斷一份證據是否有效、能否證明案件事實。在法官提到「借條」時,小智還開啟「證據喚醒」功能,螢幕上自動出現原告提交的借條證據原件,方便法官比對查看。

隨著庭審的推進,「小智」匯總原被告提供的各項證據,並結合雙方的當庭陳述,實時呈現本案的證據鏈——一條還原了整個借款經過的時間軸躍然眼前,輔助法官梳理案件事實。

令人驚訝的是,在庭審快結束時,螢幕上自動生成了一份判決書:判決被告向原告歸還借款本金20萬元,並支付原告逾期利息2152.22元,這是「小智」以未還借款本金為基數按照年利率自動計算得出的數額,準確無誤。

法官宣布休庭,5分鐘後,當庭宣判,並將判決書發送原被告雙方。雙方遠程反饋收到。法官點擊結案後,「小智」提示:「案件已自動進入歸檔程序,庭審視頻與庭審筆錄可同步對應點擊回看。」

12月24日上午,這場由「小智」和法官共同參與的庭審高效完成,用時28分鐘。法官王穎說,民間借貸案件因為涉及金額計算比較複雜,以往一般不會當庭宣判。

浙江高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5月,浙江高院在前一年實驗室探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與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的戰略協作優勢,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審判全流程的深度應用,成功研發了無實體的AI法官助理「小智」,於今年9月率先實現金融借款案件即訴即辦、即審即判。

12月24日,法律、媒體人士在後台觀摩杭州下城法院運用「小智」輔助法官審案。

事實上,「小智」能做的遠不止法庭上呈現的那一面。作為AI法官助理,「小智」從立案階段自動審查、自動排期、自動送達,到庭審階段提前推送庭前報告、同步語音識別、分析認定證據、歸納爭議焦點,再到裁判過程中預測結果、計算數額、實時生成裁判文書、當庭宣判送達、自動分類歸檔,實現了從案件的傳統審理模式向全流程智能審理的革命性轉變。

催生智能審判時代,「讓天下沒有難打的官司」

「從3個月前的金融借款糾紛,到現在更為複雜多變的民間借貸糾紛,『小智』在輔助法官審案上實現了一次疊代升級。」阿里達摩院算法專家張雅婷介紹,通俗地說,「它變得更智能了。」

張雅婷介紹,在功能上,「小智」較3個月前多了全程自動提問(流程性發問+事實發問)及實時自動生成證據鏈。「其中,事實發問技術難度很大,我們學習了大量的庭審筆錄,學習法官如何向原被告進行事實相關提問,庭審中,小智會根據案件輸入的材料及原被告的舉證質證,實時給法官推薦下一個應該問什麼樣的事實型問題。」

而證據鏈實時生成,更有利於法官全面把握事實,「如何讓智能審判系統做到具有從證據到事實、從事實到結論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其中需要大量的算法支持。」張雅婷解釋說,整個智能審判系統要運用到文本生成技術 + TTS(文本轉化為語音技術)、ASR技術(語音轉化為文字)、OCR + NLP分類技術、NLP抽取技術 + 邏輯推理等等,「好比搭積木,不同的技術最終又要通過技術,融合成一個可以模擬法官審判邏輯的系統。」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黑盒子。」對於「機器取代法官審案」的擔憂,張雅婷解釋說,「小智」在司法運用中的邏輯並非如此,系統在研發時已透出了自由裁量的空間。「整個庭審流程實際上由法官掌控,法官可以在中間的每一個節點進行干預。比如,某一個環節出現偏差,法官可以及時修正。畢竟,司法滲透著人性的溫度,人工智慧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沉澱。」

阿里巴巴達摩院高級算法專家孫常龍介紹,「小智」為解決司法痛點而生。當前,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較突出;簡單案件花費大量精力,重複勞動多;裁判標準難統一,同案同判缺標尺等。而對於當事人來說,有的不會寫訴狀,不善於歸納事實和理由,結果難預測,過程不透明。這其中,更凸顯AI賦能司法的必要性。

杭州下城區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小智」輔助法官審案,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即訴即辦、即審即判,一方面進一步減少當事人訴訟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提升當事人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另一方面也把法官從重複性的、程序性的、事務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提升辦案質效。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加快涉訴債權債務處置,依法維護民間融資領域良好秩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優化營商環境。

浙江高院審判管理處副處長李國毫表示,浙江因為經濟比較發達,民間借貸案件比較多,首選民間借貸案件來探索機器協助法官裁判的模式,「我們預計將來80%的民間借貸案件,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解決。」

「未來,簡單案件可由機器主導審判,複雜案件由機器智能輔助法官審理。」孫常龍進一步展望,在「小智」的輔助下,案件當庭宣判將成為常態,「未來,我們研發的智能司法解決方案,即通過多種AI產品為所有訴訟參與人提供服務,用技術賦能司法,助力司法普惠化,讓天下沒有難打的官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_SUPG8BMH2_cNUgvy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