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有種中藥材因為淳安名聲遠揚

2019-07-08   淳安發布

「淳木瓜」和「淳萸肉」是以淳安地名命名的道地藥材,在中藥界享有盛譽。「淳萸肉」即山茱萸、紅棗皮,在淳北臨岐一帶盛產,是「淳六味」之一。而「淳木瓜」由於歷史原因,產量稀少,已經淡出人們的記憶。

「淳木瓜」又名貼根海棠、皺皮木瓜、鐵腳梨,以藥用為主。據縣誌載,「淳木瓜」種植歷史悠久,以左口、光昌等地產為多,果實個大、質地醇厚、清香可口,性溫味酸,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濕之功。

「淳木瓜」的來歷與左口天堂山寺院有關。清朝康熙年間,左口鄉龍源莊有座寺院叫漢峰院,又叫天堂山庵,朝拜者絡繹不絕。香客抽個簽、取個藥方是常有的事。在這些藥方中經常要用一味叫「木瓜」的中藥,而中藥店木瓜經常斷貨,且價格昂貴。主持和尚得知此事,就深入調查,了解到中藥木瓜都是從遠地採購來的,人工、運費又貴,貨源又少,所以價格不菲,但是當地老百姓都不願意種植。原因就在於它的名稱「木瓜」,左口本地的諧音是「沒家」的意思,有誰願意冒著「無家」的危險呢?所以,沒有人敢去種植木瓜。為此主持和尚召集全寺院和尚討論此事。幾個老和尚議論了一番:「無家,我們和尚就是無家之人,怕什麼?況且,我們還有一片肥沃的山坡地,何不用來種植木瓜。成林結果後,既解決本地木瓜藥材的貨源,還可運往外地賣出,增加寺院的收入,何樂而不為?」眾和尚聽了都點頭稱讚。於是,大和尚從外地採購了木瓜種苗,小和尚在寺廟前的坡地上種上木瓜種苗,且精心管理。幾年後木瓜結了果,獲得豐收,和尚們把木瓜一分為二劈開曬乾,就變成上等的中藥材。主持和尚為了解商情,賣個好價,派了祖籍皖北的和尚去賣。皖北和尚穿上平民服飾,把干木瓜運到杭州胡慶余堂中藥鋪出售。掌柜仔細看了看,高興地說,這木瓜色澤、外形、內質都是上等貨。又問這木瓜是哪裡產的?便衣和尚回答是淳安產的。老闆又與其它的藥用木瓜做了一番比較,認為淳產木瓜確具特色。為區別其它產地的木瓜,老闆就把這種木瓜叫「淳木瓜」。

木瓜賣了好價,和尚急忙回到天堂山庵,向主持和尚如實彙報了老闆的評價,還特地取了個名字叫「淳木瓜」。主持和尚聽了十分高興,決定擴大木瓜種植面積,力爭種植的木瓜收入能基本滿足寺院的日常開支。

再說,杭州胡慶余堂老闆買了淳安產的木瓜,各地客戶、中藥店紛紛採購,一致公認:「淳木瓜」質地優、藥效好,並指明今後都購買淳安產的「淳木瓜」。杭州胡慶余堂老闆心想,「淳木瓜」為什麼藥效這麼好,銷路這麼廣呢?為了弄清這一問題,第三年不到木瓜上市的季節,杭州老闆就派了懂木瓜藥材的行家到淳安探個究竟。東訪問西打聽,終於找到了「淳木瓜」的原產地——龍源天堂山,而且還是和尚種植的。他察看了天堂山的地理環境,坐北朝南陽光充足,砂質土壤通透性好,土層深厚,地力肥沃,且海拔又不高,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木瓜的生長。難怪「淳木瓜」質地好,成了搶手貨。

「淳木瓜」名聲遠揚,和尚種植木瓜的積極性更高,管理更為精細,產量又有了提高,當地百姓也效仿大量種植。據1985年出版的《淳安縣誌》記載:1961年「淳木瓜」種植面積524畝,年產商品瓜197擔。

版權歸淳安發布所有,轉載須告知!

圖文:洪祖升、洪賀平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集團淳安發布編輯部編髮

責任編輯:鄭峻峰

講文明 樹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