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億電子伏!距離地球6500光年,一千年前中國科學家就已察覺

2019-06-27   宇宙印象

由於蟹狀星雲距離我們不遠,大約6500光年,那麼高能光子在穿越數千光年之後就可能抵達地球,撞擊地球大氣層。和還沒完,撞擊地球大氣層之後高能光子與地球大氣層的粒子發生相互作用,產生多種亞原子粒子,比如電子和正電子,這樣羊八井AS-gamma實驗的粒子探測器就能夠捕捉到這些信號。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963期 蟹狀星雲再次成功吸引住科學家的目光,來自西藏AS-gamma實驗僅600個粒子探測器的最新數據,我們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的最高能量粒子。所謂的蟹狀星雲其實是一個超新星廢墟,大約在一千多年前出現超新星爆發,當時也被中國科學家察覺並進行了觀測記錄。這次蟹狀星雲再次釋放強大的高能粒子,與近一千年前的超新星爆發是分不開的。根據觀測數據,破紀錄的光子能量到了100萬億電子伏特以上,有的甚至達到450萬億電子伏特。

相比之下,人類製造的最強大粒子加速器也只能將粒子加速到大約6.5萬億電子伏特,顯然宇宙中的粒子加速機制能更加強大。位於西藏AS-gamma實驗的粒子探測器位於中國西部羊八井,來自蟹狀星雲的高能伽瑪光子撞擊地球大氣層,然後擊中這600個粒子探測器。毫無疑問,這個超新星遺蹟激發了這些高能粒子流,也讓科學家明白,原來光子也可以擁有如此強大的能量。

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光子之所以會被加速到高能狀態,原因並不是光子直接被超新星爆發所驅動,而是通過能量通過電子發生了轉移。像電子這樣的帶電粒子,很容易在超新星爆發時所產生的強大磁場中被加速。蟹狀星雲中的高能電子會與低能光子發生碰撞,於是能量就發生了轉移,光子就變成了高能粒子。

由於蟹狀星雲距離我們不遠,大約6500光年,那麼高能光子在穿越數千光年之後就可能抵達地球,撞擊地球大氣層。和還沒完,撞擊地球大氣層之後高能光子與地球大氣層的粒子發生相互作用,產生多種亞原子粒子,比如電子和正電子,這樣羊八井AS-gamma實驗的粒子探測器就能夠捕捉到這些信號。當然,考慮到產生μ子的過程,科學家也發現其中六個事件可能是由宇宙射線所引發的信號,而不是由高能光子引發。

蟹狀星雲方向再次探測到高能粒子,這也說明超新星爆發之後仍然有後續的高能事件發生。蟹狀星雲的遺蹟中,遺蹟出現了一顆脈衝星,其周期為0.0331秒,發出非常有規律的脈衝輻射。蟹狀星雲在1054年發生超新星爆發,中國科學家將其記錄在冊,如今已經過了1000年左右,但仍然非常活躍。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