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運回存美聯儲的黃金?美國或已出售黃金近20年,事情有新進展

2019-12-11     BWC中文網

美國最重要的金庫是紐約儲備銀行在曼哈頓地下24米深岩層中,這裡存放著全球央行、國際組織和商業銀行的黃金,分別堆放在120多個儲藏室里,且各個儲藏室內的黃金屬於哪個客戶是保密的。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地下金庫/圖片來源bullionstar

直至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後,美聯儲大量印鈔救市,美元貶值,各國央行開始重新囤積黃金儲備,同時,大家自然想起存放在美聯儲的黃金儲備,緊接著,也出現了很多針對紐約聯儲銀行地下金庫的懷疑。

據俄媒RT近日報道稱,繼德國央行在2017年提前三年將此前存在美聯儲等地約743噸轉移回本國後,德國央行再次提交了一份想複查其存在美聯儲餘下黃金的請求,但卻被美聯儲以意圖不明拒絕了,目前,德國存在美聯儲的黃金依然高達1236噸。

事實上,按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的解釋就是,從1950年至今,存放在紐約美聯儲地下金庫中的各國黃金就一直沒有被實物審計過,而這一切讓美聯儲的黃金迷局疑雲四起,我們近日提及,雖然有些央行選擇在國內持有黃金儲備,但更多的國家仍將其黃金信託給比如紐約和倫敦等地的金庫,這些城市也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熱門黃金儲存庫。

在美聯儲紐約儲備銀行地下金庫的穹頂入口

同時,近幾個月來,BWC中文網也陸續刊登了一些關於黃金儲備的文章,發現讀者朋友們對黃金儲備非常關心。儘管美國官方數據顯示,現在其黃金儲備為8133噸,但有機構一直在懷疑,這有可能只是個會計手法而已。

要知道,私人投資者不能打電話給摩根大通,說:嘿,我想買10噸黃金,因為像這樣巨大的一筆訂單,必須在國家和央行之間的幕後國際清算銀行來交易完成,然而,國際清算銀行的背後是代表華爾街利益的財團。

全球央行進行黃金買賣只要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中換個數字編碼就可以了

正如ZeroHedge近日所分析的那樣,沒有想到的是,美國已連續出售黃金近20年,自2001年至2018年,已出口了近2430噸,在大部分年份中,都是在凈出口黃金,只有少數幾年是凈進口的,而且情況還在繼續中,對此,Gold-Eagle評論稱,很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黃金都傾銷到了市場,主要用於操控美元。

另外,我們查詢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最新公布的數據也似乎與ZeroHedge的報道大致相符合,數據顯示,2018年1至2月美國黃金礦供應總量為33.7噸,但其黃金量為凈赤字16.6噸,而從本世紀初以來,美國就開始了大量的黃金出口,正如下圖所示,自2001年至2018年,美國已出口了近2430噸,在大部分年份中,該國都是凈出口黃金,只有少數幾年是凈進口黃金的。

同時,一些讀者朋友們給我們留言,對中國可能也有600噸黃金存在美聯儲,是否有必要運回提出了想法,這在俄媒RT的跟蹤報道中稱,美聯儲已數次阻止多國運回黃金的要求,不過,按RT援引專業人士的解釋就是,存在美聯儲金庫中黃金的所有權是清晰的,雖然,德國央行查看黃金被拒,但美聯儲無權拒絕各黃金所屬國央行查看或運回存在美國的黃金,所以不是特別迫切將這部分黃金儲備拿回來自己保管,也就是說,美元要維繫儲備地位,美聯儲就不會允許黃金儲備不安全的情況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德國、義大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匈牙利、土耳其、荷蘭、法國、瑞士、奧地利、比利時、委內瑞拉等12個國家的央行已經紛紛開啟了從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等地運回黃金的進程。

波蘭官員在銀行金庫前拿著實物黃金塊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愛爾蘭國家公共服務廣播網站12月5日稱,波蘭央行也正式發布消息指出,已經從英格蘭銀行運回了100噸屬於該國的黃金儲備,並在10月一次性增持100噸黃金,這也意味著波蘭成為第13個突然宣布從海外運回黃金的國家;另外土耳其的黃金儲備也在8月份突然增加了41.8噸。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中國是否已經運回存在美國的黃金,因為沒有更多的新聞來報道此事,但是,多年來,作為黃金消費或生產大國的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也一直非常明確表示希望更多地控制全球黃金市場,但它必須首先通過紐約和倫敦,而從目前的最新消息來看,事情有了新進展。

上海黃金交易量趨勢圖

據上期所給到我們的消息顯示,作為中國黃金市場核心的上海黃金交易所正走在取得國際黃金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的路上,目前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人民幣黃金期權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12月20日,並以人民幣原油期貨為抓手,而人民幣黃金期權合約的推出將更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定價權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俄羅斯也正在研究建立一個由黃金支持的國家數字貨幣系統的提案,以用於跨境交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對去美元化和貨幣歷史有真正認識的人來說,對以數字貨幣錨定黃金以打破美元為主導的交易系統的舉措可能正在持續發酵。(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27d9G4BMH2_cNUgdV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