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人很「獨」,越「獨」越充實,本事也越大

2019-10-06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魯迅先生有句名言:「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因為通往優秀的道路上總是孤獨的,一個人越優秀越孤獨。但獨處會不會導致自閉,對身心健康不利呢?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一段話來闡述獨處的妙處: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便是獨處的妙處!

獨處,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對於什麼樣的人!這兩種人非常喜歡獨處,而且越是獨處,福報越多!這兩種人很「獨」,越獨越充實,本事也越大!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智商高的人;

2016年2月,英國和新加坡學者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對1萬5千名18-28歲的年輕人進行綜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擁有更多親密朋友的人會更快樂!但有一種情況除外:當他們的智商比較高時!

那些智商更高的人,需要更多獨處的時間,如果他們將更多時間花在朋友身上,會很不開心。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他們需要減少社會互動來專注於長期的目標,以及保持更多的智力上的刺激。

智商越高的人,越不願意花時間和朋友在一起!他們懂得人類的很多社交都是無效的,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耗費大量時間在他人身上,還不如努力提升自我,使自己變得強大而成功,繼而獲得成就感和存在感。

歷史上,很多傑出科學家都屬於這類人!

比如說,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智力超群,但不善於社交,非常喜歡獨處,將大量時間和精力用在科研上。二戰期間,他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而他的傳奇人生還被拍成電影《模仿優秀》。圖靈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諸多貢獻,他提出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因此他也被人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

艾倫·麥席森·圖靈

還比如,著名經濟學家約翰·納什,個性孤僻,拒絕與別人相處,一門心思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他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納什均衡。從而揭示了博弈均衡與經濟均衡的內在聯繫。納什均衡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石,對博弈論和經濟學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他也因此獲得了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約翰·納什的故事也被拍成電影《美麗心靈》,該片一舉獲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約翰·納什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智商高的人。他們的領悟能力強,在吃一塹長一智後,看透了很多人生關鍵性問題,變得更加關注自我;更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業上,通過事業的成功而獲得幸福與快樂。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熟,是從學會獨處開始的!而對於智商高的人來說,越「獨」越充實,本事越大,福報也越多!

2、自律的人;

古語有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不修為自己,就會為天地所不容。修為,是一個人變得優秀的必由之路。因此,古人常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要修煉好了自身,才能用深厚的德行去承載萬事萬物。

如何修身呢?關鍵是自律!

用儒家的話說就是「慎獨」,人前人後一個樣,特別是獨處時,仍然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管控好私心雜念,不去肆意妄為。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自律的人,更是深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

因為自律,他們會日行一善,在日積月累中努力前進,使得自己越來越優秀;因為自律,他們會日改一過,不斷糾正身上缺點與錯誤,使得自己一步步趨於完美。

一個自律的人,往往更樂於享受獨處的時光。他們熱愛健身,在運動的時候,挑戰自我,克服本能的懶惰,和靈魂深處對話;他們喜歡讀書,邊閱讀邊反省,寧靜以致遠,與古人神交,使得自己脫胎換骨,讓思想源頭常保活水不斷。他們喜歡鑽研本職專業,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使得自己成為本行業的佼佼者。

自律於健身的人,經常能夠體會到健康身體帶來的舒心和愉悅。自律於讀書的人,更能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韻味;自律於專業的人,精益求精,用實力說話,也會更有成就感!

自律可以修為品德、充實大腦,也可以強身健體,更能使我們變得專業,繼而能夠很好地在社會上立足。因此,對於自律的人來說,越是獨處,越是充實,本事越大,福報也越多!

作家張愛玲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但是,我們也應該正確看待孤獨,因為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孤獨令人沮喪,但獨處又能使人變得優秀。

特別是,對於以上兩種人來說——智商高的人,自律的人,越「獨」越充實,越有福報!朋友們,您喜歡獨處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z2Zn20BMH2_cNUggd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