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期最火的電視劇,那《清平樂》榜上有名。王凱在劇中飾演皇帝宋仁宗,該劇是王凱五年後回歸古裝劇挑梁大男主的精品之作,因此備受期待,再加上是正午陽光出品,又是個宋代的稀缺題材,吸引力滿滿。
不過,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今晚在北京衛視開播的跨國追逃經偵題材電視劇《獵狐》。在《獵狐》中,王凱飾演的是一名胸懷正義、英勇無畏的刑警。有網友表示,《清平樂》《獵狐》這兩部劇一古一今,題材不同、故事背景不同、女主不同,實在是讓人太難抉擇了。
電視劇《獵狐》由趙冬苓擔任總編劇,劉新導演,王凱、王鷗、胡軍、劉奕君領銜主演,該劇以公安部2014年開始部署的國家行動——「獵狐行動」為真實背景,講述了以夏遠(王凱飾)、吳稼琪(王鷗飾)為代表的經偵警察偵破國內特大經濟案件、跨境追捕海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故事。
三年打造專業「經偵劇」
「文武雙全」還原「獵狐」緊張時刻
《獵狐》由曾執筆過《安居》《紅高粱》《因法之名》的編劇趙冬苓親自操刀,深入北京、天津、徐州等全國各地,採訪了近百名參與破案的經偵幹警,用了三年時間體驗生活打磨劇本,為《獵狐》奠定了充滿現實質感的創作基礎。導演劉新介紹道,這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性,「經偵題材非常難寫,也非常難拍,它的專業領域很強。不是說僅僅寫一個案子怎麼破,而是要根據經偵警察海外追逃的發展線索來延伸鋪陳故事。」
在體驗生活積累素材的過程中,經偵警察的「文武雙全」給《獵狐》劇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導演劉新說,「『文』的是他們對整個經濟、股票、金融等這些專業領域的知識都要特別熟悉,像如何在金融市場裡發現犯罪線索,如何跟國外的司法機構對接,如何將犯罪分子勸返引渡等,劇組上下都需要了解學習,才能在還原現實語境的基礎上再做藝術加工,做到用專業寫實的手法梳理案件、塑造角色,在真實的時代框架下展現我國對打擊經濟犯罪雖遠必誅的決心。『武』的是《獵狐》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戲是去境外拍攝的,捷克、肯亞,全都是實地取景,拍的時候也是舉步維艱,語言不通、辦事方法不一樣,和國外的協拍團隊也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王凱、王鷗化身「天才獵手組合」
海外追逃展現「十八般武藝」
王凱塑造過不少廣受觀眾喜愛的警察形象,例如《如果蝸牛有愛情》中的刑警隊長季白,《北平無戰事》中的警察局副局長方孟韋,《他來了請閉眼》中的熱血刑警李熏然……而此次出演《獵狐》,是王凱首次嘗試「經偵警察」的角色,用王凱自己的話說,調查經濟犯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也是將警察隊伍中比較新的一個警種展示給大家。「我們拍這部戲,也是想讓大家對平時不那麼熟知的經偵警察有更多了解,知道他們原來是這麼不容易,上知金融稅務,下能海外追兇,他們要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才能守護人民財產安全。」
據透露,遠赴海外查案追捕是《獵狐》的核心劇情,在動身拍攝之前,王凱為前往肯亞做了充分準備,打了疫苗帶了藥,擔心不習慣當地飲食甚至連鍋碗瓢盆都備上了,但讓他沒預料到的是另一道難關——英文台詞。「一開始劇本里沒有啊!但後來為了呈現效果更好,大家在拍的時候也都嘗試了一下,最後還是英文台詞的感覺最合適,就開始用英文了,一開始發憷但後來豁出去敢說了也慢慢習慣了。不過經偵警察到國外就是這樣的,沒有執法權要有外方警察陪同,辦案時徒增了很多交流成本,講英文台詞時也更能理解他們的不易。」
王鷗在劇中飾演的吳稼琪是一位金融學畢業的高材生,為調查母親當年的冤案加入了北江經偵隊,成為「獵狐」小組的核心成員。「這個角色是很有變化的,她是一個女大學生剛畢業,很像愣頭青,年輕又衝動,做警察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給母親洗清冤屈。但最後在成長的道路上,她慢慢的發現做警察有更崇高的使命,有更遠大的理想,是為了千千萬萬像我媽媽這樣有冤屈或是被欺騙的人不再遭受這種痛苦。」
王鷗透露,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也有「犯難」的時候。「因為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她對經偵、金融、法學的專業度,以及經過這些系統訓練後的思維邏輯和常人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你要表現高智商,這個東西很抽象,所以其實是很困難的。」為此,從一開始接觸劇本,王鷗便努力讓自己沉浸於經偵工作的話語體系之中,提前去體驗生活,了解一線幹警的工作。「他們給我們講述了很多關於海外追逃的故事,那幾天我腦子一直都是缺氧的狀態,我們要花很長時間去吸收他們講的東西,再把它演繹出來。」
胡軍、劉奕君上演人性「罪與罰」
除了王凱和王鷗的天才「獵手組合」,楊建群(胡軍飾)、王柏林(劉奕君飾)、於小卉(鄧家佳飾)等角色的逐一亮相,也讓《獵狐》有了更多關於人性的深度探尋與挖掘。
劇中,胡軍飾演了一個被親情禁錮的警察局長,他本是北江經偵支隊隊長,與夏遠惺惺相惜,對家人體貼溫柔,卻由於妹妹深陷經濟圈套,讓他也陷入艱難的抉擇當中。「他是被這個社會完全吞沒、被吃掉的一個人」,胡軍解讀道。「他把親情看得特別重,始終有一種對家的責任。他出身農村,能夠走到副局長這個位置很不容易,所以他非常珍惜,珍惜他的榮譽和他的家庭。」在胡軍看來,楊建群的複雜性不僅是自己表演上的一次挑戰,也是對人性的深刻展現。「這個人物層次很豐富,大家都說『法不容情』,但那是一句口號,真正要在現實中做到這一點,是特別不容易的。所以這部劇設置了楊建群這麼一個人物是很大膽的,它敢於承認警察內部的一些事情,我相信播出以後觀眾更會覺得,警察這個行當真的不容易。」
劉奕君飾演的王柏林與夏遠等人長達八年的周旋對峙,也成為該劇最精彩的看點之一。作為一切罪惡的始作俑者,王柏林心狠手辣、奸詐狡猾,外表看似一副和善溫厚的「儒商」形象,實則有著深不可測的城府。但劉奕君直言,王柏林最大的魅力不在於他的「壞」,而在於與「壞」並行的內心的多面性。「他身上有惡,也有善,有自私,也有對自己兄弟的大方;有對股民的冷酷,也有對家人的溫情;有毅然決然的狠厲,也有因為一系列事件產生的焦慮和恐懼。我都在不同的點上給他體現出來了,還嘗試了很多之前從來沒有過的情感上的表達。
「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獵狐行動是我國建國以來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海外追逃行動,截至2018年共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抓獲逃犯4600餘名,追贓170餘億元,為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獵狐》以生動的筆觸,刻畫出經偵警察打擊經濟犯罪、維護公平正義、不畏艱險有逃避追的決心和使命。
(燕都融媒體記者 張思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uVxdnEBiuFnsJQVXX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