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8.2% 三大關鍵詞看 成都經濟「半年報」

2019-07-23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日報製圖 曹勁松

又到半年「中考」時。昨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分析2019年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情況,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獲悉,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2.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2%(下同),增速高於全國、全省1.9、0.3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6.90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13.83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91.6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比為2.6∶40.4∶57.0。

一系列數據勾勒出上半年成都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細讀這份「半年報」,增速、質量、獲得感是關鍵詞。

增速

總體平穩高於全國全省

上半年8.2%的增速,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就業、金融、外貿、投資……支撐來自多方面。

就業保持穩定。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就業促進「五大行動」和人力資源協同示範「三大工程」,城鎮新增就業14.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7%。

金融市場穩步提升。實現金融業增加值915.08億元,增長7.8%。6月末,全市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96萬億元,增長4.9%;本外幣貸款餘額為3.5萬億元,增長11.8%。

對外貿易加快發展。實施外貿優進優出工程,進一步擴展外貿新空間。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614.5億元,增長21.5%,高於全國17.6個百分點,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86.2%。

利用外資穩步提高。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38家,外商直接投資(FDI)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新批或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資項目47個。

投資增速較快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為2018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

市場預期穩定向好。隨著稅費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信心充足。上半年新增投資項目1936個,較上年同期增加420個,新增項目完成投資增長25.7%。

質量

A

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9%

成都加快構建「5+5+1」現代開放型產業體系,加快構建17個產業生態圈,精準定位66個產業功能區,健全「項目清單+城市合伙人」對接機制,實現產業功能區錯位協同發展。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605.57億元,同比增長8.0%,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增速連續9個月維持在8%以上。特色產業運行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中,八大特色產業增加值增長8.9%,其中石化、冶金、機械、電子信息分別增長39.3%、13.8%、12.5%、12.4%。高技術製造業加快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9%,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4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9%、21.0%、37.5%。重點企業支撐有力,30戶重點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長15%,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56.3%。新興工業產品產量不斷增長,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分別增長2.4倍、1.0倍、52.1%。

服務業發展穩中有升。服務業成為當前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上半年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規上服務業較快增長,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較快,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2.0%、21.3%、14.8%。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高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09.3億元,增長13.6%。其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業、研究與實驗發展分別增長39.8%、21.1%、32.4%。

農業生產基本平穩。聚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市現代農業穩定發展。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30.7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18萬畝。經濟作物穩定增產,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增長6.0%,產量增長6.4%。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全市鄉村振興項目開工409個,完成投資346.6億元。

B

需求結構更加優化

「三城三都」建設促消費升級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對照產業功能區「兩圖一表」招引重大項目,在大運會場館等項目建設帶動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17.2%。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占比提高,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34.2%,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回升明顯,民間投資增長6.7%,為2018年2月以來最高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比重達到48.5%,為今年最高水平。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4%,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房屋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分別增長11.2%、14.1%。民生類投資持續加強,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增長15.3%。其中,教育、公共服務投資增長71.0%、31.9%。重點區域投資持續加快,東進戰略深入推進,投資步伐持續加快,東進區域完成投資增長17.9%,高於全市投資增速6.5個百分點。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完成投資增長21.5%,高於全市投資增速10.1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三城三都」加快建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0.3億元,增長10.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通訊器材類、中西藥品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3.6%、17.6%、12.0%。汽車類消費明顯回升,受促消政策和「國五」清庫的刺激影響,限額以上汽車類零售額增長5.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0個百分點。「兩店」經濟成效顯現,舉辦成都首店經濟發展交流大會,招引國際品牌首店,改造升級傳統門店,新增落戶237家首店,超過2018年全年數量。世界旅遊名城加快建設,大力培育高品質生活場景和新經濟消費場景,「夜遊錦江」「夜遊都江堰」等夜間旅遊新業態蓬勃發展。全市接待遊客1.1億人,增長16.2%;實現旅遊總收入916.1億元,增長23.8%。國際會展之都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100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首屆公園城市論壇等重大會展活動432個,會展業實現總收入652.9億元,增長20.6%。國際美食之都加快建設,限額以上餐飲收入增長27.4%,高於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21.9個百分點。

外貿結構持續改善。外貿商品結構優化,出口總額1449.1億元,增長29.4%。其中,高技術產品出口額1118.8億元,增長28.1%;加工貿易出口950.8億元,增長29.2%。保稅貿易保持較快增長,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1950.7億元,增長29.1%,進出口規模連續15個月在全國綜保區中排名第一。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歐班列(成都)開行620列,貨值25.2億美元,同比增長18.7%。

C

新發展理念深入踐行

前5月百家新經濟重點企業營收增長29.5%

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深化。高水平舉辦2019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面向全球創新發布《城市機會清單》,提供12大類1214條供需信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經濟「機會之城」加快建設。推動重大科技平台落地,加快推進成都超算中心建設,成立國內首個5G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推進,建成市級以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00家、總面積594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創新創業載體65家。新經濟加快發展,優化企業梯度培育服務,深入推進「雙百工程」。1—5月,全市百家新經濟重點監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7.7億元,增長29.5%。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取得新進展,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13家,新增國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107家。

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深入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發揮主幹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協同推進265項年度重點任務,協同打造成德臨港產業、成眉高新技術、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推進地區間通道建設,大力推進鐵路公交化運營,中歐班列出口貨源省內貨值占比達71%,穩定開行「蓉歐+瀘州港」西向班列。推進企業梯度轉移,548家成都企業參與「成都企業市(州)行」,簽訂企業投資項目238個、計劃總投資1596億元。1012戶成都企業向市州轉移升級。

開放大通道加速成型。積極推進「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鐵路通道提質增效,全社會鐵路客運量、貨運量分別增長19.1%、35.0%。開行國際班列1285列,增長38.9%,綜合重載率91.5%,居全國第一。航空通道網絡不斷拓展,加快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布局,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18條,其中國際(地區)定期直飛航線66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2734萬人次,增長4.7%。

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財政收支結構優化,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0.3億元,增長6.0%。其中,完成稅收收入599.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比一季度提高5.0個百分點。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4.3億元,增長23.4%。其中,科學技術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分別增長115.2%、46.4%。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營業利潤大幅回升,1—5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長7.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提高13.0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增長8.8%。

獲得感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

同比增加21天

民生福祉明顯改善。居民穩定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1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8元,增長9.6%。價格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0.6%。社會保險規模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847.68萬人、354.60萬人。民生相關支出加快,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增長23.3%、20.8%、14.4%。實施中心城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公共服務加快完善,新開工建設55所、新完工31所中小學幼兒園項目,新增民營醫療機構328家。

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推動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綠道建設持續推進,錦城綠道、錦江綠道、熊貓綠道加快建設,建成各級綠道451公里。綠色生活方式加快推廣,成立全國首批、西部率先的地方性專業化生活垃圾分類機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達1419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持續實施「三治一增」,上半年優良天數142天,同比增加21天,優良天數率達78.5%,PM10、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分別為11.9%、11.5%。

持續推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各項部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榮獲2019「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獎。

減稅降費成效明顯。不折不扣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深化增值稅改革減免稅費40.6億元,惠及51.9萬戶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16.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增值稅增長5.2%、個人所得稅下降17.8%,分別低於上年同期12.0、43.5個百分點。6項政府性基金下調收費標準,10項行政事業性費用降低收費標準或免徵。

政務服務效率有效提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工程建設項目(重大、複雜工程建設項目除外)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涉及的行政許可、中介服務和市政公用服務總用時控制在90個工作日以內,市本級審批服務事項「網上辦」實現率達85.7%,「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96.5%。持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探索實現「多證合一、一照一碼」。

要素供給不斷強化。要素使用成本明顯下降。電力接入辦理環節縮減為2項,用水、用氣接入報裝時限分別壓減48%、42%;工業用電量增長10.7%。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增強。構建中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搶抓機遇推進科創板上市工作。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人民幣貸款增長8.9%,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10.5%。「交子之星·科創板上市」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新增上市公司8家,A股新增上市公司5家,位居中西部第一。人才招引成效顯著。在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創建的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人才新政實施累計吸引28.8萬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落戶。

數說

投資

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0%,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34.2%。

東進區域完成投資增長17.9%,高於全市投資增速6.5個百分點。

消費

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0.3億元,增長10.0%。

外貿

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614.5億元,增長21.5%,高於全國17.6個百分點,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86.2%

綠色發展

上半年優良天數142天,同比增加21天,優良天數率達78.5%

就業

城鎮新增就業14.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7%

(責編:袁菡苓、羅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PJEHWwBmyVoG_1ZjF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