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小錢(未經本人授權,禁止在其他平台轉載)
創新是自發的,改革往往是被逼的,市場已經開始倒逼金融機構,大家紛紛尋找轉型的方向,但是改革是有難度的,因為革的是自己的命。
今晚我在一個投資顧問機構群里做了一個小小的分享,探討了一下財富管理未來的方向,我把分享內容貼在了下面,也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小啟發,各位觀後有何感想可以在後台給我留言哦。
群里的各位大佬,晚上好,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我肯定是群里資歷最輕的,就在一年前我連基金是什麼還不知道,當然現在對基金的理解也不一定就透徹。群里各位都是金融各領域的大佬,專業知識、行業經驗,都比我豐富,我只能從圈外人或者普通投資者的視角分享一下我進入個人投資理財領域後的一些所見所聞,以及思考。
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在牛市的時候才開始接觸到投資,我呢也不例外,不過好在我天生比較理性,看到那些突然上漲的指數後,在羨慕這錢真好賺之餘,沒忘了思考萬一跌下來怎麼辦?這就是我對股市最初的印象,很美好,也很瘋狂,只敢遠遠的觀望,不敢近身。
時間到了18年,因為之前總在各種平台上看到有人推薦一本書《小狗錢錢》,後來就買了一本來看,在收到書的當天就一口氣讀完了整本,並且看的意猶未盡。直到現在都無法形容小狗錢錢在當時給自己來帶的衝擊,借用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話吧,巴菲特在回憶第一次看到《聰明的投資者》時說」就像看到了一束光!」小狗錢錢就是照進我人生的那道光。我覺得這就是頓悟吧,總也想不通的問題,就在那一瞬間全通了。
後來又因為看了巴比倫富翁的秘密。香港一位理財師說,每當我碰到新客戶,當他們未能建立一種自己也能成為百萬富翁的信念時,我就把這書送給他們一本,這可能比我花幾個小時勸說更有效。經過這兩本書的影響,基本上我在理財道路上打下了比較正確的思想基礎。後來從業之後發現很多投資者,我們很難改變他們的觀念,大家缺少一個正確的基礎觀念。少了這個做指導,在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好了還可能走回正道,壞了就會走火入魔。
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一塊豬肉引發的思考。
有這樣一個故事,群里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銀行家的兒子問銀行家:「銀行里的錢都是客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奔馳車和遊艇的呢?」銀行家對兒子說:「冰箱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兒子拿來了。銀行家又說「再放回去吧。」兒子不解的問:「什麼意思?」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是啊,有油。但是油從哪來?為什麼銀行家揩油,而客戶沒有感知?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人類社會不管在哪裡產生的經濟效應,最終都會流經一遍金融體系,只要錢進來了,這個體系肯定要留下一部分。我最開始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就覺得金融體系太厲害,不行,我要學習它,了解它,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不能白白的被它颳走一層。後來學著學著就成從業人員啦哈哈。
繼續深入了解金融這個帝國之後,我就發現銀行錢真的太好賺了,拿著別人存進來的錢,去放貸,用別人的錢賺別人的錢。保險也是一樣,用投保人的錢打造產品,之後賺的還是投保人的錢,後來買基金,買股票也發現不管投資者賺不賺錢,基金公司和券商先賺了一波手續費了。這也太可氣了吧,不管我幹啥總是在被別人收割。這些金融機構一直在賺確定性的錢。
所以呢,作為第三方投資顧問,如何才能和投資者利益一致?不拿產品方給的提成就可以了嗎?自己家產品和別人家產品一起賣就算和客戶站在一起了嗎?有時候我就在想,我們也要收取投顧費的啊,這投顧費一收不就和上面那些收割我的金融機構是一個類型了嗎?可不敢保證自己就能絕對的公平公正啊,畢竟投顧費也是一個確定性的錢。
所以我就在想理財師的使命到底是什麼?只是教大家如何理財嗎?告訴投資者要向聰明的資金學習,賺確定性的錢。投資者教育當然是理財師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常說投資就是一種認知的變現,因為認知存在差異,就有了賺錢的空間,擁有更高維度認知的人收割低維度認知的人。
認知和知識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認知的提升是一個質變的過程。如果客戶的認知如果和我們在一個層面,是不是就好服務的多了?就像香港的那位理財師做的一樣,客戶如果認知不到位,直接就給他一本書。
但是如果客戶的認知都這麼高了,也許客戶就不需要我們了。所以我們除了投資者教育之外,還要有更好的東西才可以。
最近有幾隻ETF正在認購期,我看了一下,有隻ETF的費率吸引了我的注意,管理費0.15%,託管費0.05%。這進步也太大了吧,費率一下降了這麼多,認購費都只有0.08%,基金公司不想賺錢了嗎?
我覺得基金公司肯定不可能學活雷鋒做好事不收錢的,但是這樣一款產品確實在設計上是真的對投資者非常友好的,如果這隻基金可以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投資者也可以像銀行家那樣把自己的錢貸出去獲得確定性的收益,這一塊確定性的收益大機率能夠覆蓋現在的費率,這樣一來真相當於基金公司做了一把活雷鋒。
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和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吧。我們不賺投資者的錢,我們和投資者一起賺市場的錢。
昨天群里有大佬提到,不光提供服務,還要自己提供產品,有設計產品的能力。如果一家財富管理機構,也像國外那樣提供標準化產品服務,最終客戶會選擇成本最低的那個渠道接受服務,因為客戶的認知被我們提升上來了,他知道如何做選擇了。昨天群里也有朋友提到把握調倉點未來AI要比人精準,快速,線下面對面的提供調倉,更改方案的服務也不一定能拼的過線上。
更重要的一點是,國內有像阿里這種大體量的服務商,大家都是很信任阿里的,我遇到的很多客戶他們都非常願意在支付寶上買基金,國內有可能不會像國外那樣,很多小的財富管理機構共存,沒有特別大的機構。所以財富管理機構提供的服務是不是超值的,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客戶的資金聯合獲取其它收益,而不只是市場應該獲得的收益,這很重要,不然那個手還是揩客戶油的手。
以上是我因一塊豬肉引發的思考,世間的美好得益於經濟發展,世間的醜陋也來之於經濟的發展,因為發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愈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國與國之間的。我希望理財師不光可以理好客戶財務的健康狀況,更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擺脫貧困。
都看到這了,還不關注一下嗎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有用,幫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會感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