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拍攝中遇到過「喬治·盧卡斯效應」嗎?

2019-07-10     新片場

本文轉載自新片場學院

喬治·盧卡斯是個很有名的人,他曾經是好萊塢最富有的導演,也曾被認為是最古怪的導演,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最擅長「造夢」的導演,他的《星球大戰》系列為大家展示了一個璀璨的「想像宇宙」。

《星球大戰》三部曲是毫無疑問的經典,跨越文化,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然而《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在粉絲中的認可度卻並不是那麼高,難道在「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拍攝中曾經發生了什麼嗎?

是什麼導致了前傳三部曲的口碑滑鐵盧呢?事實上,確實發生了一些事情,而「這種事情」往往會在很多大導演、大電影製作人身上發生,國外的學者稱之為「喬治·盧卡斯效應。

喬治·盧卡斯不受控制的創造力

喬治·盧卡斯效應並非是完整的學術定義,而更像是一種感慨。最初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憑藉其在想像力的突破性、視覺效果的表現、出色地聲音設計,各式各樣的人物、美麗的動作設計、令人代入其中的角色弧線等等成為經典的三部曲。

而到了前傳三部曲的時候,喬治·盧卡斯在「星球大戰」宇宙中有說一不二的話語權,因此他那狂野的想像力被不計後果的擠入前傳三部曲中,沒有人可以表達反對意見,沒有人能夠評判故事設定的是否跨度太大,是否有太多角色太多情節被塞進一個故事中。因此權威與創造力的結合,形成類似無人能夠阻止的「陽春白雪」一樣的產物,這就被稱作「喬治·盧卡斯效應」

當創作者獲得太多自由時,通常會發生這種情況。當然,一個創作者往往不可能獲得太多自由,但是無窮無盡的資源能夠支持大多數人不受限制的想像力,或者是自我尋找的一種突破與壓力,或者拒絕接受任何批評或拒絕與他人合作,這都可能會導致「喬治·盧卡斯效應」。

喬治·盧卡斯是「星球大戰宇宙」最權威的代言人,他創造了「星球大戰三部曲」,他是「星戰之父」,然而在「星球大戰三部曲」拍攝時,他並不是完全的掌控者。事實上,他完全編寫並指導的只有《星球大戰》,隨後其他有才能的人加入團隊。

星戰三部曲拍攝中,由於製片問題與財政和技術限制,喬治·盧卡斯不得不從導演與編劇崗位上卸任成為電影製作人,來確保故事能夠完成。所以喬治·盧卡斯與其他導演和編劇一起合作。這些人採取並鼓勵了喬治·盧卡斯奇妙宏偉的想法,然後篩選並集中精力,於是所有人的努力使「星戰三部曲」成為經典。

然而,大家將所有人的努力都歸結於喬治·盧卡斯一個人的創造力,所以,當他說「嗨,夥伴們,我們來做星戰前傳吧」時,幾乎所有人都很興奮,沒有人會覺得喬治·盧卡斯在拍攝「星戰系列」的時候會犯錯。於是,前傳拍攝中獲得了充足的資金以及充足的支持,喬治·盧卡斯洶湧澎湃的想法都得到了釋放。

然而,喬治·盧卡斯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創造力很珍貴,當太多的創意出現在一個故事中時,會有些「過猶不及」。在前傳三部曲的拍攝中,喬治·盧卡斯缺乏一個制衡機制的輔助,沒有人對他說「不行」,沒有人能跟喬治·盧卡斯平等的分析一個想法到底是好是壞。喬治·盧卡斯有絕對的權威和自由,所有他有些太隨意了。

《美國風情畫》電影製片人加里·庫爾茨曾經在一個採訪中就表示,「我認為其中一個問題,是沒有更多的人敢於真正挑戰盧卡斯的權威。」

在壓力下選擇

事實上,在「奪寶奇兵」系列中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史蒂文·史匹柏與喬治·盧卡斯合作,在前三部作品中,隨著劇集的增長,喬治·盧卡斯的想法變得更加瘋狂。值得慶幸的是,史匹柏會管理他,讓喬治·盧卡斯受到控制,並能夠告訴他「不行,這太過了」。

不過,到了《奪寶奇兵4》的時候,史匹柏也有點想放棄的感覺。「當我拍完《奪寶奇兵3》的時候,看到哈里森·福特騎馬走向夕陽的鏡頭,我覺得我們已經把這個故事講得圓滿了。」史匹柏在採訪中說道,「我覺得我們拍了三部曲,然後我們會利用已經成熟的拍攝手法與經驗去拍攝其它的作品。我覺得不需要拍《奪寶奇兵4》,但有些人不太樂意。」

整個時代里,粉絲里總是呼籲哈里森·福特,喬治·盧卡斯還有史匹柏再拍一部,於是史匹柏屈服了,然後盧卡斯說:「那我們來拍一個關於外星人的吧!」

喬治·盧卡斯說:「這是一種把這種類型的電影從20世紀30年代的動作冒險系列電影向50年代的B級科幻電影轉變並搬上銀幕的想法。」最終史匹柏遷就了喬治·盧卡斯,並且認為顯然喬治·盧卡斯不會跟風去拍攝某個題材的電影。

事實上史匹柏甚至說過他「永遠不會親自執導第四部電影」,他會讓一個新人來執導。然而最後還是親自執導了《奪寶奇兵4》,並且讓盧卡斯加入一系列的稀奇古怪的想法。從效果來看,《奪寶奇兵4》果然又有些太「富有」想像力。

在合作中,喬治·盧卡斯負責腦洞大開,而史匹柏負責選擇然後把故事講出來。如果只有盧卡斯,而缺了這樣一個講故事的人的話,故事就變成一堆有趣而酷炫的想法卻沒有堅實的結構。故事本身會變得充滿想像力,然而只是停留在基礎上,故事的連貫性與邏輯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旺盛的想像力很重要,但是對想法的篩選與外部壓力也很重要。

如何避免喬治·盧卡斯效應

事實上,喬治·盧卡斯效應並不是針對盧卡斯一個人。例如在《黑客帝國》系列中,第一部的故事完美平衡了來自中國香港的武術設計,90年代的計算機朋克,哲學冥想和動漫表現手法,每一個層面都恰到好處的無縫銜接。

然而,當續集拍攝的時候,電影製作人考慮的方式太深了。一旦讓動漫影響了電影動作和視覺效果,他們就會用太誇張的表現手法,比如試圖用九十名特工史密斯與Neo和頂級角色進行戰鬥。

他們用太多的角色,太多的次要情節,太多的動漫和哲學以及功夫線動作來使電影飽和。第一部電影專注於一個主要故事,有一些優秀的人物和清晰的想法,續集已經脫離了軌道,只是投入並試圖專注於每一個想法,最終使劇集變得太過「臃腫」

如果想要避免喬治·盧卡斯效應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選擇:如果不是必要的就可以丟掉當你回去看你的電影劇本時,你必須能夠問自己「這裡有太多的劇情嗎?是否有太多的角色、支線、瘋狂的想法?會不會太荒謬?「如果確實有些多餘的話,就要研究如何削減這些故事。

在另一方面,還要對觀眾負責如何讓觀眾接受那些瘋狂的想法?拍攝續集的時候,如何保證角色人設和故事主題與系列中之前的電影一致?

同時,最需要的是必須對自己誠實,必須接受建設性的批評,並願意與部門負責人合作。你必須能夠對自己的想法說「不」,並且讓你的合作夥伴在需要在建設性地質疑和挑戰你的想法時感到舒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GvRoWwBvvf6VcSZWmI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