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清朝,下面五大帝王,你會選擇跟著誰混?

2020-03-27     萌小糸說歷史

5、咸豐皇帝

即愛新覺羅·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更為重要的是,他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說起咸豐皇帝,很多人覺得他喪權辱國,甚至在他執政期間丟失了首都北京。其實,咸豐皇帝並非如此無能,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不能把罪責都推給咸豐皇帝。咸豐皇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同時,他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早已病入膏肓,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可以說,咸豐皇帝是清朝中後期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一位思想活躍,敢於變革的帝王!

4、雍正皇帝

雍正一心為天下卻不能得到當時人們的認同和理解;最為勤懇的皇帝在民眾的眼中是個不仁不孝的人;雍正做了那麼多實事、好事不被民眾所銘,而那些「花花新聞」卻總是讓人津津樂道。

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13年國庫從接手時的所剩無幾到卸任時的國富民強,老百姓的安居樂業(雍正在位期間沒有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極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領導和監督體制。以後人的眼光來看,雍正的「惡名」正是來於自己的功績。為了國家,雍正得罪了當時那個國家的大腦和口舌--官員和文人,正是他們能夠決定雍正將以什麼樣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雍正的好心沒有好形象,為我們昭示了一條生存法則:你的形象取決於評價者如何評價。

3、順治皇帝

她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帝,廟號是「世祖」(清朝只有三位皇帝享有帶祖的廟號,另外兩位分別是奠基人太祖努爾哈赤和聖祖康熙大帝),可見其地位之高。他之所以被載入史冊和銘記,完全是因為滅亡明朝、清軍入關、遷都北京、肇基清朝這些豐功偉績聯繫在一起,但是平心而論把這些大事件與6歲的孩童划上等號實在是歷史的偶然。首先就是他不應該繼位當皇帝,無論是論年紀的長幼還是地位的高低都不應該是福臨,然而因為兩個熱門候選人的鷸蚌相爭(豪格與多爾袞)卻坐收漁翁之利,一個6歲的娃娃成了開國之君!歷史有時候真是玩笑開的很大,其次就是以6歲的年紀和心智怎麼可能締造出這些足以彪炳史冊的偉業呢?顯然是幕後有高人的指點江山,這個人就是他的親叔父、攝政王多爾袞。

順治首先應該慶幸的是這位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皇父」於順治7年底歸西,使得他不至於傀儡一生,終有出頭之日;接著應該慶幸的是在後10年里走出垂簾參與政治的母親不是2百多年後另一個母親,另一個博爾濟吉特氏,儘管有史料證據表明他與母親關係不太好;他更應該慶幸的是後人把自己18年下來好的政績劃歸自己所有,而幾乎所有的惡政都推給了多爾袞。

假如你穿越到清朝,下面五大帝王,你會選擇跟著誰混?

2、乾隆皇帝

弘曆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眾所周知,太陽王五歲登基,二十二歲才對統治國家產生興趣。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而從胤禛咽氣那一分鐘起,到弘曆自己咽氣那一刻,弘曆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弘曆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弘曆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弘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所謂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無一仿佛者。

1、康熙皇帝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學者研究指出,康熙所謂的「盛世聖君」形象系後人建構與美化,其實他本人及其統治時期存在許多瑕疵,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清史稿》: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後世想望流連,至於今不能已。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於戲,何其盛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k-7JXEBnkjnB-0zUe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