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見過嗎?能祛風濕,降血壓

2019-05-15   太極本草

臭梧桐,見過嗎?能祛風濕,降血壓



臭梧桐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葉。8~10月開花後采,或在6~7月開花前采,割取花枝及葉,綑紮成束,曬乾。

生於路邊、山谷、山地、溪邊。分布甚廣,由河北南至浙江、福建,西至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味苦帶甘。祛風濕,降血壓。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偏頭痛,瘧疾,痢疾,痔瘡,癰疽瘡疥

歸經

歸肝、膽、脾經

別名

海州常山



《中藥學》凌一揆主編

臭梧桐 (《本草圖經》)

【性味歸經】辛、苦、甘,涼。歸肝經。

【功效】祛風濕。

【應用】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為取其祛風濕之效。單用,或與豨薟草配伍,即豨桐丸。煎湯洗浴,可治遍身濕疹。

此外,本品有降血壓作用,可用於高血壓病以開花前的葉降壓作用較好用時不宜高熱煎煮,以免減弱降壓作用。宜制丸劑或研粉服,亦可與豨薟草配伍。

【用量】5~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