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甜蜜,正在侵蝕你的身體

2020-01-16     國醫在線


「吃糖」是童年時一份甜美的回憶,是成年後仍抗拒不了的誘惑,是老年人心中「甜蜜的負擔」…… 從2001年到2010年,全球人已經多吃了3000萬噸糖。


2008年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每個中國人在這一年裡吃下了19.6Kg的糖,相當於每人每天吃掉50g的糖與30年前相比較,國人的糖攝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烈,害怕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對糖塊的攝入都十分警惕,可是為什麼糖的攝入還是會如此之多呢?罪魁禍首就是——隱形糖!



01


什麼是隱形糖


世界衛生組織所說這些糖,不包括新鮮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不包括奶類中的乳糖,也不包括糧食穀物和薯類中的澱粉。


它們是指人類製造食品時所加入的蔗糖(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業中常用的澱粉糖漿、麥芽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甜味的澱粉水解產品。


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其實包含著許多「隱形的糖」,上面沒寫著「糖」字,你也吃不出有糖,卻是含糖大戶,我們稱他們為「隱形糖」。


02


隱形糖的危害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糖的可怕危害,在美國曾經隱瞞了50多年之久。


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此前有一些研究認為,飲食中的高糖、高脂肪、高熱量是「罪魁禍首」。


但是為了糖的市場銷售,糖業協會花錢給糖「洗白」。他們收買了最牛的人——哈佛醫學院的幾名教授,在最權威的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刊登「糖無害、脂肪有害」的文章。



直到2016年,糖業協會的陰謀才被揭露發布出來。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糖也是健康最大的敵人啊!另外,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過23個國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就得出一個令世人驚訝的「嗜糖之害,甚於吸煙」的結論。 這項調查還提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們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


糖的危害遠不止如此


過量攝糖的壞處,遠遠超乎你想像。【這裡的「糖」,指精製糖,而非碳水化合物(主食)】


骨質疏鬆


糖在體內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吃甜食過多,可引起骨質疏鬆。



多種慢性病罪魁禍首


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的發生。



傷牙


糖停留在口腔內,在細菌作用下產生酸性物質,從而對牙齒造成傷害。



導致肥胖


糖只提供能量,沒有其他的營養素。如果糖的攝入量超過身體使用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引起超重或肥胖。


加速皮膚老化


愛吃糖會顯老、長痘痘,使皮膚變得黯淡!大量的糖分短時間內進入血液,會引發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上升,從而使得表皮過度角化、皮脂分泌增加堵塞毛孔,導致形成痘痘。另外,糖對膠原蛋白還有糖化作用,糖化會讓膠原蛋白劣化,從而導致皮膚彈性降低,膚色發黃。


營養不良


糖是高能量食品,會直接影響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




容易上癮


和吸煙相似,習慣性吃糖會刺激大腦中產生阿片類物質,一旦停吃,就會煩躁不安。



世衛組織WHO指出,人們如今攝取的許多添加糖其實都是「隱藏」在通常看起來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也就是所謂的「隱形糖」。如番茄醬,一湯匙番茄醬就包含一茶匙糖。


世界衛生組織在 2014 年營養指南中建議:成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 5% 以下,即約 25~30 克每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添加糖的攝入量,成人每天不應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01


如何避免「隱形糖」的攝入


學會看標籤


你關注過食品標籤嗎?仔細看看食品標籤中糖含量,你可能會很驚訝。有些加工食品里,廠家都不公布其含糖量,但有個簡便的方法是,看食品標籤,標籤上是按成分的多少排序的,如果說寫的白糖、白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玉米糖漿等字樣排在前面的,就是含有「隱形糖」的食品。


糖的不同名稱


糖可分為四種,即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而單糖又分為果糖和葡萄糖,因此,如果在商品的營養成分列表上看到了如下字眼,要少食用。


閱讀食品標籤時應當辨別許多不同名稱的糖分,以下成分全部是糖:無水葡萄糖、麥芽糖、甜菜糖、紅糖、甘蔗汁晶體、蔗糖、焦糖、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玉米糖塊、糖粉、角豆樹糖漿、白砂糖、椰棗糖、德梅拉拉糖(Demerara sugar)、葡聚糖、葡萄糖、糖化的麥芽、乙基麥芽酚、蒸乾甘蔗汁、果糖、果汁、濃縮果汁、半乳糖、葡萄糖塊、黃綿糖、黃綿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蜂蜜、轉化糖、乳糖、麥芽糖糊精、麥芽糖漿、甘露醇、楓樹糖漿、糖蜜、黑糖、棕櫚糖、原糖、精製糖漿、大米糖漿、山梨糖醇、高粱糖漿、糖、糖漿、天然粗糖、黃糖。


所有這些都是糖分,但是這些不同類型的「糖」的作用完全一樣,並且產生不同的影響。但是如果想大幅降低糖攝入量,還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醬汁


醬汁的添加可以使食物變得更加美味,但是對食物並不完全有益。醬汁通常含有大量熱量、鹽和糖。甚至味道不甜的的醬汁也可添加很多糖分。


你有沒有注意在義大利面醬中含有多少糖?我們在沾食醬油食品時,並不知道實際食用了多少醬汁。而有的人會在食用蔬菜時淋醬,這會使我們再也無法品嘗到食物原有的味道和質地。


倒在食物上面改變其口味的任何液態物質實際上都屬於「醬汁」,含有大量的糖分,包括番茄醬、辣椒醬和沙拉醬。如果想減少糖分的攝入,可以不放醬汁或使用不添加糖的「調料」。

乳製品


乳糖不耐受人群是否會食用一些乳製品來替代牛奶呢?為了避免攝入乳糖,也許你已經食用了一些非乳製品替代品,但是還是要引起重視,因為許多的乳製品替代品(如豆漿、杏仁露和椰奶)中也含有大量的糖分。


法治周末曾經報道稱,在多數乳酸菌飲料的外包裝中,雖然都標註著其中含有糖類成分,但是幾乎都沒有清楚地顯示出其具體的含糖量。


而據了解,在乳酸菌飲料營養成分中,所謂的碳水化合物一項其實指的就是含糖量。


在對比了多種乳酸菌飲料後發現,按照相關產品上標註的碳水化合物指標,大半以上產品的含糖量都超過了9g/100ml。如果按照每塊方糖4.5g、每瓶飲料500ml進行計算,普通一瓶乳酸菌飲料就可能含有10塊方糖的糖分。



「加工」麥片


純麥片不一定含有很多糖,但是許多看似健康的「加工」麥片會添加糖或糖漿。


純燕麥片中β-葡聚糖含量高,是首選。純燕麥片是燕麥粒軋制而成,呈扁平狀,直徑約相當於黃豆粒,形狀完整。


經過速食處理的燕麥片有些散碎,但仍能看出其原有形狀。「加工」麥片則是由多種穀物混合而成,如小麥、大米、玉米、大麥等,燕麥片只占一小部分,有的甚至不含燕麥片。


國外的產品喜歡加入水果乾、堅果片、豆類碎片等,國內的則喜歡加入麥芽糊精、砂糖、奶精(植脂末)、香精等。相比之下,加入水果堅果和豆類較為健康,而加入砂糖和糊精會提高血糖上升速度,加入奶精則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雖然一些產品添加了果蔬、堅果等,但總的來說營養不及普通純燕麥。


肉食

你是否認為只吃肉就會遠離糖?事實上,午餐肉和沙茶醬也加入了許多糖。


乾貨食品


許多乾貨食品如牛肉乾、乾果、水果乾含有大量糖分。


牛肉乾、牛肉脯等食品中藏了不少糖,不要給孩子多吃。因為糖有保水作用,有些牛肉乾在製作時會加入糖,使牛肉乾變得鬆軟,食用和保存過程中不會太硬。


這樣的牛肉乾也算是兼具「高鹽高糖」特點的加工食品了,偶爾解饞吃點可以,不建議當成健康零食經常食用。


飲料


糖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但糖攝入量超標,極容易導致營養不良,促發多種慢性疾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於每天的糖攝入量並沒有明確的建議值。不過,日本厚生省建議每天糖攝入量不超過20克;美國心臟協會則建議,女性每天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男性不超過37.5克。


白開水解渴效果最佳。專家建議大家平時少喝飲料,以免攝入過多糖分。糖在主食、蔬菜、水果中大量存在,對普通人來說,日常攝入的糖分已經足夠。」


麵包


麵包,英式鬆餅等也含有很多的糖或者玉米糖漿,不信?去看看它們的食品配料表吧!


麵包里也含有隱形糖,有關數據表明:白麵包每100克含糖10—20克左右的白糖,這不算麵包的澱粉含量。麵包製作過程中都會加入白糖供麵包酵母發酵產氣。


食品配料表中的配料是按用量的多少來排序的,麵包的配料表都標示「白砂糖」,並且排在較前的位置,這說明白砂糖的用量不少。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咸麵包中的含糖量也不少哦。



糖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很難完全避免攝入它。但是減少糖的攝入量(特別是「隱藏糖」攝入)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提高警惕,揪出我們身邊的「隱形糖」,並對它們「敬而遠之」。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翃笙

⊙運營編號:YNZY000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QJFuW8BUQOea5Ow_M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