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喚醒孩子的創造力?用來自史丹福的設計思維,打開孩子創造力

2019-11-03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2016年底,美國發布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的報告,討論了人工智慧對美國就業市場的影響,報告指出:在未來20年里,人工智慧可能使47%的美國人失業,但在中國,這一比例甚至高達77%。

以前,國內外的教育都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在中國,有一種說法是"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現在,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與機器"共生"的時代。今天人們引以為豪的技術明天可能會被機器所取代。那麼在未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毫無疑問,人與機器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創造力。

然而,在我們的印象之中,這似乎是中國孩子最缺乏的東西。

所以,今天我們來看看打開孩子創造力的最好方法-史丹福的設計思維。

什麼是"設計思維?

說到設計思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 John E. Arnold。1959年,他首次提出設計思維方法論,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設計研究中心的創始主任。

到1969年,史丹福大學設計研究中心開設了世界上第一門設計思維課程。這門課已有49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史丹福大學創新設計思想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工作量最大、最受重視的課程。

近年來,人類創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史丹福大學的設計思想不僅進入了美國眾多中小學,而且迅速席捲了世界各大高校。

設計思維聽起來似乎十分的複雜,其實就是以人的需要為中心,把自己放在對方的問題中,通過創造性和設計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它不同於傳統的思維方式,特別適用於解決未定義或未知的複雜問題。

"設計思維"的五個階段

設計思維需要經歷五個階段,從洞察、提出問題、形成思路、模型製作到最終的優化求解。

1.洞察

洞察是設計思維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首先,要認真了解和觀察對方的真實情況,拋開自己對世界的假設,深入了解對方的潛在需求。

2.提問

通過洞察情況和需求後,我們可以全面收集信息進行提問。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問題之前,必須仔細考慮或討論,以確保已經確定了核心問題。

提問時,要根據對方的需要來定義,而不是把問題轉給自己或別人。

3.形成思想

現在有了前兩個步驟的基礎,就需要開始集思廣益,對提出的問題提出不同的建議。在這個階段,給出更多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人能保證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完美的。

對每一個方案,都要從關鍵的角度進行相對客觀、全面的評價,分析其優缺點、得失和影響。經過多次討論和選擇,最終剩下的方案將是本次設計的核心方案。

4.模型製作

在最開始我們可以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的材料來搭建模型,並通過前期的生產發現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並不斷調整和改進。

例如,歐美一些學校經常讓孩子們手工製作模型,把腦海中的想法變成現實,來檢驗可行性。設計思維也是如此。在將核心解決方案轉化為實體模型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解決方案。

5.優化解決方案

這是設計思維的最後一個階段,即將設計製作的模型進行試用。然後,根據實際試用情況,對設計進行修改和調整,並逐步完善。

所以設計思維是一個循環的、靈活的過程。在整個方案的設計和調整中,在幾個步驟中多次來回跳躍,也都是正常的事情。

如何讓孩子掌握設計思維?

首先,設計思維比較適用於11-18歲的孩子身上,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逐漸成熟,同時又在世界觀的構建過程中,是啟迪思維的最好時間段。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來掌握設計思維?

1通過案例開拓孩子的視野

嘗試給孩子們一些開放式的命題。比如說,我們如何像達文西那樣去融合藝術和技術。我們如何去做有活力與延續性的創新呢?通過非常敞開的以及沒有任何局限這些命題去打開孩子們的眼界。

然後和他們分享各種真實世界的案例:可以從古希臘、古羅馬,意象派藝術有什麼樣的技術,到中國青銅器,這些東西是如何實現從技術到藝術再到技術的無限可能的閉環的。再到吸塵器,汽車,電子設備等都是如何實現藝術與技術創新的完美結合的。

與孩子們分享這寫案例,幫助他們敞開心扉,讓他們跳出框框思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2.鼓勵孩子們的"頭腦風暴"

每個孩子青少年的這個階段,會根據他們的世界觀,所思所聞產生許多想法。也許有時候這些想法聽起來很瘋狂,但我們鼓勵各種各樣的想法創新總是無限的。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往往比成年人更不受限制,因為成年人風險意識高,害怕犯錯,這也是成年人在創新道路上的一大障礙。但是孩子們並不會,他們經常進行各種各樣的"頭腦風暴"討論。

不妨讓孩子們聚在一起,交流和分析這些想法,有時可能是不同孩子想法的強烈結合,或者他們可以互相啟發,無論如何對孩子的創造性能力都是有一定益處的。

3.走出應試教育,讓孩子進行多樣化的研究和探索

當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孩子們常年被框框條條的書本所束縛。但實際上應試教育是第二位的,無論是幼兒還是青少年,對他們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因此,家長有必要自覺地引導孩子做各種拓展和探索。

但我們要知道,創新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方向不會馬上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因此,多樣化的研究和探索至關重要。例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帶孩子做一些相關的田野調查、訪談還有一些沉浸式的研究,這些都是可以的。

4.讓孩子融入團隊,成果展示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從用戶的角度進行體驗,通過洞察挖掘出用戶的需求,然後根據洞察的結果,產生各種想法和想法最後,藉助各種工具和設備,技術往往是將這些想法和想法付諸實踐的非常重要的條件之一。

雖然技術往往是將一個想法付諸實踐的必要條件,但技術本身並不是創新。當這個過程完成後,孩子們的成就感將會是是巨大的。

有些孩子喜歡練習和學習技術。他們是技術領先者當不同的孩子有爭議和意見時,有些孩子特別善於整合意見。因此,雖然時間很短,但孩子們的個人風格可以很快地展現出來。這不僅是對他們的有力考驗,也是他們找到自己風格的難得機會,

在團隊合作的環境下,我們可以最大化孩子們個人和團隊的優勢。

最後,我們需要給這些孩子一個舞台。在一個非常正式的場景中,讓他們解釋和報告自己的創新項目。這個環節也是他們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綜合體現。

這些方法和步驟聽起來可能很複雜,如果家裡有2-3個孩子,你可以開始嘗試。或者如果父母願意,他們可以和另外2-3個家庭一起探索自己的設計思路都是可以的。

孩子們的創新需要不斷檢驗、調整,這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相當考驗孩子的受挫能力和毅力。這個創造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孩子在磨難中收穫自信,也幫孩子贏得了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感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EUbL24BMH2_cNUgJS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