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成果

12月4日,省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羅振宇通報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情況,立案一庭負責人答記者問。10餘家新聞媒體參加了發布會,黑龍江法院網和省法院官方微博對發布會進行了全程視頻直播。

發布會現場。朱丹鈺 攝

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羅振宇作新聞發布。朱丹鈺 攝

據悉,省法院制定了《關於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 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導全省法院持續深入推進多元解紛及訴訟服務工作,將「兩個一站式」建設與「打官司不求人」緊密結合、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初見成效。

省法院立案一庭庭長李俐答記者問。朱丹鈺 攝

記者在發布會了解到,省法院健全多元解紛制度機制,連續兩年配合省人大調研,推動出台《黑龍江省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先後與十餘家單位聯合制發10份多元解紛制度文件,規範訴調對接工作程序;建立完善訴調對接平台,成立訴調對接中心,設專人協調訴調對接事宜,部分法院還以法庭或鄉司法所為中心建立了聯絡點,定期到基層化解矛盾,並廣泛吸納各類調解組織及多類主體參與多元化解。年初至今,全省法院以訴前委派調解、訴訟中委託調解等多元化解方式處理糾紛共32186件,其中調解成功16110件,調解成功率為50.05%。積累推廣多元解紛有益機制,先後兩批確定共23家示範法院,打造出「華姐調解室」「說和人老李調解工作室」等一批調解成功率高、社會效果好的特色訴前調解室。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及網絡渠道提升糾紛化解效率,依託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在線開展多元解紛工作,通過音視頻在線調解糾紛10334件;依託訴訟服務網為群眾提供網上繳費、查詢、閱卷、庭審、投訴等各類網上訴訟服務144萬餘次,接聽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群眾提供訴訟諮詢、案件查詢等訴訟服務25萬餘次;依託微信小程序「黑龍江移動微法院」全面開通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截至12月1日,全省法院共辦理網上立案13188件,跨域立案623件,降低了群眾訴訟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

省法院新聞發言人、宣傳信息處處長趙鐵主持發布會。朱丹鈺 攝

據了解,省法院指導各級法院不斷升級訴訟服務場所設施,為來訴群眾提供便捷豐富的「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並根據全省法院工作實際及各類案件性質特點,健全繁簡分流操作規範,明確簡案與繁案的分類標準、審理方式,開發並推廣應用案件繁簡分流信息系統,實現審判資源的合理分配,組建成立了包含458名員額法官、579名審判輔助人員在內的216個速裁快審團隊,加強速裁快審團隊建設。同時,積極推廣應用智審系統、文書糾錯系統、智能語音識別等審判輔助軟體,大力推進保全、送達等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管理,真正讓群眾一站通辦、減輕訴累。

省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長暢春松答記者問。朱丹鈺 攝

省法院表示,將全面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努力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答記者問

一、從剛才發布的情況中,我注意到,省法院為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專門制定一份實施意見,提出32項措施,能否簡單介紹下具體內容?

黑龍江法制報記者提問。朱丹鈺 攝

答:您提到的這份《實施意見》是省法院貫徹落實最高法院工作部署,結合我省法院「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實際制定的一份實施細則類文件,總體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建設總體要求,明確了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的基本原則、建設目標,確定了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第二部分為核心內容,包含27項具體的改革任務舉措。在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方面,圍繞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出了推進訴源治理、健全訴調對接機制、完善訴調對接平台、發揮調解組織作用、規範調解程序、加強司法確認等8項措施;圍繞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提出了建立訴調一體工作機制、規範案件繁簡分流、創新速裁快審方式、提升多元化解信息化水平等5項措施。在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方面,圍繞全面推進訴訟服務中心轉型升級,提出了完善環境設施、優化訴訟服務效能、暢通登記立案渠道、加大基層基礎建設力度等10項措施;圍繞打造「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提出了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協同發展、擴展網上及移動終端訴訟服務、升級12368熱線功能、用好訴訟服務指導中心信息平台等4項措施。

第三部分明確了5項組織保障措施,要求全省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建設過硬隊伍,加強政治、組織、人才保障,同時強化跟蹤問效和宣傳推廣。

《實施意見》中的部分改革任務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力爭早日實現建成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的工作目標。

二、老百姓到法院一般都是為了「打官司」也就是訴訟。剛才羅院長在發布詞里談到多元解紛、訴調對接,特別是提到了各地法院建設了一批特色訴前調解室。請問這裡所說的訴前調解與訴訟程序相比有什麼特點?

法制日報記者提問。朱丹鈺 攝

答:訴前調解和訴訟程序是兩種不同的糾紛解決方式,都屬於多元解紛機制的組成部分。訴前調解相比訴訟程序而言,有幾項獨特優勢:一是化解糾紛效率更高。以一審民事案件為例,簡易程序審限是三個月,普通程序審限一般是六個月。而訴前調解周期一般不超過15天,有的可以當日調解成功、當場即時履行,大大縮短了解決糾紛的周期。二是化解糾紛的經濟成本更低。訴訟需要按國家規定收取相應的訴訟費用,而訴前調解一般都是不收費的,調解成功後申請司法確認,也是不收費的。三是有助於修復社會關係。對於家庭、鄰里、商業合作等關係而言,訴訟可能會導致社會關係的緊張、對抗甚至破裂;而訴前調解注重「以和為貴」,主要通過協商解決,更有利於維繫感情。此外,選擇訴前調解也不必擔心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因為調解和訴訟也是可以對接的。訴前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立案後再進入訴訟程序;訴前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也可以共同申請法院進行司法確認,經過司法確認後如果沒有自動履行的,還可以依法申請強制執行。

三、發布詞中提到,我省法院「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的立案服務體系基本健全。能否介紹一下這個立案服務體系的具體內容以及各種立案方式間的差別呢?

鳳凰網記者提問。隋禹 攝

答:「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的立案服務工作體系,是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效的重要內容。

「當場立」就是傳統的到訴訟服務大廳窗口由立案工作人員現場辦理立案。通過加強立案輔導和風險提示,規範窗口立案服務流程,不斷提升當場登記立案效率,努力實現群眾立案「最多跑一次」。

「自助立」就是群眾通過訴訟服務場所配備的外網電腦、自助立案一體機等設備自助提交立案材料辦理立案。對於收案數量較大的法院,如果群眾到現場發現排隊人員多、等候時間久,可以進行自助立案操作,能夠有效提高效率,避免當天辦不完導致多次往返。

「網上立」就是登陸黑龍江訴訟服務網或者微信登錄「黑龍江移動微法院」的網上立案欄目進行立案。當事人或其委託訴訟代理人,通過網際網路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請及相關材料,受訴法院依法審核材料後辦理登記立案。這種方式能夠讓群眾實現「足不出戶可立案」。

「就近立」就是通過家附近的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務辦理遠程異地立案。當事人或其委託訴訟代理人可以就近選擇省內任一中級法院或基層法院作為協作法院,通過應用「黑龍江移動微法院」跨域立案功能,幫助其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立案材料,管轄法院依法審核後予以登記立案。這種方式讓當事人免於長途奔波,在「家門口」的法院就能完成跨區域、跨層級立案。

上述四種立案方式有機結合,確保立案更加便捷高效,為群眾降低「打官司」的成本。此外,我們還鼓勵和指導基層法院、法庭針對特殊情況,積極開展上門立案、巡迴立案、預約立案等多種其他立案方式,有效暢通立案渠道,切實做到對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有案必立、有訴必理」。

四、剛才羅院長在發布詞中提到案件「繁簡分流」,這也是近兩年法院工作中常提到的一個概念。請問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對法院當前審判工作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提問。隋禹 攝

答:法院進行繁簡分流,是落實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多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首先,繁簡分流是緩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法院案件數量增長較快,而員額法官數量有限,破解這一難題不能簡單寄希望於增編加人,也不能依賴「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區分不同案件適用調解、速裁、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等多種方式化解,能提升辦案效率,是通過改革來挖掘潛力、破解難題。

其次,推進繁簡分流是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現實需要。繁簡分流通過為簡案和繁案劃分不同跑道,特別是將簡單案件的審理時間縮短、將複雜程序簡化,有利於減輕當事人的訴累,努力讓糾紛化解得早、案件辦理得好,更有利於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三,推進繁簡分流是完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需要。繁簡分流作為「分調裁審」機制改革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司法的公正與高效,有助於推進正義提速,對於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至關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ESJ0G4BMH2_cNUg_r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