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來襲,演員「逼上綜藝」

2019-11-01     刺蝟公社

被詬病「演出來」的真人秀,也開始討論「演技」了。


作者 | 周矗

編輯 | Tim

「如坐針氈」 「如芒刺背」 「如鯁在喉」。

演員李誠儒沒想到,出道近25年,飾演過諸多經典角色的他,竟然是因為這幾個詞上了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娛樂扒少

這是他在《演員請就位》中,對幾組年輕演員表演的評價。主持人沙溢聽完,慌得連「謝謝」兩個字都沒說利索。


中國觀眾,甚至是中國演員,已經好久沒在公開場合聽到過,對於演技如此直白的批評了。

有前輩批評後輩,也有後輩質疑前輩。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BOSS團里最年輕的主持人姜思達,毫不吝嗇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著名演員佟大為,與導演管虎的妻子梁靜,對電影《夏洛特煩惱》做了一段改編表演。「當我在看這段表演的時候,作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觀眾,我自己的體驗就是笑不出來」,姜思達說。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芒果娛樂

節目播出當晚,「姜思達敢說」登上了微博熱搜,他的犀利戳中了很多觀眾的心。

演員們的「公開處刑」,才剛剛開始。演員品訓真人秀《演員的品格》第二季,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演技派》也即將播出。

這些演技類真人秀,挑戰了傳統的演員表演和導演選角方式,同時也把演員的演技變成了一個全民探討的話題。大批知名演員、導演和編劇,都前仆後繼地「扎」進了真人秀里。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優酷演技派

演技類真人秀的扎堆,暴露出了「影視寒冬」下的三重困境:觀眾沒有好劇看,演員沒有好戲找,導演沒有好演員找。

我曾多次在採訪中,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國產劇是什麼?」得到最多的答案,都是「我不看國產劇」。

在b站搜索「演技」兩個字,播放量最多的,是一段名為「一個演員的演技可以差到什麼程度」的視頻。

圖片來源:b站截圖

視頻里剪輯的,是部分演員演技的「名場面」:前有吳亦凡的「蘇韻錦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關曉彤的「救命啊,我的腳抽筋了」,後有陳學冬的「AI式」表演,歐陽娜娜的「螞蟻競走十年了」。

近五年來,稱得上優秀的國產影視作品屈指可數,這樣的「名場面」卻越來越多。

《演員請就位》監製、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總經理邱越,曾在調研中驚訝地發現,普通觀眾對於「好演員」的標準,是極其嚴苛的。

「觀眾反饋結果是,既要演技好、人品好,又要有文化基礎、有閱歷,長得還要年輕。」

邱越發現,表演對於觀眾來說是有神聖感的。在演技類綜藝中,觀眾並不需要笑點,而是想看專業演員是怎麼表演的。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影迷肖颯向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解釋了這種「嚴苛」的理由。「當演員成為一批流量明星的跨界首選,說明行業池子更大,魚更小了,搶占了職業演員應有的機會。只有對演技嚴苛對待,才能拉高專業門檻,讓新老演員同步產生危機感,讓良幣驅逐劣幣。」

當部分演員的演技,已經掀起了全民的憤怒情緒,那麼影視行業亟需思考,如何才能培養出好的演員。

《演員請就位》把決定好演員的權力,交到了導演手裡。陳凱歌、趙薇、郭敬明、李少紅四位導演,以導演的視角帶領觀眾,去探討一個角色選誰演,怎麼演,什麼是演得好,什麼是演得不好。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行業當中,實際決定演員命運的,既不是人氣,也不是觀眾,就是導演。我們希望能真實尊重這個行業中本來的規律,讓大家看到導演怎麼定角色的。」邱越說。

在《悲傷逆流成河》的一段表演中,導演陳凱歌一句話就指出了演員董力表演的要害,「我沒有感覺到你是她的髮小。演戲在演人物關係,我愛你所愛,我痛你所痛,應該先把這個種子種下來。」

如果說《演員請就位》的賽制類似於選秀,那麼《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展現的則是「神仙打架」。

節目邀請了張國立、李冰冰等8位資深演員,以及文淇、孟美岐等8位年輕演員。16位新老演員將抽籤結成搭檔,進行團隊競演。

第一場競演中,實力演員秦昊票數墊底。這樣的結果,讓他覺得特別沒面子,甚至都不願起身接受。在這檔節目中,新演員有可能演壓群芳,老戲骨也可以慘遭淘汰,專業演員的演技素養、職業困境與行業傳承,在節目中一覽無餘。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即將播出的《演技派》,直接把錄製地點搬到了橫店。節目將記錄演員從進組、建組、選拔、試戲到定角的全過程,讓觀眾看到影視劇製作的工業流程、幕後故事和行業真相。

影迷海安覺得,這樣的曝光是有價值的。「影視行業人才的選拔和任用透明度是特別低的,至少在大眾心目中看來,整個流程都非常的神秘,並充滿了不可言說的事情。」

在這些綜藝裡面,觀眾能看到行業頂尖級的導演、編劇,以及不同背景、階層的演員。「導演對演員的搭配、劇本的分配、演員的選擇,無論是否夾雜了導演的主觀私心,起碼觀眾看到了全過程」,海安說。

如果說,演技類綜藝對於觀眾來說是揭秘,那麼對於演員來說,則有更複雜的任務。

著名編劇史航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說,很多來到這裡的演員,早已走上神壇,而這檔節目或許會讓他們走下神壇。

李冰冰一開始接到節目邀約時,很果斷地拒絕了。因為所有邀請她的綜藝,都是讓她做導師,而這檔節目,是讓她做選手。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浙江衛視巔峰對決

當總導演吳彤「三顧茅廬」後,李冰冰終於心動了。因為吳彤對她說,節目可以在短期內請到行業最優秀的導演、編劇、演員,來過把癮,玩一次挺好的。

這些「走上神壇」的演員,之所以甘冒「被淘汰」的風險,是想看看自己還有哪些突破,哪些空間。

在觀眾瞬息萬變的口味里,他們同樣有「走下神壇」的焦慮,演技類綜藝是她們直面觀眾評價,最好的渠道之一。

對於大部分普通演員來說,他們的願望則更簡單。

「影視寒冬」似乎比網際網路公司的「裁員風波」來得更加殘酷。大批影視公司倒閉,劇組數量銳減,演員接不到戲。《演員請就位》中,演員于小彤直接道破了參加節目的原因:「最近不是挺難的嗎,工作少了,就想過來學習。」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邱越發現,很多演員心裡最想要的,是演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演員和角色永遠是求之不得的關係。為什麼這些已經成名的演員,或是上升期人氣高的演員願意參加這個節目,就是因為他們想知道導演怎麼評價他們,真正演到自己最想演的作品。」

知名導演的加入,平衡了這對「供求關係」。《演員請就位》中的四位導演,在節目錄製前都曾說「我不會搶人」。但在節目中,「搶人」卻成了節目最大的看點之一。

邱越直言,這是因為節目激起了導演的創作欲和惜才精神,讓導演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對演員才華的傾慕,也讓演員有了更多表現能力的機會。

「一個導演除了拍自己的戲,很難有機會跟這麼多演員切磋,他對這些演員很有感情,想合作出定製的作品。」據了解,《演員請就位》中勝出的演員,將會進入到四位導演的劇組。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作為《演技派》的發起人,導演於正也將在節目中,首次公布選角標準。

「我們要慢慢地把所謂唱歌、跳舞的偶像和真正表演的偶像區分開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我們的觀眾提高自己的演技審美,讓全民有意識的能夠把這個表演行業重視起來。」

在他的綜藝首秀中,於正希望能選出更多有潛力、有實力的年輕人,為娛樂圈注入新鮮的血液。

在這樣的行業業態下,演技類綜藝便異軍突起,成了導演選角,演員爭角,觀眾看角的平台。經常被詬病「演出來」的真人秀,也開始認真地討論起了「演技」這回事。

不過,綜藝里的「演」和影視劇里的「演」,帶給觀眾的是不同的觀感。綜藝需要快速釋放節目效果,而表演則需要「十年磨一劍」。通過上綜藝來表現演技,並不是演員們的最佳選擇。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影迷易陽坦言,演技類綜藝的形式,已經給她帶來了審美疲勞。「有的演員可能只是為了曝光多一點,流量多一點,並沒有想著好好磨練一下演技吧。演員上綜藝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上完綜藝就能成為好演員。」

但她仍然認可演員們的勇氣和節目的初心。「就節目本身而言,是想推動行業的發展,畢竟現在市場太浮躁了。」

影迷肖颯覺得,演技擺到檯面上是公眾監督的開始。「圍繞演技展開的話題爭議,無論對台上還是台下的影視從業者,都是一種警示作用,即使綜藝不一定能那麼客觀。」

演技類綜藝就像寒冬里的一陣風,給當下略顯沉重的影視行業掀起了一股「波瀾」。有人想趁著這股風「鹹魚翻身」,也有人被這股風吹得「東倒西歪」。

但更重要的是,這股風吹開了這潭不透明的水,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池塘」里真實的景象。有魚在污水中奮力前行,有落入圈套的小蝦在拚命掙扎;不是所有「鯉魚」都能「躍入龍門」,也不是所有「大魚」都能「游」到最後。

演技類綜藝開闢了「全民導演」的時代。更多的國人再看到國產影視作品,不會簡單地歸因「演技差」,而是會去探討角色是不是合適,理解有沒有到位,情感是否還真摯。

中國影視行業,正需要這樣的探討。

(文中肖颯、易陽、海安均為化名)

誰是你心目中的好演員?我們評論區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DUhJm4BMH2_cNUgx8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