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干,是陷入「權力之爭」,這樣做可達到「雙贏」

2020-03-19     尼莫媽媽育兒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有一位寶媽在育兒群中講到,誰知孩子的年紀越來越大,自己現在說的話都不管用了,孩子總是喜歡跟自己對著干。在孩子小時候,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能夠乖乖聽從。而現在一旦要求孩子做什麼,孩子都總喜歡跟自己頂嘴。

這讓我想起了上個星期氣溫下降,擔心孩子上學著涼,我就給他準備了一件大衣。當我把大衣遞給孩子的時候,他卻說:"我不要,這件大衣已經太老了,我不想穿。"一開始,我非常驚訝孩子的回答,但我還是選擇暫時聽從孩子的想法。因為,孩子會與父母對著乾的背後原因是在爭奪一種權利,孩子在維護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的權利。所以,孩子總是與你對著干,是陷入一種"權利之爭",父母們要學會以科學的方法來避免"權力之爭"。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乾的背後原因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孩子喜歡和家長對著干,當家長要求他們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偏偏往相反的方向行動。也有很多的父母為此感到煩惱,總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孩子愛頂嘴這一世紀難題。其實,孩子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事很正常的,父母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積極挖掘孩子對著乾的背後原因。

隨著孩子的年齡越高,與家長對著乾的行為也更加普遍,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成長的叛逆期。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父母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父母要學會充當協助者的角色,不要事事干涉孩子的想法,否則孩子不但不會聽從父母,還會加劇孩子內心的反抗心理。

其次,孩子愛頂嘴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強,他們喜歡通過反抗的行為來告訴父母,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持。但很多的父母都不理解孩子的反抗行為,甚至對孩子的這一行為表示質疑或大聲吼叫。家長總喜歡以命令的口氣跟孩子對話,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和父母對著干。

在現代的很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掌控欲越來越強,但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他們內心對自由的需求也越來越明確,而親子這件呢矛盾就逐漸的演變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

孩子愛頂嘴其實是一場"權力之爭"

何為"權力之爭"?

所謂的權力之爭,就是在爭奪話語權和主導權。很多人認為權力之爭,用之於政治或經濟上,但其實在家庭里也存在著權力之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利之爭,體現在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到底應該聽從誰的?

一般而言,父母自認為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孩子強,自己所做出的決定也是正確的,在家中孩子理應當聽從父母的,而不應該跟父母對著干。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支持,希望父母能夠聽從自己,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利之爭,具體表現為爭執吵鬧。

父母與孩子之間權力之爭對孩子的成長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一些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壓抑而無法表達自我,他們害怕自己與父母意見不合會被挨罵,漸漸的孩子就會變得自我壓抑。在生活中,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面對事情時也會表現出懦弱,膽小的行為。而有一些孩子面對父母的控制會更加加劇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激進。在日常交往中,一旦與他人有不一樣的想法,就會變得非常強勢和攻擊性,對孩子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

長期處於權力之爭的環境下,孩子的內心也會變得更加複雜,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麼,面對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乾的問題,作為父母又要如何科學的面對和解決呢?

解決親子間的"權力之爭",父母要這樣做

1、積極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年齡差距,即便父母也是從孩童的時期經歷過來的,但在與自己孩子交流時,也常常站在作為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忽略了孩子成長時期的特點。

在生活中,當父母與孩子陷入權利之爭時,父母一定要學會平復自己的情緒,儘量心平氣和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真正的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很多的父母在與孩子發生矛盾時,第一反應就是生氣,衝動之下很有可能會打罵孩子。但平靜的想一想,孩子又有什麼錯呢?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與孩子進行積極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在溝通時,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父母也可以及時的給孩子糾正,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父母也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與孩子達成一致。

2、父母在孩子面前可以適當的放權

父母與孩子間很多矛盾的產生在與父母過度,幾乎360度無死角的控制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最終引起了孩子的反抗。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而變相的控制孩子。

當父母與孩子之間權力之爭時,父母可以適當的放權給孩子,聽從孩子的想法,有時候孩子的想法也具有一定的道理。父母多加重視孩子的想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主導權和領導能力。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想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得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孩子身上,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壓力,久而久之衍生成反抗心理。

3、父母要學會向孩子多表達愛

當孩子與父母發生權利之爭時,給孩子的第一個事就是父母不愛自己,長久的權力之爭,會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不被愛的種子,漸漸的孩子會更加排斥與父母親近。

在生活中,父母要學會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漫畫家朱德庸曾說,自己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沒有責怪他,反而一直在他身邊鼓勵他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他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鼓勵,以及父母,對他無微不至的愛。

父母向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口頭表達,一些日常的行為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愛。當父母與孩子發生權力之爭時,積極的與孩子溝通,適當的給予孩子權利也是一種愛的體現,拉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9mX9HABfwtFQPkdmP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