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開題報告提交的最後日期,我沒有寫。退學申請書已經寫好。
大學時候的專業是材料學,大三時的夢想是做程式設計師,大四考研分數差了一點,調劑到了某985化學專業。
研一的生活是快樂的一年,研二來到了所里,開始覺得自己完全不適合做科研,半年時間沒看過一篇文獻,實驗也沒做幾次。拿著退學通知書在導師門前徘徊了好久,始終沒有勇氣直面導師。
研一時自學了java,數據構建和計算機網絡,但很菜。事情的轉機來自於朋友,當朋友得知我的想法後,把我推薦給了身邊的一個計算機大神,可以帶我。得知自己可以得到學習機會時,抑鬱,難受了很久的心情變好了,退學的事情暫時得以擱置。
自己的想法想要得以實現,終究得過導師這關。在和導師多次商討,說明了我的情況後,導師表示能以理解,在年底答辯結束後,我如願以償。
說說退學後的日子。年底至2月期間我全心全意自學Python,完成了朋友推薦的大神所在公司的面試。進入公司後我的工作主要是用Python寫伺服器代碼。看著自己做的代碼能跑起來,那是我這一年來最開心的事。
放棄研究生學位挺可惜的,可讀研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如果因為讀研導致抑鬱,後果嚴重,人生路很多,讀研不是唯一,自己的路要學會自己尋找。
家裡的保護,前途的渺茫,我不想過一眼就看得到頭的日子。
本科北京林業大學,成績不好不壞,在大四選擇考研還是保研的時候選擇了穩妥的方式。保研後並沒有想像中的開心,甚至有一種一眼望穿未來的失落感。
研一的課程在本科就學過,導師的研究方向很廣,實驗室內的同學們所做項目的差異也較大,我自己做的小方向不是很順利,常常出現瓶頸。那段時間的自己瘋狂打聽學長學姐的就業去向,發現好像都不太好。於是我開始焦慮,整個人充滿戾氣,拚命開始尋找出路。
經過多方面了解,五月底我告訴了家裡我現在狀態不太好,想退學然後出國的計劃,家裡起初不支持,可能是我畫的大餅太好,我告訴了他們自己以後詳盡的規劃包括選換專業的事,更多的可能是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開明的父母,他們選擇了支持。
之後的日子是辛苦的,未來一年的時間裡,我的生活被退學和申請的雙重壓力充斥著。準備Gre考試時的煎熬,隨後找中介,最後準備托福考試。很幸運,來年五月時拿到了自己想要的offer。
現在回頭看這一段經歷還是覺得很神奇,平靜的人生盡然多了這麼一個轉折,對未來除了希望之外也有惶恐。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希望自己繼續勇敢,一切順利。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討厭安於現狀,不想讓人生一眼望到邊界,怎麼做,取決於你自己。
能夠上一個好的學校取決於你的決心和付出。專業是否能繼續讀下去,取決於你的智商。
我是一個很笨的人,本科遙感專業,研究生機械工程,學校均是985。可能有人會說我在裝,但事實就是,我憑著不服輸的精神以及決心,考上了。但令人頭痛的問題是本科期間大二開始專業課我就聽不懂,特別是數學。後來考上研換成了機械工程,還是聽不懂。數學不及格,公式不會寫,搞什麼都是一大堆bug。
讀研期間由於腦子太笨,我開始自我懷疑,開始感到焦慮。直到我聽到貝多芬的鋼琴曲,我感到了真正的安慰。我開始意識到音樂是一種永恆的東西,於是我決定重新開始學習,去學習古典音樂。
退學後的自己來到美國重讀了音樂專業的本科,這四年時間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高分並不能區分一個人是真有潛力還是靠努力硬拼出來的,錄取制度的某些不科學之處讓一些本不該從事某行業,天資不在那兒的人為了就業、榮譽、金錢等而去「努力」擠入熱門行業,以至於選錯了道路。當走了很久才發現,也許當初本不該這麼選。
THE END
小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鼓勵大家退學,退學僅僅是個案。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在考研時,更多的應該是要考慮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專業,是否會因為不喜歡,到頭來收穫與付出不成正比。而已經面臨因繼續讀研而感到困難,焦慮的同學,是否又應該勇敢的邁開步子,做出改變?希望大家內心能有取捨,能有自己的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