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一堆頂級食材做成的初級「喜劇料理」

2019-12-01     喂了官人

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拍電影,也是如此。

治大國也罷,烹小鮮也罷,拍電影也罷,關鍵都在於一個火候問題。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一過,事情就焦。而《兩隻老虎》就是不斷在火候不到與火候太過之間不斷轉化,讓人不知道這部電影究竟是何滋味。

我們先看這部電影都聚集了哪些"頂級"喜劇食材:

葛優葛大爺,中國喜劇電影開天闢地的人物(黃渤語),套用葛大爺自己的台詞叫牛掰格拉斯;

范偉范老大,從中國最底層相聲演員,一步一個台階,直到金馬獎影帝,他的正劇甚至比喜劇要更有深度;

趙薇趙導,從以前的流量明星,到知名中生代導演製片人,最近還憑《演員請就位》又火了一把;

喬杉,中國喜劇"大寶劍"和"吃麵條"代言人,幾乎是現在國產喜劇電影最常見的面孔,沒有之一;

閆妮,飛天獎金鷹獎得主,目前中國電影演技最好的喜劇女演員;


這幾位大咖加起來,幾乎是電影保底質量的保證,可惜《兩隻老虎》也只是做到了這樣的底線保證而已。究竟是什麼問題讓這樣一道3A級牛排和高檔波爾多紅酒的組合,變成了炸雞排和江小白?聽我給你慢慢道來。

《兩隻老虎》的故事非常簡單,甚至是相當俗套。葛優飾演的張成功是一個成功商人,一天突然被喬杉扮演的余凱旋給綁架了,勒索張成功要一百萬,否則就撕票。張成功忽悠余凱旋要給他兩百萬,但是必須幫他完成三件事。

乍一看,這是一個聰明的被綁架者和一個笨賊之間的黑色幽默,有點像是法國電影《難兄難弟》加上《遺願清單》再加上《神鬼願望》的組合。如果能做到將三部電影的精髓有機結合在一起,倒也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可是,導演卻完全沒有拍出喜劇電影所應有的節奏和感覺來。

從敘事結構上來說,三個願望分別對應愛情,友情,親情,同時也暗示張成功對於人生的三種缺憾和懺悔,這三個願望和三件事,應該是環環相扣,逐層遞進。可惜導演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不知道為什麼導演在敘事的過程中,非要"戲劇性"的加入"打耳光"這件事,因為從整部電影的結構上來說,這件事並不起任何作用,難道只是為引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說句實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歌的主旨乃是對生活的堅強樂觀,和張成功的"靈魂救贖"與余凱旋的"能過則過"關係都不大,用到這裡反而更像是一碗變了味的雞湯。同時,這部分劇情的喜劇套路也非常尷尬,就靠打巴掌贏得笑聲,這樣的手段實在不夠高明。

從劇情比重上來說,理論上這三個故事(把打耳光那事忽略不計)應該是並重的關係。但是導演卻將很大部分的筆墨放到了第一個故事。側重在愛情上並沒有什麼不好,不過,你也要拍得好,導演很文藝的用了兩段拍戲的橋段(趙薇扮演的周原是個不知名演員),用大量虛實結合的台詞來抒發人物情感,結果卻適得其反。導演需要明白一點,這是一部喜劇作品,手上都是頂級喜劇食材,如果不能催動其喜劇元素的流暢運行,很容易就會使得觀眾完全出戲,不知道在看什麼。三個故事中最成功的是第二個關於友情的故事,但是這個成功絕大程度上得益於范偉超強控場能力,范偉的金馬獎影帝絕非浪得虛名,站在那裡就能把整個電影帶往他自己的節奏中。

在電影手法上,導演也陷入一個奇怪的誤區,理論上喜劇電影雖然台詞的設置也是一個很關鍵要素,卻不可能是唯一要素,否則卓別林也不可能是喜劇大師,因為人家默片時代沒有一句台詞。但是,《兩隻老虎》的導演卻喜歡用大量超長台詞來讓角色抒發情感,可是這些台詞都沒有什麼內涵,對角色塑造也沒有太多幫助,反而讓人很出戲,以為是不是在看春節聯歡晚會的相聲小品。同樣,恰恰是並沒有太多台詞的關於友情的故事最出彩。說到底,還是廚師的處理食材的能力不夠。

另外,導演還是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別在邏輯上出問題,閆妮扮演的彩霞和張成功青梅足馬,如果張成功57歲是真的,那麼閆妮扮演一個五十幾歲的老年農村婦女,是不是要在妝容上有點處理?導演不僅在妝容不做任何處理,反而拍得年輕化了。場景中還有莫名其妙的奇怪光暈,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什麼。

對於這部《兩隻老虎》,上映之前很期待,看完之後很平淡(喜劇電影最怕平淡)。如果從做菜的角度來說,導演只是勉強體現了食材的特點,卻沒有將這些食材烹飪成符合他們應有等級的料理。說不上是暴斂天物,卻也可惜了這麼好的材料。

如果你是葛大爺的粉絲,還是推薦觀看的,大爺的電影看一部少一部了。

就是這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zcKyG4BMH2_cNUgA3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