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僑鄉富的冒油,南華又廬豪華壯觀,讓你看了不想走

2019-12-07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梅州僑鄉富的冒油,南華又廬豪華壯觀,讓你看了不想走

曾祥裕 曾海亮

今日走進梅州「南華又廬」的側門,一條長長的巷子延伸到屋子的最裡面,兩邊是一排四間堂屋,堂屋的門上寫著有「中、興、伊、始」的字樣,據居住於此的潘孟昌老人介紹,這些是潘祥初分給八個兒子的房,房子的左右兩側各有四間堂屋。

1904年,著名的僑胞潘祥初在海外創業成功,衣錦還鄉,在這裡建起了這座風格獨特的客家民居。「南華又廬」占地1萬多平方米,外觀宏偉,屋內雕龍畫鳳,亭台樓閣俱全。全屋共有118間房,分為上、中、下三堂,二橫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左邊中、興、伊、始,右邊長、發、其、祥),因此擁有八廳八井(天井),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廳和中央的天井,故有「十廳九井」之稱。房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左右各堂既獨立又可聯體,俗有「屋中屋」的稱號。

僑鄉村的村委在一座百年老校——毅成公家塾裡面。走進這座老房子,首先看到的便是種在天井裡的那兩棵高聳挺拔的鴛鴦銀杏樹,屋後還有一棵枝繁葉茂的白玉蘭,這三棵樹都是建房之初種下的,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依然鬱鬱蔥蔥,每年開花結果。

據村支書潘增明介紹,毅成公家塾是由潘氏僑胞潘立齋、潘祥初兩位先生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捐資建造,是南口安仁學校的前身。

該房屋為木棚瓦面,牆用三合土夯築,按塾學形式而設計,巧妙地利用山坡地而建,前為「回」字形二層建築,中間空地為花圃,便於採光美化,後為單層建築,前後與大山融為一體,故樓下樓上的廳房並不一一對應,而圍牆西式漏窗上的梅花和銅錢,則寓意了「梅花香自苦寒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訓勉。

今日南華又廬子孫各奔東西,開枝散葉,分布海內外。

過去的繁華已落幕,各奔東西求發展。

我感嘆,天下沒有長演不停的戲,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聚散無常,無論是悲傷還是喜樂,流失的光陰都不可能重來。

所以,許多看似擁有的,其實未必真的擁有。隨著生命的謝幕,一切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煙消雲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xsrUG8BMH2_cNUga3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