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289句:修身箴言、處世之道,受益匪淺
2020-03-04
愛我國學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
忍一言,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
有退步時須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好事變壞。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經云:「若「忍」,乃成聖作賢第一切要功夫,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除了維護教譽等特殊關乎大局利益之事,當爭不爭者,轉入消極,卻是過惡。而平常一切爭執,均宜以「忍」來平息!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事不三思終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於奴顏婢膝的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而是高尚難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是一種犧牲,是一種定力,忍是陰德。陰德,獲天佑福報。
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為離孤獨,佛聖所欣樂。
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
沒有忍辱的功夫,無論是修持,無論是做事都達不到理想,一句閒話就要計較,一點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這種人,是很難擔當大任和成就正果的。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忍是身之寶,不忍禍之殃。思量這忍字,好個快活方。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神和氣湯。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忍是一種陰德,可以增加福報。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擔心,而且要感謝人家,因為他為你送來了福報。
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日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布袋和尚說: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臉上,任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若知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別人給予的辱,同時更要忍自己遭遇的逆境,要於窮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頹喪卑賤之念不生;於富貴順利的佳境中,忍驕矜沉迷之念不生;於不順不逆、萬法生滅的常境中,忍隨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恨。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雲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貴在忍,記住百忍便成金。見事應以忍為貴,大事化小小無蹤。能有修養謂之勇,處世溫柔最有用。表現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風,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生氣,是拿對方的錯誤來打擊自己;懷恨,是拿對方的錯誤來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獄,被囚禁在裡面的是我們自己,而非我們所恨的人。
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無所作為了。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究成空。
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
怒不變容,喜不失節。
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涵養怒中氣,提防口中言,謙恭原益己,輕薄易招愆。
「瞋火能燒功德林」,愈是憤怒的時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語言,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和功德。
憂則天地皆窄,怨則到處為仇,哀則自己束縛,怒則大敵當頭。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贊謗由人,不必計較。謗可消業,何須煩惱?
設有人謗我、毀我,自慚無道,概不計較。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菩提,辦事以盡心為有功。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忍片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因果顯。萬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閒一日仙。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忍者眾妙之門,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暫忍暫益,久忍久益,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忍之忍之,人無奈我何也。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滿腔歡喜,笑開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受得小氣,才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才不至於吃大虧。
吃虧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虧,這是老莊退一步進三步的道理。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者便是。我不知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吃虧人,常在世。
凡情最難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則一切諸忍都易做到。其實侮辱之來,如合理的,正是為我痛下針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債應償,有甚可恨?法國諺語:一旦知道一切,就會寬恕一切。
原諒別人的過失,是一種美德。
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有餘地。須知每個人都會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
萬法只要用得恰當,一切煩惱都成妙用.
慎言語。雖有奔驥,難追片言之失。「駟不及舌」,可不畏哉!
言行,立身之基也。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言語不可不慎也。
口才是銀子,沉默是金子。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蝟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共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勿巧。
誇誇其談是軟弱的標誌,而那些能夠做出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
三緘其口為宜!世上對於有才幹的人,通常是妒羨交加的,唯有收斂鋒芒才是上策!當然。過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適當的時候發表中肯的言論,才能獲得他人的尊敬。
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
謹言可以避禍,慎言可以防身。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不管一個人說得多好,你要記住。當他說得太多的時候,終究會說出蠢話來的。
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開口譏誚人,是輕薄第一件。不惟喪德,亦足喪身。
人說一句謊言,每視為無關輕重。殊不知尚須另造二十句謊言,以維持其先發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悠悠之談,宜絕於智者之口。
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
不可乘興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於智者。
好說、好張羅、好結交、好游,實為修行人一大障礙,應沉默杜潛,則其益無量。
事到快意時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修行之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人家是說了再做,我卻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卻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吶吶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師乎。
口是傷人斧,舌是割心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禍從口出!夫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傷人之語,深於矛戟,萬不可出言刺傷人心。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迷途知返,得道不遠。
見已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合。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責人時需想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律己時需想著:「細行不矜,終累大德。」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待人,當從有過中求無過。
夫責己者,兼可成人之善;專責人者,適以長己之惡。
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矣。
反省是智慧的果實,反省是進德的階梯,反省是修行中重要的功課。反省是禪。
「善良意志」為大修行人為人處世的根本原則,被大哲學家康德稱為「絕對命令」。在為人處世中,比方說「君子不妄語」,當我們到人家家裡去拜訪,過了吃飯時間,主人問:「吃了飯嗎?」,你明明未吃,為了不打擾對方,卻回答說:「吃過了」。縱然欺騙了對方,其出發點卻是好的。又如醫生安慰患了絕症的病人,雖然打了妄語,但其動機是善良的。重要的是應該保證在「善良意志」的出發點上靈活掌握。
凡事以預立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聖人之言,為萬善之本。
識時務者為俊傑。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處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賢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挫折自己的銳氣,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斂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顯得太特殊,即所謂和光同塵,韜光養德。
待人處世的態度不可太輕率,否則將為事物所困擾,而無法修養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過份慎重,以致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脫自在的氣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揚善不揚惡。
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君子不妄語。君子應該象竹子一樣直。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寬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過,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
節慾戒瞋,是保身法;中道而行,是處事法;隨順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時要有悠閒的趣味,這是超越環境的限制。
小人固當遠之,然也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之,然也不可曲為附和。
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是初學切要功夫。
與世人酬酌,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為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宜遠。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少有渾厚而得禍者。
要養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隱惡揚善,處處替人著想;正直故,急公好義,言所當言。
一個人假使擁有完名美節,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與毀謗。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給別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樣的,惡劣的名聲,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擔一些。能抱著這樣的處世態度,才可以修心養性。
爭利起於人各有欲,爭言起於人各有見。如能以淡泊自處,以知能讓人,胸中有無限快活處。
勿尋人小過而必究,勿乘人患難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對情感較薄的人要寬厚,對情感太超過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熱要加點冷水,水冷要加點熱水。人既不能離群獨居,處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熱情過份都不好。
處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動,要悉事之理。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進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遠禍。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慶幸心。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我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傳家有道惟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直。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分;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君子認命但不唯命。一個知天命的人,不會故意站到有危險的牆邊。如果牆倒塌而被壓死,那是自己思慮不周而致,不能歸咎於天命!
君子安貧樂道,對順境逆境,滿缺盛衰處之泰然,這就是所謂的「安心立命」。
肯替別人想,「愛人如己」,是積福修道的第一等學問。
己溫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難。
我所欲,當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當念人亦不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可負天下人。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聲名顯著,守之以斂藏;利養豐饒,守之以儉樸;瞻仰人多,守之以謙下;朋儕嫉妒,守之以和忍。
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氣度寬宏的人無論遭遇到的命運為善為惡,皆能適度以應之。成功不以為喜,失敗不以為悲,外界的毀譽褒貶,一不介懷,只是為所當為,為所可為而已。
在毀譽榮辱之前,不但不為之動心,且把著這磨鍊意志的好機會。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能純熟。
當可怨、可怒、可辯、可訴、可喜、可愕之際,其氣甚平,這是多大涵養。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養心。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快心事來,治之以淡。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愛慕知節則營求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習氣害元氣。忿怒生時要忍得過,嗜欲生時要耐得過。
戒豪飲,豪飲傷神;戒貪色,貪色滅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飽食,飽食悶神;戒妄動,妄動亂神;戒多言,多言損神;戒多憂,多憂鬱神;戒多思,多思憂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讀,久讀枯神。
志存忍辱,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深戒綺語。處事必忠,視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瞋,得意失意不動心。
氣貴平和,情貴淡泊。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憂害志。
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博厚為悠久之道,寬大為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免於無形。
得寵思辱,居安思危。滿招損,謙受益。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必早。
不說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儉,美德也,過儉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施道;讓,懿德也,過讓則為足恭,為曲禮,多出機心。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宦情太濃,歸時過不得;生趣太濃,死時過不得。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
不責人之過,不揭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但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餘,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過於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得到。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覺人之詐而不說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責焉?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大丈夫論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頭,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今人有過,便甘自棄,以為不可復入聖人境域。不知盜賊也許改惡從善,何害其為有過哉!只看歸宿處成個甚人?以前都饒得過。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善念,隨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人能一旦洗滌舊惡,雖昔為寇盜,今日亦不害為君子。
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
有過則改之,未萌則戒之。
作福更宜惜福,悔過更宜寡過。
日日知非,日日改過。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在復萌,而小過轉為大非。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
於善也,無小而不舉;於過也,無微而不改。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忘怨不忘恩。
人無羞恥心,豈非類禽獸?知羞恥為改過之要機。
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當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志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日放。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
貧莫貧於未聞道,富莫富於蓄道德。
立榮名不如種陰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居家有二語:唯恕,則情平;唯儉,則用足。
成人之惡,罪莫大焉。導人為善,德莫大焉。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厚則福益厚矣。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滴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急難救人,一善可當百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為惡恐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時,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之;人有爭訟,以一言解勸;人有冤抑,以一言辯明。功德甚大。
積德為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益厚。
得放寬時且放寬,積些陰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須知退,好景須留日後看。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為惜福。惜財惜福,緣為惜德。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勢兮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三餐常思農夫苦,日用難忘眾生恩。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從。
一個人要懂得感謝才會同情他人。感謝自己得到眾生許多好處:我們不種田有飯吃,不織布有衣服穿,不是建築師和建築工人,卻有房子住,這些都是應該感謝的,不知道感謝的人,他就只會自私自利。
每天的提醒——愛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領受了和至今還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常為感覺自己占有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對任何事物都不應該從一個角度去看,而應保持多角度乃至圓的觀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貴,不等於叫你不要隨緣,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這樣的高度,不貪羨,不追求,但隨緣。
平安即是幸,知足即是福。知足者常樂。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溫馨第一樂。
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慾,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貧賤是苦事,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富貴是無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你處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滿足,是至高無上的財富。健康,是至高無上的利益。安祥,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無欲之謂聖,寡慾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犯。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人以心拂處為樂,終以苦心換得樂來。
厚味多殃,艷色危身,求高反墜,務厚更貧。
士能寡慾,安於清淡,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外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他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想來總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捺,此皆學問得力處。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世人貪戀世間的財色之樂,如同無知小兒貪吃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卻有割舌之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好色不淫不亂。
貪多業也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
無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貧,豈能盡如意。但求不愧心。
淡泊眼光看世間,富貴好比過雲煙;知足心來取萬物,清心不為物所染。
我們能對物慾減少一分,我們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們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我們的道念就增強一分。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約有富貴貧賤兩種。貧賤者固朝忙夕忙以營衣食,富貴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樂,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後已,心卻未己矣。齎此心以往,而復生,而復忙,而復死,死死生生,昏昏昧昧,如醉如夢,經百千劫而了無出期。朗然獨醒,大丈夫應如是矣。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富貴功名,本來命定,得之勿喜,失之勿憂。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忘名利,甘淡薄,世間心輕微,道念自然濃。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神仙。
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萬般隨緣過,一切隨緣了。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所謂權勢、物質、虛榮,既不真實,也不永恆,它只能構成對生命的煎熬、污染和懲罰。你必須控制它,讓自己生活在合理的慾望中。也就是說,人們肚子餓了有東西吃,冷了有衣服穿,有房子可以遮風蔽雨,就已經足夠了!
富貴的,一世寵榮,到死反增了一個「戀」字,如負重擔;貧賤的,一世清苦,到死反脫了一個「厭」字,如釋重枷。人誠想念至此,當急回貪戀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恩愛一縛,牽入罪門。對家室親眷,盡心不掛心。
夫妻一場應看空,大限來時各西東。夫妻本是同林鳥,可憐死後不相逢。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觀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若能斷酒性不狂,少欲保身壽則長。
酒亂性,又輕狂,耗散精神壞靈光。養身宜戒損己藥,修身須除敗事湯。
敗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敗;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傷。
兒女如過客,暫時來相見,來時固不拒,去時亦無戀。來去兩無心,此中有時限,情濃何太痴,請君自量忖。
子以三因緣生:一、父母先世負子債。二、子先世負父母債。三、怨家對頭或因緣深者來做子。
父母子女是債,欠債還債,無債不來。男女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勸父母,莫繫懷,兒孫八字自帶來。貧賤今生受孽報,富貴前生修積來。
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上為父母,中為己身,下為兒女,做得清方了卻平生事。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個安樂窩。
人們都要愛戀骨肉,貪財如命,這樣在世俗上這一邊情重了,如何談得上修行?要知道,從來妻子骨肉緣盡則散,散後都不相識。如果惡緣相聚,眷屬就是冤家,不知不覺暗受其害,想到此,不由人心不淡。財產等物轉眼成空,當然更應看破了。
厲害了,釣魚釣出了二十五首律詩/釣魚感賦·賦想聯篇二十五首
愛我國學
《二程粹言》(下)【卷六至卷十】
愛我國學
一本《資治通鑑》300萬字,十句話概括!
愛我國學
夏日詩詞100首
愛我國學
百貴精言——修身立本醒言(言貴真、詞貴達、行貴方)
愛我國學
《任子遺書》全文
愛我國學
老祖宗留下來的格言,警句1000句!
愛我國學
《悅心集》一本御製欽定的皇家讀物 (上)
愛我國學
朱熹《小學·敬身》全文
愛我國學
《人生百字銘》 勤 學 篇
愛我國學
出自《論語》里的成語,附出處!
愛我國學
出自《孟子》的78個經典成語,附出處翻譯!
愛我國學
陳眉公警世通言
愛我國學
清 宋宗元《正經》光明磊落的為人處世風尚
愛我國學
中國古典詩歌、詩詞賦,經典名句大全(上)
愛我國學
于丹教授心語、格言、名句!至理名言,人生啟迪,受益匪淺!
愛我國學
《史記·蔡澤傳》原文及翻譯
愛我國學
《史記·馮唐傳》原文及翻譯
愛我國學
令人心醉的宋詞佳句(150句)
愛我國學
莊子《雜篇·盜跖》全文與翻譯
愛我國學
美的令人心醉的宋詞《宋詞精選》222篇
愛我國學
范仲淹經典語錄——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愛我國學
中國古代兵學通論奇書《草廬經略》史論結合,以論帶史!【卷一】
愛我國學
《中華聖賢經》古訓格言一百句!諄諄教導,受益一生!
愛我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