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方近期發布的各類報告都辟專章論述「灰色地帶」(grey zone)。根據美官方的定義,「灰色地帶」指介於和平與大規模武裝衝突之間的一種非戰非和狀態。相應地,某國採用的低於戰爭門檻的行動則被美國冠以「灰色地帶行動」(grey zone operation),很可能是一種「非公開」的低烈度軍事行動。
美國政府和學界的一些人認為,中俄兩國近些年通過「灰色地帶行動」持續獲益,必須予以反制。否則,美國將在相關領域的長期競爭中逐漸喪失優勢地位。對於如何保持競爭優勢,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近日受美國防部委託,完成了一份名為《在「灰色地帶」獲取競爭優勢 —— 應對大規模戰爭門檻以下強制性入侵的選擇》的報告,為美政府提出了35種應對「灰色地帶」威脅的方案,其中軍事應對方案14種、外交應對方案10種、信息應對方案7種、經濟應對方案4種。蘭德公司還對每一種方案的優勢與代價、風險進行了評估。
鑒於該報告是美國防部負責部隊發展與戰略的助理部長辦公室直接贊助,由蘭德公司國防研究所下轄的國際安全和防務政策中心承接,明確針對中俄,因此,了解其主要內容十分必要。
本文著重介紹該報告給出的14種軍事應對方案。作者系國關智庫資深研究員陳曉博士。相關方案均由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美國官方是否採用有待進一步觀察。
方案一:直接軍事對抗
當敵方武裝力量直接侵略、發起動能攻擊時,美軍直接進行軍事對抗。例如,釣魚島受到「入侵」時、菲律賓的海洋利益受到攻擊時,美國海軍和空軍可直接進行軍事對抗。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最直接、最有效,適合應對極端、侵略性的「灰色地帶」行動;唯一能防止中國漸近式擴大影響的選擇;防止中國踩「紅線」;符合美國的角色所需,否則僅憑地區夥伴國自身難以獲勝;使中國了解美國的決心,提高應對同類「侵略」行為的威懾效果;兌現美國對盟國、夥伴國、條約義務國的承諾,向他們傳遞強烈的守諾信號。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若美軍與中國軍隊交火,或中國拒不放棄「灰色地帶行動」,則衝突可能進一步升級;若一方或雙方使用準軍事力量,則軍事應對方案陷入兩難境地;小範圍的衝突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的軍事對抗。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若美國的盟國和夥伴國不願意捲入與中國的直接對抗,則軍事應對方案可能難以付諸實施,美國甚少在盟國和夥伴國退縮的情況下單獨行動;一些情況下,軍事應對方案要以條約形式予以約束;軍事應對方案僅適用於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最具挑釁性和直接威脅的情況。
北約海軍在黑海敏感海域進行演習
方案二:常態化部署新型軍事力量
在關鍵區域常態化部署新型軍事力量。例如,在日本和菲律賓部署反艦飛彈部隊;在沖繩設立聯合基地;提升太平洋地區美軍、特別是駐日美軍空軍的能力;改進東南亞的情報監視偵察能力。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展示美國對地區保持威懾的能力;兌現美國對盟國的承諾;提升地區國家快速應對中國「灰色地帶行動」的能力。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軍事行動可能升級;任何常態化的部署都會增加美軍全球力量的部署成本;增加美軍在高度不確定情況下被拖入衝突的幾率。
方案三:部署小規模力量
以輪換或進駐臨時基地等方式部署小規模軍事、執法或民事人員,向盟國和夥伴國兌現美國對其的承諾。例如,菲律賓在「法律認可」的專屬經濟區鑽井、勘探時,美國海軍可為菲律賓提供護航;增加在東海和南海活動的美國海岸警衛隊或海軍船隻,並與日本等國在上述海域舉行聯合演習;美國海岸警衛隊與美國的夥伴國在南海聯合舉行護漁巡航;採用「太平洋通道」模式力量部署。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既可實現美國對盟國的承諾,也不用承擔常態化部署的風險和代價;創造聯合訓練的機會,有助於增進盟軍之間的關係;顯示美國對法律規則的「捍衛」,例如幫助菲律賓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申訴權力。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美軍若結束相關部署,可能加劇區域內權力真空;若突發危機可能應對不力。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美國或許想在對外政策工具箱中增加準軍事選項,但中國目前在該領域占有明顯優勢,這將迫使美國不得不使用傳統的軍事力量予以應對,從而增加了衝突升級的風險。
美軍駐英國米登豪爾空軍基地的KC-135空中加油機
方案四:組建專職部隊
發展專門用於應對「灰色地帶」緊急事態的軍事部隊。例如,將2至3個計劃組建的美國安全部隊援助旅改造成「灰色地帶」緊急事態部隊;建立特種民事事務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擴建美國海岸警衛隊或類似海岸警衛隊的力量;海軍艦隻改掛海岸警衛隊的旗幟。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提高「灰色地帶行動」的應對效果;為夥伴國提供多種類型的合作部隊和樣式。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直接增加組建、裝備和訓練部隊的成本;專用於應對「灰色地帶」緊急事態的人員和資源遇到其他緊急情況時較難發揮作用。
方案五:遂行專項任務
通過執行專項的軍事或準軍事航行機動任務,明確向中國傳遞美國的意圖。例如,強化美國海岸警衛隊、海軍、空軍在太平洋的存在,或赴南海爭議海域執行「航行自由」行動。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有助於重申美國對「航行自由」等國際法規的宣誓;有國際法作為依據。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若中國反應激烈,有可能使行動升級;額外的航行任務需要增加開支。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美國執行此類任務時不想超出地區夥伴規定的程度或頻率。
方案六:執行減緩或替代任務
美軍採取行動減少或替代地區夥伴國的任務,以使地區夥伴國有更多資源應對「灰色地帶挑釁」。例如,在東海向日本提供情報監視偵察支援。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在美國不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提升地區夥伴的應對能力;體現美國對夥伴國的支持。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會使美軍分身乏術;美軍的干預儘管是非直接的,有時也會被中國視為挑釁。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向日本提供情報監視偵察支援是我們研究得出的範例。
方案七:開展針對性演訓
宣布舉行新的演習和訓練任務,以及對特定國家和地區港口進行訪問。例如,在東南亞舉行海上演習;在亞洲組建聯合海上特遣艦隊;與日本聯合舉行島嶼防衛演習。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強化夥伴關係,通過演習熟悉應對流程;美軍不必永久存在就能顯示美國兌現承諾的決心。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降低聯盟部隊的戰備水平;中國或藉機進行不利於美國的宣傳。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開展針對性演訓活動時必須有所克制,以免夥伴國感到不安;有時要儘量降低演習的規模。
美日海上力量南海軍演刻意拍攝「全家福」秀肌肉
方案八:提升戰備水平
做好作戰準備或向對手發出可隨時遂行作戰的信號。例如,為某一後勤基地、基礎設施、基地系統或司令部增加經費,以顯示美軍做好了防範各種威脅的準備;及時改進協調機制,適時修訂作戰想定。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增強遂行軍事行動的能力;提高快速應對「灰色地帶」態勢的能力;改善美國的盟國和夥伴國之間的關係;增加美國承諾的含金量。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會顯著增加開支;若美國的盟國和夥伴國認為舉措過度,有可能導致他們之間關係緊張。
方案九:制定作戰想定和應急預案
國防部把應對「灰色地帶」態勢納入作戰計劃之中,專門制定作戰想定和應急預案。例如,針對中國在仁愛礁或釣魚島可能採取的「灰色地帶行動」制定預案。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國防部和各有關機構專注於「灰色地帶」問題,明確能力需求,協調製定作戰想定。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減少美國政要和職能部門考慮其他問題的時間和精力。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可將作戰想定和應急預案制定外包給研發中心。
方案十:提供軍事援助
為目標國提供或出售新的軍事或準軍事能力。例如,向一些亞洲國家轉讓老舊的海上平台用于海岸警衛;向一些亞洲國家出售先進的情報監視偵察設備;向越南出售岸基巡航飛彈和數據鏈系統。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向有關國家發出美國將施以援手的信號;提高夥伴國的威懾能力;提高夥伴國應對「灰色地帶行動」的能力。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對夥伴國出售的裝備數量和轉讓的軍事能力可能被中國視為挑釁;中國會藉機宣傳。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美國繁雜的武器出口限制規定不利於該方案的落實。
方案十一:培養職業化軍事人才
在目標國實施人力資本開發倡議。例如,提供國際軍事教育訓練經費,培養職業化軍事人才;美國一些院校為特定國家提供軍事教育課程;為攻讀國家安全專業的特定國家學生提供獎學金。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成本低;不會刺激中國;可與目標國建立長期友誼;提升夥伴國的能力。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對「灰色地帶行動」幾乎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象徵意義和長遠價值大於實際意義。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實際操作時會受到一些限制,諸如是否有軍事職業教育名額、夥伴國的學生是否掌握英語技能。
方案十二:離岸制衡
鼓勵域內國家對不斷增加的威脅採取軍事應對措施。例如,通過美日印澳多邊安全對話機制公開承諾反制「灰色地帶侵略」;發表多邊防務聲明。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通過廣泛參與釋放美國兌現承諾的信號;促進域內有關方加強多邊聯繫;形成一種針對中國的「強加成本」機制;表明美國對每一種「灰色地帶行動」都會採取制衡措施。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如美國參與或資助有關活動,將直接增加開支;應對行動可能失控,尤其當美國的盟國或夥伴國具有更大的風險耐受力時,局勢可能螺旋式上升。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取決於域內夥伴國的胃口
方案十三:開展隱蔽行動
在域內實施更多隱蔽行動以反制「灰色地帶行動」。例如,在東南亞隱蔽發動政治倡議。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不必與中國進行大規模、公開對抗,但可對中國形成隱性制約;成本低;域內夥伴國可能與美國合作。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行動一旦暴露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影響;事態有可能升級;在當地誘發意外衝突;盟國可能產生被忽視感或被操縱感。
方案十四:人道主義援助
在亞太地區執行更多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助及軍事援助任務,以深化地區協作、釋放美國區域存在的信號。例如,對亞太地區因地震和颱風引發的人道主義災難迅速做出反應。
蘭德公司描述中該方案的優勢:以最受歡迎的方式展示美國的存在;幾乎不存在衝突升級的風險;有機會與中國一同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助行動。
蘭德公司認為該方案的代價和風險:對防範「灰色地帶行動」幾乎沒有意義。
蘭德公司列出的其他考慮:可將該方案作為重要因素納入總體的公共外交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