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一位從教50餘年的校長揭開了這個答案

2019-10-23     人民出版社

劉彭芝,當代教育名家,原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名譽校長、原校長、書記,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原校長。從教五十餘年,她對教育的萬般領悟最終可以匯聚為哪一個字?讓我們來看看吧。

我從教50餘年,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我最深切的感受的話,那就是「愛」

讀《論語》,我總是既受教育又受感動。受教育,是因為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受感動,是因為孔子對學生濃得化不開的愛。

豐子愷先生這樣描述他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說李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是「媽媽的教育」。「爸爸的教育」、「媽媽的教育」,都是愛的教育。

與實驗班畢業生親如一家

近代以前,中國人把老師叫「師父」,把老師的妻子叫「師母」,表露出的是無限的愛意。

天下文人寫回憶文章,回憶最多的永遠是兩個人,一個是母親,一個是老師。

母親和老師的愛溫暖他們終生。

西方有一部教育學名著,書名乾脆就叫《愛的教育》,風靡全球,歷久彌新。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上鋪天蓋地宣傳「賞識教育」。沒有愛,哪來真正的「賞識」?

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沒有深愛、大愛,是教書匠和教育家的分野之一。

有人說教育是事業,有人說教育是科學,有人說教育是藝術,這些都對。但在教育中賅總一切、貫穿始終的,應該是「愛」。

愛是自然流溢出來的奉獻。有了愛,教育工作者才能視學校為家庭,視學生為子女,視同事為手足;才能有信念、有責任、有激情;才能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出類拔萃;才能把教育事業當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堅定不移,無怨無悔。

來源 |《人生為一大事來》(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fcDBW4BMH2_cNUge--l.html